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2月至8月,為促成兩黨合作抗日,國共雙方互派代表在西安、杭州、廬山和南京舉行五次談判。2月至7月,中共中央先後派周恩來、葉劍英、林伯渠、博古等同國民黨代表顧祝同、賀衷寒、張沖以及蔣介石、宋子文等人,就發表國共合...
時間為1937年7月13日至18日。6月底,國民黨方面來電催周恩來再上廬山,繼續談判。中共中央決定,待國共兩黨合作宣言擬好後,再去談判。“七七事變”發生後,抗日戰爭形勢發生重大變化。7月13日,中共代表周恩來、博古、林伯渠抵達廬山,...
國共合作通城談判是抗日戰爭爆發之初,國共兩黨在湘鄂贛邊境地區舉行的三次談判。事件概況 1937年7-8月(民國26年),中共湘鄂贛省委西北特委書記江渭清先後3次在橫嶺、通城縣城、武漢行營分別與武漢行營中將代表、通城縣當局、武漢行營...
《宣言》提出發動全民族抗戰、實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等三項基本要求,重申中共為實現國共合作的四項保證。17日,中共代表周恩來等在廬山與蔣介石繼續談判。同一天,蔣介石發表了準備抗戰的談話。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八一...
抗日戰爭(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168] [167]),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華戰爭(Jap...
西安事變後,國共兩黨加快了第二次合作的談判進展。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7月8日,中共中央發出《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指出平津(平為北平簡稱,今北京;津為天津簡稱)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
1937年的七七事變更是加劇了中日之間的民族矛盾。西安事變後,國共雙方經過談判決定停止內戰,共同抵抗外來侵略者。國共合作期間由於兩黨所代表的階層利益不同,仍摩擦不斷。抗戰勝利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國共之間矛盾升溫,國民黨一邊假意...
同義詞 蘆溝橋事變一般指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起點)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
【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偉大勝利】抗日戰爭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這是用傷亡3500萬人的巨大民族犧牲換來的歷史定論。在去年“七七講話”中,習近平這樣講述那段深植國人心中的歷史記憶—— “面對...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後,國共兩黨就陝甘寧邊區的地位問題進行多次談判。1937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周恩來、葉劍英等中共代表,在同國民黨代表談判時,提出陝甘蘇區改制問題。周恩來建議,將陝甘蘇區改為中華民國特區,邊區政府人員經由民主選舉,...
中國全民族抗日戰爭爆發77周年紀念日是2014年7月7日,該日上午中國首都各界舉行了隆重的紀念活動。周年紀念日 中國首都各界2014年7月7日上午隆重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七十七周年紀念日 新華網北京2014年7月6日電(新華社評論員)歷史因銘記...
這些特點,表明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有共同的民族敵人,又存在著複雜的階級矛盾。中共中央洛川會議在1937年8月25日通過的《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就科學地預見到:“在今後的抗戰過程中,可能發生許多挫敗、退卻,內部的分化、叛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