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鼠疫防治“十二五”規劃

全國鼠疫防治“十二五”規劃是為了切實做好鼠疫防治工作,有效控制鼠疫疫情,保障人民民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國民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制定的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國鼠疫防治“十二五”規劃
  • 類型:規劃
  • 範圍:全國
  • 對象:鼠疫防治
全國鼠疫防治“十二五”規劃,防治現狀,工作原則,工作目標,人間鼠疫疫情控制,動物間鼠疫疫情監測,人員培訓,民眾知曉率,具體措施,強化規範化管理,加強鼠疫防治機構建設,加強鼠疫防治隊伍建設,加強鼠疫監測,加強鼠疫病例臨床救治能力建設,積極開展鼠疫防治知識宣傳教育,加強鼠疫信息化建設,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政策和保障,強化政府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加強部門協作,健全工作機制,增加財政投入,提升防治能力,加強科學研究,提供技術保障,考核與評估,監督檢查,考核評估,

全國鼠疫防治“十二五”規劃

(2011-2015年)為切實做好鼠疫防治工作,有效控制鼠疫疫情,保障人民民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國民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制定本規劃。

防治現狀

鼠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具有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病死率高的特點。如疫情處置不當,極易擴散,嚴重危害人民民眾的健康安全,影響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引發重大甚至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鼠疫也是國際重點關注的突發急性傳染病,國際社會採取了旅遊限制和貿易限制等措施。
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鼠疫防治工作。各級政府始終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把人民民眾的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不斷完善鼠疫防治各項措施。
“十一五”期間,我國進一步強化了鼠疫防治的規範化管理,先後印發了《國家鼠疫控制應急預案》、《鼠疫診斷標準(WS279-2008)》等;不斷加大疫情防治投入,中央轉移地方補助經費逐年增加;疫情的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病例救治、大型活動和大型工程建設保障等工作紮實、有效開展。
通過努力,我國鼠疫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疫情上升勢頭得到遏制,人間鼠疫疫情發病人數較“十五”期間下降88.7%,有效減輕了疫情危害,有效保障了人民民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有效保障了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目前,我國鼠疫防治形勢仍然十分嚴峻,防治工作任務仍十分艱巨。
一是我國人間和動物間鼠疫疫情持續存在,大中城市和人群聚集地周邊地區不斷監測到動物鼠疫疫情。近年來,每年都發生1-2起人間鼠疫疫情,幾十起動物鼠疫疫情。
是我國鼠疫疫源地分布地域廣,疫源地種類多,新的鼠疫疫源地不斷增加,同時,疫源地多分布在老少邊窮地區,當地醫療衛生條件相對薄弱,專業人員鼠疫防治知識水平和技能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是大型項目工程施工人員、地質勘探人員、旅遊人員等深入鼠疫疫源地區開展活動日趨頻繁,鼠疫遠距離傳播風險不斷加大。
四是我國周邊一些國家鼠疫疫情持續活躍,出現輸入性鼠疫疫情的風險較大。
五是鼠疫菌分離、培養等技術比較成熟,被國內外恐怖勢力用以實施生物恐怖攻擊的可能性不容小覷。
六是我國鼠疫防治工作存在專業防治機構基礎設施和儀器設備落後、實驗室生物安全水平較低、疫情監測能力不強、菌種保存條件較差、防治隊伍不穩定、社會公眾對鼠疫防治知識知曉水平較低等薄弱環節,亟待加強與完善能力建設。

工作原則

堅持“預防為主、科學防控,政府負責、社會參與,強化監測、綜合治理,快速反應、有效處置”的原則,做好鼠疫防治工作。

工作目標

“十二五”期間,圍繞我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通過不斷完善鼠疫防治體系建設,健全聯防聯控工作機制,進一步提高動物間及人間鼠疫的監測與預警水平,加強鼠疫疫情的防控與應急處置能力等,有效減少人間鼠疫疫情發生,有效防控人間鼠疫疫情的流行,有效減輕鼠疫疫情的危害。

