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列栒子(原變種),屬薔薇目 、薔薇科的一種生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兩列栒子(原變種)
- 拉丁學名:C. nitidus Jacq. var. nitidus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薔薇目
- 亞目:薔薇亞目
- 科:薔薇科
- 亞科:蘋果亞科
- 屬:栒子屬
- 種:兩列栒子
- 組:單花組
- 系:兩列系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
形態特徵
落葉或半常綠直立灌木,高達2.5米;小枝圓柱形,多少排列成二列狀,幼時密被黃色長柔毛,老時逐漸脫落,呈灰褐色。葉片寬卵形或寬倒卵形,長8-15 (20) 毫米,寬7-13 (15) 毫米,先端急尖並常具凸尖頭,稀圓鈍,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全緣,兩面有緊貼長柔毛,惟上面毛較多;葉柄長1-2毫米,被柔毛;托葉披針形,有柔毛,至果期尚宿存。花通常單生,直徑5-7毫米,花梗長1-2毫米;萼筒鐘狀,內外兩面均無毛;萼片寬三角形,先端微尖或鈍,外面無毛,內面先端沿邊緣有柔毛;花瓣直立,卵形或近圓形,長3-4毫米,寬3毫米,先端圓鈍,白色,有紅暈;雄蕊20,短於花瓣;花柱3 (2-4),離生,稍短於雄蕊;子房先端有短柔毛。果實寬倒卵形,直徑7-8毫米,猩紅色,下垂,有短梗,小核3 (2-4)。花期6月,果期9-10月。
本種是直立性灌木,小枝和葉片都多少呈兩列式排列;小枝幼時密被黃色長柔毛;葉片質地較厚,兩面均有長柔毛,上面較密;花單生,萼筒外面無毛;果實猩紅色,常具3小核,秋季凋落較遲,引人注目,這些特點易與本屬其他種類區別。
產地生境
雲南、四川、西藏。生於灌木叢中、雜木林緣或山谷及草坡中,海拔1600-4000米。印度、緬甸、不丹、尼泊爾山區習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