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郡縣官吏司法權研究》是2008年9月1日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兩漢郡縣官吏司法權研究》是2008年9月1日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兩漢郡縣官吏司法權研究》是2008年9月1日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兩漢郡縣官吏司法權研究》以兩漢時代地方司法體系中郡縣官吏的司法權為切入點。就兩漢郡縣司法重心地位的形成、兩漢郡縣司法官吏的組成、兩漢郡縣官吏司...
宋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高宗皇帝以蘇欽“性資廉介,學問優長,既擢巍科,歷官郡縣”,下詔特授蘇欽利州路(今四川省廣元縣)轉運使判官。為當時屯駐重兵於興元(今陝西漢中)的吳磷所器重,蘇欽每年八月巡視部屬,考察司法、政務至吳磷處,吳磷贈送他豐厚財物,“欽一無所受”。不久,蘇欽卒於成都。蘇欽著...
4.《兩漢郡縣官吏司法權研究》(獨),法律出版社,2007年9月;5.《新中國法律思想史》(副主編),人民出版社,2010年。論文類 1.“關於法律功能實現的若干思考”(合),載《法學評論》1999年5期;2.“論法律的社會功能”(合),載《法制與社會發展》,1999年4期;3.“革命根據地廉政法制建設及其現代...
東漢京兆尹由中央機構遷入者共13人,其中中朝官最多達10人,占76.92%,分別為侍中、尚書令、尚書、左僕射、屯騎校尉、討虜校尉、匈奴中郎將。由地方機構遷入者涉及了州郡縣各級,但不見有諸侯王國官吏遷入者。其中以郡守遷入的最多,共有6人,且主要集中於桓帝時期。選任 漢代京兆尹的選任與一般郡國守相一樣,...
明朝對官吏銓選,也按文武職分屬於吏部和兵部。由皇帝直接任用叫“特簡”,吏部銓注叫“聽選”,由推官知縣補授科道叫“行取”,舉、貢、推官、知縣考科道叫“考選”。適用於三品以上大臣的還有推舉,如廷推和部推。官員任用有資格限制和籍貫限制,吏員雖可升為官,但從永樂七年(1409)便禁吏員為御史。郡縣守...
兩漢淺析 摘要:兩漢時期,選拔或委任官吏以“尚賢”為基礎,形成了一套較完備的察舉選官制度。察舉是一種自下而上選拔官員的辦法。主要是根據人的“德行”,通過舉薦和策問,在經過一定的考試後,授以相應官職。通過察舉制度,兩漢選出了很多賢良之才,對鞏固兩漢統治、促進社會發展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本文對...
《酷吏列傳》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文言文,收錄於《史記》中。該文為類傳,記述前期以酷刑峻法為統治工具,以兇狠殘暴著稱的十幾個官吏的史實。特別對漢武帝時代的十個酷吏,即寧成、周陽由、趙禹、張湯、義縱、王溫舒、尹齊、楊仆、減宣、杜周等,作了集中而概括的描寫。作品原文 孔子曰①:“導之以...
一、最高司法權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二、各級地方行政長官同時是該地區司法的最高負責人 三、刑法日益繁密且不平等 四、有罪推定,刑訊逼供,靠口供定罪而不重證據 五、《春秋》決獄對後世的影響 六、司法官吏的任用 七、對漢武帝時期司法制度的總體評價 第七講 霍光與昭宣中興 一、輔政昭帝 二、鹽鐵會議 三、...
司隸校尉既是御史大夫的屬官,又可以反過來監察御史大夫,身份頗為特殊。這種特殊的身份使其不依附於行政權力的制約,不會輕易受到行政權力的干擾,從而能夠更好的發揮監察的作用。司隸校尉的司法監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各級官吏尤其是中央高官的不法行為,為整頓吏治和保障司法正常運作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漢代這種...
”趙萌專擅大權,隨意殺人。有官吏上奏趙萌放縱,劉玄拔劍殺之,從此無人敢說。以至小人、廚師都濫授官爵,長安為此說:“灶下養,中郎將;爛羊胃,騎都尉;爛羊頭,關內侯。諸將在外開始自行賞罰,設定牧守;州郡交錯,不知該怎么辦。從此關中離心,全國叛亂。更始二年(24年)三月,更始帝派尚書令謝躬率領六位...
從法理上說,中央政府以命令授權形式將部分權力交與行省行使,一切治權皆屬中央政府,行省只是中央的代理而已。無論行政、財政、軍事、司法諸事權,朝廷總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權力(如主要軍隊、官吏任用等)的同時,把相當一部分權力分寄於行省,然後借行省集權於中央。顯而易見,元行省制中央集權是秦漢以來郡縣制...
九 西周后期官僚機構的惡性膨脹和政治腐朽 第三章 春秋戰國確立的行政管理模式 第一節 春秋戰國的行政管理體制 一 從正卿執國命到君臨天下的政治 二 行政中樞的組成形式 三 國野――郡縣地方行政上的大變化 第二節 春秋戰國時期的官吏管理制度 一 官吏的任用制度 二 官吏的考課制度 第三節 諸國行政管理思想的...
馬克思曾就印度是否存在西洋風格的“feudalism”體制這一問題批評柯瓦列夫斯基說:“到蒙古人的帝國末年,所謂封建化只發生於某些區,在其他大多數區,公社的和私人的財產仍然留在土著占有者的手中,而國家公務則由中央政府所任命的官吏辦理。[根據印度的法律,統治權不得在諸子中分配;這樣一來,歐洲封建主義(feudalism...
《中華長江文化大系18·仕波政濤:長江流域的官場與吏治》全面梳理和考察了長江流域的官場與吏台,在中國歷史演進的大背景下,從行政區劃,官場布局,官吏選用,官吏考核,官吏審計,官吏監察,重典治吏等方面,對長江流域的官場與吏治的研究模式實施橫向重構,系統分析了官場與吏治之深化成因、過程及歷史價值。圖書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