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使館,以公使為館長的使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使館
- 館長:公使
公使館,以公使為館長的使館。
公使館,以公使為館長的使館。...
德國公使館修建於1875年至1879年,設計師為德國人恩斯特·奧爾末。奧爾末1847年出生於漢諾瓦王國(今屬德國),是一名旅館老闆的兒子。奧爾末十幾歲加入一支商船隊前往中國。1867年,他在廈門開設了一家照相館,開始了專業攝影師的生涯...
1862年,美國政府任命蒲安臣為美國駐華公使,並在北京東江米巷路南設立美國駐華公使館。1878年,清朝政府任命的首位駐美公使陳蘭彬正式到任,標誌著美中兩國正式建立起全面的雙邊外交關係。1896年12月,美國在重慶開設領事館,首任領事石...
1860年中法簽訂《法中北京條約》。根據條約規定,法國公使葛羅提出,清政府應提供與英國公使館規格相同的一座府邸作為法國公使館。後經協商,清政府決定把純公府作為法國公使館,租金與修葺費比照英國公使館。雙邊關係 1964年1月27日,...
梵蒂岡駐中華民國公使館舊址位於南京市天竺路 25 號(今頤和路 44 號)。1946年7月7日,羅馬教廷(羅馬教廷就是梵蒂岡的政府機構)任命黎培里為首任駐華全權公使,1946年12月14日抵京赴任,租用天竺路土地765平方米,建起磚木混凝土...
英國駐中華民國大使館舊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虎踞北路185號,建於1919年。歷史沿革 1924年英國駐中華民國公使館租用該址,當時土地面積為19351.40平方米。1935年6月,英國政府根據對華政策的需要,將公館升格為大使館,賈德乾任大使;19...
郭嵩燾攜前往英國倫敦覲見維多利亞女王,時任中國海關駐倫敦辦事處主任、蘇格蘭人金登乾為其租好波特蘭大街49號讓其下榻,後郭嵩燾成為中國第一任駐外使節,波特蘭大街49號從此便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駐外外交機構——中國公使館(後改為...
1860年10月24日,英國與清政府簽訂《中英天津條約》,清政府允許英國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公使館。1954年6月17日,英國與新中國建立代辦級外交關係,在北京設立代辦處。1972年3月13日,英國與新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代辦處升級為大使...
1956年1月3日,中國和瑞士雙方發表公報:“將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瑞士公使館升格為大使館。”同年5月,中國任命當時駐瑞士公使馮鉉為駐瑞士大使。7月13日,馮鉉向瑞士聯邦主席費德曼遞交了國書。1957年4月12日,中國和瑞士發表聯合公報,...
1878年至1936年的58年間,公使館數次易址,曾租用位於巴黎羅馬王大街、雨果廣場、奧什大街等多處房產。1936年4月30日,中國駐法外交機構升格為大使館,地址在巴比倫街。1937年1月,在時任大使顧維鈞大使的主持下,使館遷至喬治五世大街...
1727年,中國清廷與俄羅斯簽訂了劃分國界的《恰克圖條約》。俄國正式在東江米巷(現東交民巷)設俄羅斯館。俄羅斯館位於玉河西岸,東交民巷路北,是後來俄國公使館的雛形。19世紀 1858年中國與西方國家簽訂了天津條約,包括俄國在內的西方...
1954年9月11日,中國和芬蘭將駐各自首都的公使館正式升格為大使館。據2022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芬蘭共和國大使館官網顯示,現任大使為王同慶。發展沿革 1950年1月13日,芬蘭共和國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1950年10月28日,中國與芬蘭...
東交民巷使館建築群現存建築有法國使館舊址、奧匈使館舊址、比利時使館舊址、日本公使館舊址、日本使館舊址、義大利使館舊址、英國使館舊址、正金銀行舊址、花旗銀行舊址、東方匯理銀行舊址、國際俱樂部舊址、法國兵營舊址、淳親王府、聖米厄爾...
括弧內為任職於英國駐日大使館/公使館期間的職務。俄理范(書記官):旅行家、神秘主義者。曾於太平天國時期赴華。尼爾(代理公使):英國陸軍中校、外交官。任內經歷生麥事件、薩英戰爭。亞歷山大·馮·西博爾德(通譯):德國人,後...
legation,英語單詞,主要用作名詞,作名詞時譯為“公使館;使者的派遣”。單詞用法 柯林斯英漢雙解大詞典 legation /lɪˈɡeɪʃən/ ( legations )1.N-COUNT A legation is a group of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
俄館播遷(朝鮮語:아관파천)是指1896年2月11日朝鮮王朝君主高宗李熙率領王族從日本控制的王宮逃到俄國駐朝公使館的事件。這起事件的主導者是李范晉、李完用等朝鮮親俄派及俄國前駐朝公使韋貝爾。俄館播遷極大地改變了朝鮮...
1982年6月,英國駐華使館向中方提出,希望重設駐滬總領事館。1984年4月17日,中英兩國政府簽訂《關於在曼徹斯特設立中國總領事館和在上海設立英國總領事館的協定》,並於1985年1月14日起生效。1985年,英國駐滬總領事孟德惠抵滬,總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