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長論壇”於2008年4月21日在中國深圳市國際市長交流中心大廈16樓成立理事會,理事會為“全球市長論壇”最高管理機構。理事會章程規定,每屆理事會理事權責時限為四年,四年到期後下一屆理事會由選舉生產。理事會下設永久秘書處,負責論壇的日常事務管理運作。理事會永久秘書處由理事會章程規定為論壇發起者 “國際市長交流中心(IMCC)”擔任。每屆論壇成立組委會,負責該次論壇的具體組織工作。論壇主辦機構、協辦機構、支持機構等均可申請加入論壇組委會,各屆組委會的規模由當屆理事會決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球市長論壇
- 外文名:Global Mayors' Forum
- 首屆時間:2010年5月18日至20日
- 首屆地點:新加坡
宗旨,目標,主管機構,支持機構,理事會成員,可持續發展基金,基金宗旨,基金性質,基金用途,管理原則,可持續發展實踐區,宗旨,目標,全球市長論壇里程碑,發起市長契約組織,其他重要事件,ECOSOC特別咨商NGO,
宗旨
融通文化,共謀全球城市間可持續發展。
目標
幫助城市間促成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
為城市找到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
傳播先進城市管理理念和技術;
以資源為先決條件,促進全球友好城市的締結;
建立全球城市間相互學習和合作的網路;
推動世界和平和城市文明進步。
主管機構
1.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ECOSOC):聯合國經濟和社會理事會是根據《聯合國憲章》處理人口、世界貿易、經濟、社會福利、文化、自然資源、工業化、人權、教育科技、婦女地位、衛生及其他有關事項的聯合國機構。亦是協調聯合國內部各專門機構的經濟和社會工作的機構。理事會由聯合國大會選舉54個理事國組成,每年改選其中18個理事國,任期3年。理事會職權有四項。第一項:“從事或發起關於國際間經濟、社會、文化、教育、衛生及有關事項的研究、報告和建設,並向大會、聯合國會員國及有關專門機關提出關於此項事項之建議案”。第二項:“促進對一切人的人權和基本自由的尊重和遵守”。第三項:“擬具關於其職權範圍內事項之協約草案,提交大會”。第四項:“依聯合國所定規則召集本理事會職務範圍以內事項之國際會議”。
支持機構
1.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作為聯合國統籌全世界環境事務的組織,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於1973年正式成立,總部位於非洲肯亞奈洛比。致力於為全球環境保護提供領導,促進夥伴關係的建立,激勵各國政府及其人民,向他們提供信息,提高其能力,以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不危及後代人的利益。
2.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UN-HABITAT):簡稱聯合國人居署,是聯合國系統內負責協調人居發展活動的領導機構,2001年12月從原聯合國人居中心升格為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總部位於非洲肯亞奈洛比。UN-HABITAT的使命是促進社會和環境方面的可持續性人居發展,以達到所有人都有合適居所的目標。
3.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UNDP成立於1965年,總部位於美國紐約,UNDP是聯合國從事發展的全球網路,該組織以倡導變革並為各國提供知識、經驗和資源,幫助人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為使命。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在 166 個國家開展發展援助,通過與這些國家的合作,幫助各國應對全球和各國國內面臨的發展挑戰。
5.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簡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致力於推動各國在教育、科學和文化領域開展國際合作,以此共築和平。聯合國大會於2015年通過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教科文組織開展的各項目將助力實現該議程中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維護長期和平、推動公平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著獨一無二的作用。
6.聯合國糧食及 農業組織(FAO):簡稱聯合國糧農組織,是聯合國專門機構以牽頭開展戰勝飢餓、糧食不安全和營養不良的國際努力。實現糧食安全,確保人們正常獲得積極健康生活所需的足夠的優質食物是糧農組織工作核心。糧農組織擁有超過194個成員國,並在全球130多個國家開展工作。
