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踝關節成型術失敗的補救手術

全踝關節成型術失敗的補救手術是一種人工踝關節置換術,適用於人工踝置換失敗的病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踝關節成型術失敗的補救手術
  • 性質:人工踝關節置換術
手術名稱,別名,分類,ICD編碼,手術介紹,適應症,麻醉和體位,手術步驟,併發症,

手術名稱

全踝關節成型術失敗的補救手術

別名

全踝關節成形術失敗的補救手術

分類

骨科/人工關節置換術/人工踝關節置換術

ICD編碼

81.1107

手術介紹

踝關節成形術失敗時,最好補救方法是關節融合術。試圖通過置換新的假體來補救踝關節成形術的失敗,常由於骨質缺損而效果不佳。各種關節融合術已被成功的套用,採用在融合部位動力性加壓效果更好。在有明顯的骨缺損時,套用Chuinard和Peterson手術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手術效果。經Stauffer改進的手術方法,既可保持肢體的長度,又可以取得好的手術效果。

適應症

全踝關節成型術失敗的補救手術適用於人工踝置換失敗的病例。

麻醉和體位

連續硬膜外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採用仰臥位。

手術步驟

1.切口 採用踝關節前外側手術途徑。自踝關節上10cm的脛骨外側起,縱行向下直達第3楔骨止。
2.顯露 切開皮膚皮下組織,按切口方向切開小腿橫韌帶和十字韌帶,分開趾長伸肌腱和長伸肌腱並向兩側牽開,即可顯露脛骨下段和踝關節前方關節囊。
3.將脛骨遠端關節面、內外踝關節面和距骨凸面關節面的軟骨鑿掉後,並將距骨頂部鑿成平面狀,用與踝穴寬度等寬的骨鑿從髂嵴前部切取一塊全層移植骨塊,置於脛距之間。用手分開踝關節間隙,打入植骨塊,使其寬面向前、植骨面與脛骨和距骨表面緊密接觸。檢查足的位置,調整以使其位於中立位。用取自髂骨的松質骨填充殘留的所有空隙,關閉切口。
4.分別在踝關節上方4cm和20cm處小腿前方由內向外各穿1枚骨圓針,使穿過脛骨並相互平行。注意,距骨穿針稍向前方,強調在距骨體前部進針,這樣在加壓時可對抗跟腱的牽張力,使關節面均勻受壓,增強穩定性。然後裝上外固定加壓器,此時踝關節置於功能位,並儘量將距骨向後方推移,以保留根部外形。然後進行加壓。一般加壓達到使遠端2枚骨圓針稍有彎曲即可。

併發症

骨圓針針道感染是加壓融合術常見的術後併發症,術後要經常對針道口處進行消毒、換藥,以防止針道感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