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運行服務可靠性測度模型與仿真評價》是依託同濟大學,由劉好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交運行服務可靠性測度模型與仿真評價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劉好德
- 依託單位:同濟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優先發展公共運輸的戰略政策背景下,改善公交服務水平是政府和出行者共同關注的焦點問題,在其測度指標體系中,運行服務可靠性對乘客出行決策的影響尤為關鍵,也是改善服務水平的重點抓手。針對目前公交運行服務可靠性的評價多以服務主體(車隊)因素為主導,忽視服務客體(乘客)因素,體系欠完善、適用性和客觀性受到限制的研究現狀和套用需求,本項目通過對智慧型公交環境下乘客的出行特性調查,系統分析公交運行服務特性及其影響因素、信息條件下公交乘客特性與服務特性的相互作用關係;建立考慮服務客體感知與行為演化的公交服務可靠性測度模型;基於多智慧型體建模技術構築模擬公交運行服務過程的實驗模型、開發相應的仿真評價軟體;並進行差異服務特性環境下的服務可靠性分析,旨在揭示公交運行服務主、客體之間的關係與影響機理,提出普適性較強的公交運行服務可靠性測度模型及仿真評價方法,為評價公交運行服務質量和改善公交運營策略提供理論與實踐依據。
結題摘要
本研究從我國城市多模式公共運輸系統中普遍存在的典型現象及矛盾為切入點,研究了對城市公交服務質量進行測度與評價的必要性。在出行行為研究中,採用客觀測度與主觀估算相結合的方法,為了從服務學的視角準確考量公交系統運行服務的質量,論文基於交通調查和系統採集數據,通過統計分析解析了公交系統運行服務的過程和出行者出行的內在特性;基於對出行策略的定義,分析了出行者出行對時間、成本與體能消耗三方面的預算對其出行決策的影響;探討了公交運行服務質量評價的系統邊界,以價值、能耗與信息為基本維度,提出了評價公交運行服務質量的三維體系架構. 分析了APTS環境下的公交服務特性、乘客出行特性及其相互作用關係。採用多智慧型體建模方法,對信息條件下乘客的認知方式以及出行行為規則進行了建模,同時構建了模擬公交營運服務過程的仿真模型。基於服務客體對於服務系統的感知及其行為演化,提出了公交服務可靠性測度模型和方法。以上海49路公交線為背景進行了服務可靠性分析,仿真結果顯示:相比傳統指標而言,本文提出的感知候車時間與可靠性因子能夠更為真實的反應乘客對於公交服務可靠性的感知;運能飽和的情況下,公交服務可靠性對供需匹配狀況的敏感度上升迅速;運能非飽和狀況下,營運當中合理地採取準點措施,可顯著提升公交服務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