7.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CPAFFC):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是1954年5月3日由10個全國性的社會團體聯合發起成立的。總部位於中國北京。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從事民間外交工作的全國性人民團體,它以增進人民友誼、推動國際合作、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宗旨。在二十一世紀的國際舞台上,它代表中國人民同各國對華友好的團體和各界人士進行聯繫,開展相互間交往。它的各項活動受到中國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和贊助,已和世界上148個國家的458個民間團體和組織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
8.中國國際友好城市聯合會(CIFCA):中國國際友好城市聯合會成立於1992年,總部位於中國北京。中國國際友好城市聯合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具有法人地位的全國性社會團體。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發起。該組織共有包括中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內的300多個會員城市(不含港、 澳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 作為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的姐妹組織,中國國際友好城市聯合會以促進中國城市與外國城市之間的了解和友誼,開展雙方在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推動社會繁榮與進步,維護世界和平為宗旨。
理事會成員
1.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聯合組織(UCLG)
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聯合組織於2004 年5 月由世界城市協會聯合會、地方政府國際聯盟和世界大都市協會合併成立,秘書處設在西班牙巴塞隆納。是目前最大的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國際組織。該組織的會員來自世界127個國家,包括112 個國家的地方政府協會和來自95 個國家的超過1000 個城市。該組織在全球設立了七大執行機構,分別為非洲、亞太、歐亞、歐洲、拉丁美洲、北美洲、中東及西亞七大區,其下分別設立理事會和執委會。
2.世界城市運動(WUC)
世界城市運動是由人居署協調,於2010 年世界城市論壇上發起, 由懷有共同志向的公共、私營和公民社會合作夥伴組成的全球聯盟,旨在倡導全球城市的積極作用,促進可持續城市化政策、戰略和做法。 世界城市運動WUC 是聯合國人居署的核心智庫,致力於在國際、國家以及地方層面提高可持續城市化進程在公共政策和實踐中的重要性,同時WUC 也被看作是推進“世界城市論壇”知識化的核心部門。它是聯合國人居署中期戰略制度計畫(2008-2013)倡導、監督和合作活動的先行者。
3.亞太城市間合作網路(CityNet)
亞太城市間合作網路成立於1987 年,總部位於韓國首爾,致力於溝通城市間的相互學習和共同發展,並促進地方政府、非政府和國際組織間的交流與合作。亞太城市間合作網路擁有來自亞太地區和歐洲22 個國家或地區的116 個城市和國際組織會員。
4.國際城區協會(IDA)
國際城區協會成立於1954 年,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是一個致力於傳達,影響和鼓勵城區的領導者和擁護者以創建充滿活力和適宜居住城市中心為目標的國際組織。至今擁有600 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會員組織。
5.全球房地產投資與開發博覽會(CITYSCAPE)
全球房地產投資與開發博覽會於2002 年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杜拜創辦,是世界最大的地產投資於開發領域盛會,每年都吸引全球範圍內的政府官員、規劃師、投資者及地產領域相關人士的極大關注,其年度城市化建設方面的地產大獎頒獎和慶典更是為全球地產與投資界所矚目,更擁有近33,000 個全球地產投資、融資客戶,全球擁有360000 會員。
6.宜可城—地方可持續發展協會(ICLEI - Local Governments for Sustainability)
簡稱“ICLEI”、“宜可城”,是由 1500 多個地方政府及合作夥伴組成的全球網路,致力於推動地方行動,支持城鎮走向低碳發展和韌性建設。 宜可城積極連結領袖、促進行動、激發創新,協助地方政府實踐生態出行、生物多樣性和資源高效性、促進綠色經濟、提升居民生活健康幸福指數、強化智慧基礎建設,工作內容影響著全球超過 25% 的都市人口。
7.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
