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全球氣候變化與中國林產品貿易碳貢獻》科學論證我國森林資源的碳能力,利於為“國家溫室氣體清單”報告和預期氣候談判提供科學數據;科學評估國際貿易林產品的碳儲存和碳流動,能夠為預期林產品貿易的碳價值計價和交易提供依據;動態監測中國林業碳庫能力,利於積極應對氣候談判並爭取碳責任分擔的議價。
《全球氣候變化與中國林產品貿易碳貢獻》期望對中長期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相關政策調整和完善給予借鑑功能。
圖書目錄
章 緒論
節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第二節 林產品碳問題研究現狀
一、國際研究進展
二、中國研究進展
三、現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三節 本書的研究內容和方法
一、本書的研究內容
二、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
第二章 全球氣候變化中林產品碳儲理論基礎
第一節 林產品範疇及分類
一、林產品界定及範疇
二、林產品分類
第二節 林產品的碳分配及壽命周期
一、林產品的碳分配過程
二、林產品的壽命周期原理
第三節 林產品的碳儲功能及作用
一、林產品的碳儲功能
二、林產品在碳循環中的作用
第四節 IPcc氣候大會與林產品的碳計量
一、IPCC氣候談判碳議題
二、林產品碳計量方法學研究進展
第三章 全球氣候變化與共同但有區別責任
節 全球氣候變化中的責任
第二節 全球氣候責任與產權理論
一、基於產權理論的氣候責任
二、產權理論在氣候責任上存在的不足
三、產權理論無法明晰的主要氣候責任
第三節 共同但有區別責任主要原則
一、污染者治理原則
二、減排能力原則
三、受益原則
第四節 共同但有區別責任的邏輯關係
一、PPP氣候責任
二、CPP氣候責任
三、BPP氣候責任
第五節 共同但有區別原則與間氣候責任
一、責任分擔的市場化導向
二、能力原則與開發中國家責任
三、受益原則與排放核算框架
第四章 國際林產品貿易的碳計量
節 國際林產品貿易碳計量研究概況
第二節 林產品的碳計量原理
一、林產品的碳儲存
二、林產品的碳排放
三、林產品的貿易隱含碳
第三節 IPCC框架下林產品的碳計量模型
一、碳計量通用變數
二、IPCC指南層級方法
三、IPcc碳計量核算途徑
第四節 林產品碳計量方法比較
一、核算範圍與對象
二、方法選擇原則
第五節 林產品貿易中碳計量的主要監測模型
一、林產品年度碳儲變化模型
二、消費及採伐產品碳儲模型
三、林產品年度碳排放模型
第六節 林產品貿易碳計量的方法選擇及關聯利益
一、林產品碳儲核算的科學價值
二、碳儲核算方法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套用
三、不同核算方法的對比
四、方法選擇的關聯利益
第五章 中國林產品貿易碳貢獻實證
節 實證研究遵循原則
第二節 理論基礎與假設前提
一、理論基礎
二、假設前提
第三節 實證模型、方法與樣本
一、GFPM模型
二、林產品碳儲核算模型
三、樣本與描述性統計
第四節 分析情境與研究結果
一、分析情境
二、各分析情境下全球林產品碳庫變動
三、各分析情景下不同國家的責任分擔
第五節 實證結論與討論
第六章 中國林產品貿易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策略
節 國家巨觀層面策略
一、建立林產品貿易碳儲管理政策體系
二、綜合實施碳限額與碳關稅政策
三、完善林產品碳交易體系
四、啟動木質林產品碳流動的監測監管
五、升級林產品產業結構與技術革新
第二節 氣候談判中的應對策略
一、應對氣候變化談判政策協調
二、謹慎態度與差別國家待遇
三、適應減排替代的綜合調控
參考文獻
後記
顯示部分信息
作者簡介
楊紅強,管理學博士/經濟學博士後,教授,博士生導師。
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國家林業局林產品經濟貿易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蘇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擔任中國林業經濟學會林產品貿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國際經濟貿易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世界經濟學會常務理事、USDA Forest Service環境政策諮詢專家等職務。
主持或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及青年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863項目、*人文社科基金、國家林業局等省部級科研課題20餘項。在Journal of Forest Economics(SSCI)、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SCI)、International Forestry Review(SCI)、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SCI)、《自然資源學報》、《資源科學》、《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農業經濟問題》等重要期刊發表100餘篇論文。在人民出版社、中國林業出版社等出版單位出版學術專著及教材四部。科研成果獲得第七屆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江蘇省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第七屆*高等學校人文社科成果三等獎等10餘項省部級科研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