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點閾

兩點閾

兩點閾(two-point limen),能分辨皮膚上兩點刺激的最小距離。同時刺激皮膚上的兩個點,當兩點的距離小於一定程度時,會被感覺成一個點。能辨別的兩點距離越近,表明兩點辨別能力越精確。兩點閾是對觸覺空間辨別能力的度量。身體不同部位的兩點閾是不一樣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兩點閾
  • 外文名:two-point limen
  • 定義:能分辨皮膚兩點刺激的最小距離
  • 性質:觸覺空間辨別能力的度量
  • 貢獻人物:S.溫斯坦、K.von 維羅爾特
  • 測定方法:直線內插法
簡介,測定,

簡介

兩點閾(two-point limen),能分辨皮膚上兩點刺激的最小距離。同時刺激皮膚上的兩個點,當兩點的距離小於一定程度時,會被感覺成一個點。能辨別的兩點距離越近,表明兩點辨別能力越精確。兩點閾是對觸覺空間辨別能力的度量。身體不同部位的兩點閾是不一樣的。其規律是,運動能力越高的部位兩點閾越低。另外,肢體上橫向的兩點閾一般也低於縱向的兩點閾,其構造類似圓規(見圖)。身體不同部位的兩點閾是不一樣的。S.溫斯坦得到的一些數據如表。
兩點觸覺計和測定方法示意圖兩點觸覺計和測定方法示意圖
身體不同部位的兩點辨別的一般規律是,手指和頭面部的辨別能力優於軀幹和四肢。K.von 維羅爾特發現,從肩部到指尖,兩點閾越來越小。這種兩點閾的減小與上肢不同部位的運動能力有密切聯繫,運動能力越高的部位兩點閾越低。身體不同部位的觸覺空間感受性隨運動能力而增高的現象稱作維羅爾特運動律。兩個點在皮膚上的相對方位對兩點閾有很大影響:肢體上橫向的兩點閾一般低於縱向的兩點閾。身體不同部位的兩點辨別能力與這些部位在大腦皮層中央後回和中央前回投射區的大小有密切關係。如果將皮膚兩點的同時刺激改為相繼刺激,即用較小的時距先後刺激皮膚兩點,隨著兩點刺激時距的增大,兩點閾將逐漸減低。

測定

絕對閾限的計算 用恆定刺激法計算絕對閾限的方法很多,用測定兩點閾的實驗為例來說明這些方法。首先選出最大刺激和最小刺激,分別為12 毫米和8 毫米,在這個範圍內選定間隔為1 毫米的刺激5 個:各刺激的兩點距離分別為8、9、10、11、12 毫米,每個刺激共呈現200 次,所有刺激共呈現1000 次,刺激按隨機順序呈現,每次呈現後,要求被試報告是“兩點”還是“一點”。
身體不同部位的兩點閥值身體不同部位的兩點閥值
用恆定刺激法測定兩點閾的實驗記錄
刺激(毫米) 8 9 10 11 12
報告“兩點”的次數2 10 58 132 186
報告“兩點”的百分數1 % 5 % 29 % 66 % 93 %
根據閾限的操作定義,兩點閾應為50%的次數被感覺到的那個刺激的大小,可是在表4-5 中,沒有一個刺激的判斷次數恰好有50%為感覺到的。可以看到,當刺激為10 毫米時,其正確判斷率為29%;當刺激為11 毫米時,其正確判斷率為66%。因此,可以斷定50%的次數被感覺到的那個刺激值必在10~11 毫米之間。為了求出這個刺激值,最常用的方法是直線內插法。直線內插法(linear interpolation)是將刺激作為橫座標,以正確判斷的百分數作為縱座標,畫出曲線。然後再從縱軸的50%處畫出與橫軸平行的直線,與曲線相交於點a,從點a 向橫軸畫垂線,垂線與橫軸相交處就是兩點閾,其值等於10.57 毫米(見圖4-3)。當然也可以用其他方法——諸如平均Z 分數法(averaged Z scores),最小二乘法(leastsquares),斯皮爾曼分配法(Spearman distribution method)等——來求出閾限值。當實驗次數很多,實驗結果接近常態分配時,用這種直線內插法求出的閾限值與其他方法求出的閾限值是很接近的。直線內插法是求閾限值的一種簡便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