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是由200多家倡導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企業組成的全球聯盟,會員超過35個國家,涵蓋了20個主要行業領域。理事會同時與60個國家和區域商業委員會和合作夥伴組織的網路密切合作,其中大多數在開發中國家。
8.國際市長交流中心(IMCC)
國際市長交流中心是一家總部位於香港,服務遍及全球,致力於促進世界和平與人類文明進步,推動世界城市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國際諮詢機構。IMCC 以“融通文化,共謀發展”為宗旨,以“做世界城市文化的傳播者”為使命,已得到全球城市決策者、利益相關者高度讚譽。
按理事會章程規定,國際市長交流中心為理事長單位。
理事長為胡石英先生。
2012年第二屆理事會通過,國際市長交流中心執行董事金蘭女士作為創始人被任命為副理事長兼永久秘書長。
可持續發展基金
2012年7月17日,“全球市長論壇第二屆理事會第一次擴大會議”於中國內蒙古鄂爾多斯沙漠中的七星湖酒店召開,全體成員一致同意支持“全球市長論壇理事會秘書處創建“城市可持續發展基金會,以應對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挑戰;本決議於7月18日寫入全球市長論壇(簡稱GMF)第二屆理事會第一次擴大會議備忘錄,GMF秘書處於2013年開始募集本基金。
基金宗旨
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改善人類生活環境。
基金性質
可持續發展基金:由國際組織、企業、私人捐贈者共同發起的基金。
基金用途
基金將支持可持續發展項目及公益活動。其中包括:創建可持續發展城市聯盟網路、綠色項目投資、綠色技術培訓、綠色產品研發、信息交流等,其目的是共同推動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基金將部分用於“全球市長論壇”四年一屆的評獎活動,獎勵那些在城市可持續發展實踐中做出傑出貢獻的城市管理者、組織、企業與個人。
管理原則
基金髮起者由全球可持續發展領域卓有成就的組織、企業、專家組成,並委託專業基金管理公司運營。基金將建立高效、精專的資金籌集、管理、使用制度,秉承“保護環境、平衡發展、造福民眾”等可持續發展原則並接受基金監事會、捐贈者和公眾監督。
可持續發展實踐區
可持續發展實踐區(以下簡稱“實踐區”)發起於全球市長論壇第二屆理事會。該項目將聯合中國和各國城市政府、企業,共同創立旨在開發和改造城市、達到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富有詩意的人類棲息地。
宗旨
融匯全球人才、資金、技術,實現本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目標
01. 利用全球市長論壇舉辦之機,匯聚全球在綠色發展方面的企業入駐“實踐區”。
02. 成為綠色發展相關產業研發成果的交易平台。
03. 成為全球城市與企業採購綠色產品的交易平台。
04. 成為全球城市政府間可持續發展項目交流合作的平台。
05. 成為綠色經濟資源的交易平台。
06. 成為低綠色業技術交流、人才合作的平台。
07. 成為中國對大、中、國小培訓可持續發展相關知識的教育平台。
08. 成為全球社會團體、公民參與可持續發展事業相關技能的培訓平台。
09. 成為高質量的生態、生產、生活相結合的產業園區。
10. 成為集生產、研發、交易、學習、生活、休閒、旅遊觀光為一體的,富有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為主題的新型城區。
02. 成為綠色發展相關產業研發成果的交易平台。
03. 成為全球城市與企業採購綠色產品的交易平台。
04. 成為全球城市政府間可持續發展項目交流合作的平台。
05. 成為綠色經濟資源的交易平台。
06. 成為低綠色業技術交流、人才合作的平台。
07. 成為中國對大、中、國小培訓可持續發展相關知識的教育平台。
08. 成為全球社會團體、公民參與可持續發展事業相關技能的培訓平台。
09. 成為高質量的生態、生產、生活相結合的產業園區。
10. 成為集生產、研發、交易、學習、生活、休閒、旅遊觀光為一體的,富有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為主題的新型城區。
全球市長論壇里程碑
發起市長契約組織
2014年,全球市長論壇秘書長成為“市長契約”組織的發起者之一。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召集國家、政府、 金融、 民間社會和地方領導人參與於 2014 年 9 月 23 日在紐約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峰會,為雄心勃勃的 2015 年全球氣候協定提供願景和明確的支持。市長契約組織(Compact of Mayors)在峰會上發起。聯合國城市氣候變化特使、紐約市前市長麥可·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促成了契約的簽訂與實施。
“城市”是峰會中選擇的幾個表達主題的行動領域,由霍安·克洛斯(Joan Clos)和 麥可·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 )領導的城市工作主要從三方面在峰會中發布:1. 城市契約,2.城市經濟轉型聯盟項目,3. 城市電力化交通倡議。
