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不食

八不食

八不食,別名孔子八不食,出自於《論語》鄉黨之內容。“八不食”是孔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合理飲食原則的堅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不食
  • 別名:孔子八不食
  • 來源出處:《論語》
  • 作者孔丘
文獻出處,文獻原文,背景介紹,

文獻出處

出自於《論語.鄉黨》

文獻原文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不多食。

背景介紹

孔子在這裡談論了他對飲食的看法。他列舉了“八不食”,如糧食魚肉腐爛,不吃;食物顏色難看,不吃;氣味難聞,不吃;烹飪不當,不吃;沒到吃飯的時間,不吃;菜品切割方式不當,不吃……這么多個“不食”,是說明孔子在飲食上是個挑剔的人么?非也。在孔子看來,一個人在解決基本溫飽之後,精神生活、追求知識就比飲食更重要,絕不能把飲食的豐富和佳美作為人生追求的目標。他曾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不應過分地追求口腹之慾和安身之所,對君子而言,“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吃粗糧飲清水的生活也照樣樂在其中,“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追求生活享受的人不足以言學問道德。
八不食
克己復禮
那么孔子為什麼還要提出“八不食”呢?
“八不食”是孔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合理飲食原則的堅持。這首先是孔子重養生的具體表現,體現了他對健康的珍視,對人生的熱愛:“子之所慎:齊,戰,疾。”孔子對疾病的慎重,不僅體現在病後要慎重求醫,還體現在平時慎飲食上。這也是孔子為什麼能在經歷了顛沛流離的生活之後,依然能活到七十多歲高齡的原因之一。
然而,“八不食”背後的涵義絕不僅僅是養生。孔子對飲食的講究,不是要追求生活的奢侈,而是要堅持生活的節制。孔子處處遵循“禮”,這不僅表現在與國君和大夫們見面時的言談舉止和儀式,而且表現在衣著和飲食方面。在生活中,多少有條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人,能做到吃飯按時按量呢?面對粗茶淡飯時吃一碗,面對山珍海味時也只吃一碗,這就體現了修養。提升修養不僅僅靠讀書、思考、學習,還要在生活中體現出節制和規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