公元前107年

公元前107年

公元前107年,在中國古代又稱作漢武帝元封四年,是漢武帝的第六個年號的第四年。中國傳統紀年農曆的乾支紀年中是“甲戌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前107年
  • 古稱:漢武帝元封四年
  • 乾支紀年:甲戌年
  • 改革紀事:馬略推行的募兵制
改革紀事,民生紀事,文化紀事,建設紀事,人物紀事,羅馬紀事,

改革紀事

公元前107年(漢武帝元封四年),在民主派支持下,馬略當選為執政官並開始實行軍事改革。進行了重大的軍事改革。他放棄徵召有產公民服役的公民兵制,改行募兵制,凡志願又符合服役條件的公民無論財產等級皆可應募人伍。服役期為16年,國家負擔武器裝備並發薪餉,退伍後分給土地。馬略還把屬於同盟者身份的義大利城市和農村的自由民徵募入伍,加之大量的無產貧民皆可參加軍隊,羅馬兵源問題得到解決。馬略整頓軍紀,嚴格訓練,使士兵戰鬥力大為提高。馬略推行的募兵制,使大批無地或少地公民湧入軍隊。
馬略以執政官身份率領他訓練的新兵奔赴戰場,扭轉了戰局,取得了對北非努米底亞國王的朱古達戰爭的勝利。

民生紀事

據載,公元前107年(漢武帝元封四年),僅關東就出現流民二百餘萬口,無戶籍之民達四十萬眾。原因在於:武帝為反擊匈奴,將士傷亡慘重,財力耗費巨大,自後國勢漸衰。而地方官吏濫征民力、加重賦斂之舉層出不窮。再加此間水、旱、蟲災連續發生,許多農民終因失去土地而破產流亡。

文化紀事

千古絕唱《悲愁歌》
公元前107年(漢武帝元封四年),劉細君因語言不通,生活不適,細君寫下了千古絕唱《悲愁歌》。詩歌傳到了長安,武帝憐之,隔年派使臣慰問細君。部分內容如下:
思鄉曲·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
公元前107年
穹廬為室兮氈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建設紀事

修繕道路
自從元鼎五年,即公元前112年,漢武帝“始巡郡國”,出六盤山下簫關,守獵於新秦中,許是巡得順心,漢武帝一下子對六盤山產生了好感。五年之後的元封四年,即公元前107年,漢武帝劉徹北出蕭關(今甘肅固原縣東南),巡視代地、河東(《漢書·帝紀第六》),漢武帝又想起了六盤山,但他惦念著六盤山周圍道路的崎嶇,交通的不便,便下令修通回中道。
這一舉措對六盤山區的交通建設真是功莫大焉,從此,絲綢之路東段北道的走向,基本上沒有超出這一路途。
後來,漢武帝又先後於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十月、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八月、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十二月、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正月、後元元年(公元前88年)正月五次出巡六盤山區及安定郡(今寧夏固原)。
玉門關
 玉門關約建於西漢武帝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玉門關,俗稱小方盤城,位於敦煌市西北約90公里的戈壁灘上。相傳古代西域和闐等地的美玉經此輸入中原,因此得名。當時,漢王朝剛剛取得對匈奴作戰的重大勝利,於是在河西走廊“列四郡,據兩關”,這就是名聞古今的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等河西四郡和玉門關、陽關。自此,玉門關便和陽關一起,分別成為古代中原通往西域以至中亞、歐洲等地北、南兩路的重要關口。
玉門關玉門關

人物紀事

司馬遷
公元前107年
公元前107年(漢武帝元封四年),司馬遷三十九歲,為太史令
冬十月,司馬遷隨漢武帝至雍,祭祀五帝。經回中道,北出蕭關(今寧夏固原縣東南),經涿鹿,從代地(今河北蔚縣)而還,經河東回長安。

羅馬紀事

公元前107年(漢武帝元封四年),羅馬執政官為路奇烏斯卡西烏斯隆吉努斯(Lucius Cassius Longinus)和蓋烏斯馬略(Caius Marius)。
古羅馬軍事統帥馬略代替梅特路斯擔任對朱古達作戰之統帥並打敗朱古達;馬略開始軍事改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