市長契約是一個全球協定。由各城市和城市網路共同合作採用透明的方法減少城市氣體排放,同時是對UNFCCC(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授權的國際進程的補充。市長契約將發起一個新的地方級別的管理政權,來推進城市取得的進展和已有的成績。此體制會反映 NDC 進程,並回響配合 2015-2020 目標的完成。市長契約會為“2014 氣候峰會”收集全球城市數據,尤其著重於城市及城市網路現在的氣體排放達標水平數據,看城市應該採取怎樣的行動來幫助縮小在 2015 年與 2020 年間的氣體排放量差值。市長們承諾至2015,他們會最佳化氣體排放達標水平以及全球城市的參與程度,制定出一套具有普遍性、統一性和公開可用的線上城市資料庫。
市長契約–關鍵城市網路和組織發起者:
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聯合組織United Cities and Local Governments (UCLG)
宜可城——地方可持續發展協會ICLEI – Local Governments for Sustainability
C40城市氣候領導聯盟C40 Cities Climate Leadership Group
市長盟約Covenant of Mayors (CoM)
歐洲城市組織Eurocities
氣候聯盟Climate Alliance
亞太城市間合作網路Citynet
美國市長會議US Conference of Mayors
全球市長論壇Global Mayors Forum (GMF)
碳信息披露項目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
洛克菲勒基金會100座彈性城市100 Resilient Cities — Pioneered by 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 (100RC)
合作機構:
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彈性城市運動UNISDR Making Cities Resilient Campaign
世界銀行World Bank
城市聯盟Cities Alliance
其他重要事件
2018年11月28日,在中國深圳福田區毗鄰香港的深圳河畔、大灣區入海口處美麗的紅樹林濕地邊,創建世界第一個“開放式綠色城市實驗室(OGCLab)”。
2019年1月15日,由中國科技部、廣東省人民政府指導,深圳市人民政府主辦的“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論壇(中國·深圳)”在五洲賓館舉行,國際市長交流中心與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三方共同作為本次論壇的支持機構。受深圳市政府委託,國際市長交流中心組織了以聯合國氣候變化政府間專門委員會(IPCC)為代表的國際演講嘉賓。
2019年1月16日,由國際市長交流中心主辦、綠色城市(深圳)公共服務有限公司承辦的“改變城市,共商深圳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研討會在華僑城創意園一個僅由69平方米的舊廠房改造的會議室內舉行,創造了15600名市民線上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政府間專門委員會(IPCC)副主席、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連線、網路對話的會議案例。研討會被人民網、新華網及深圳電視台等主流媒體定義為用創新講好深圳故事。
ECOSOC特別咨商NGO
2017年7月26日,全球市長論壇獲得聯合國經社理事會(ECOSOC)特別咨商地位。
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經社理事會)是聯合國的六個主要機構之一 。 其它五個機構是聯合國大會、安全理事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託管理事會、國際法院和秘書處。
按照聯合國有關決議,取得特別咨商地位的全球非營利性機構可享有如下權利:
一、可在紐約、日內瓦、維也納聯合國派設機構和常駐代表,每處可派5人。
二、可得到聯合國經社理事會及附屬機構會議議程,並可指派受權代表以觀察員身份列席理事會及其附屬機構的會議。可就其專長的議題,提出與聯合國經社理事會工作有關的書面陳述,經由秘書長分送理事會各理事國。
三、可申請參加聯合國召開的有關國際會議及其籌備機關會議,並可做簡短發言,提出書面報告。
四、可受聯合國經社理事會及其附屬機構委託,為非政府組織委員會進行專門研究或調查或編寫具體檔案。
按照有關決議,取得特別咨商地位主要有兩項義務:
1、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原則和議事原則,積極參與聯合國非政府組織相關領域的活動。
2、每四年應經秘書長向經社理事會非政府組織委員會提出簡要的工作報告,具體說明這一組織對聯合國工作支助的情況。
截止到2016年,世界上已經取得聯合國經社理事會咨商地位的非政府組織有451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