人間鼠疫疫情控制

西部旱獺疫源地和沙鼠疫源地省份,通過組織實施人群聚集地及其周邊地區的動物間鼠疫防控,努力減少人間鼠疫疫情發生,並嚴防繼發鼠疫病例出現。其他鼠疫疫源地省份,通過做好動物間鼠疫監測,及時控制動物間鼠疫復燃,有效防控人間鼠疫疫情的發生,並防治輸入性病例。非疫源省份加強疑似鼠疫病例的監測,及時、有效防治輸入性病例。

動物間鼠疫疫情監測

到“十二五”末,全國所有的現疫鼠疫疫源縣(10年內有人或動物間鼠疫疫情)和基本控制縣(11-20年無人或動物間鼠疫疫情),均有效地組織實施捕鼠(獺、蚤)檢菌等監測。80%的穩定控制縣(21-30年無人或動物間鼠疫疫情)和靜息疫源縣(30年以上無人或動物間鼠疫疫情),能有效組織實施捕鼠(獺、蚤)檢菌等監測。

人員培訓

到“十二五”末,全國所有的鼠疫防治專業人員,均通過鼠疫防治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其中接受過規範化培訓人數達到1000人以上。所有現疫鼠疫疫源縣、85%以上基本控制縣,以及75%以上穩定控制縣、靜息疫源縣和非疫源縣的醫務人員,接受過鼠疫防治知識與技能培訓。

民眾知曉率

通過開展廣泛的健康教育,到“十二五”末,現疫鼠疫疫源縣和基本控制縣的鼠疫防治知識民眾知曉率達到95%以上,穩定控制縣和靜息疫源縣的鼠疫防治知識民眾知曉率達到85%以上。

具體措施

強化規範化管理

完善鼠疫防治相關的管理辦法、管理規範、技術標準、技術方案等法規性檔案,不斷提高鼠疫疫情監測預警、疫情控制、應急準備和應急回響等疫情防治管理水平。

加強鼠疫防治機構建設

結合各級鼠疫防治機構的業務工作需求,按照國家相關建設標準,逐步改善各級鼠疫防治機構設施及裝備條件;同時,開展國家鼠疫菌種保藏中心和國家鼠疫防治演練基地的項目建設,提高鼠疫防控能力。

加強鼠疫防治隊伍建設

根據鼠疫防治任務需要,確保有足夠人員開展鼠疫監測與應急處理工作;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落實從事鼠疫防治高風險崗位工作人員待遇政策。開展全國,尤其是中西部鼠疫疫情多發地區鼠疫防治專業人員和醫務人員的鼠疫防治知識和技能培訓;改善鼠疫防治隊伍裝備水平,提升鼠疫防治隊伍的能力。

加強鼠疫監測

完善《全國鼠疫監測方案》,並按照該方案落實各項鼠疫監測任務。改善鼠疫固定監測點和流動監測點的工作條件。加強對國家、省、地市、縣各級鼠疫監測點的管理和考評。在疫情活躍地區,組織醫療衛生人員開展巡診,尤其對高危人群(包括旱獺捕捉及收購人員,進入動物鼠疫流行區的外來人員及施工人員)實施主動監測;必要時,設立交通衛生檢疫站。

加強鼠疫病例臨床救治能力建設

加強全國,尤其是西部鼠疫疫情多發地區基層醫療單位的鼠疫診斷、治療和轉診能力建設。加強各級傳染病醫院和醫院傳染病專科的鼠疫病例救治能力建設。

積極開展鼠疫防治知識宣傳教育

充分利用張貼畫、宣傳欄、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等多種宣傳方式,科學普及鼠疫預防和控制知識,提高人民民眾正確認識鼠疫疫情能力。在鼠疫疫情活躍地區,積極宣傳“三不”(不捕、不剝食、不攜帶疫源動物及產品)和“三報”(報告病死獺鼠、報告疑似鼠疫病人、報告原因不明高熱和急死病人)等鼠疫防治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提高當地人民民眾的自我保護意識。

加強鼠疫信息化建設

加強鼠疫防治機構的信息化能力建設,升級改進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統,更新必要的信息管理設備;完善鼠疫防控信息資料庫,及時對鼠疫相關信息進行分析,提高疫情預測預警能力;建立鼠疫信息管理考評制度。

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

加強與世界衛生組織、相關國家的合作與交流,學習、借鑑相關國家鼠疫防治領域的先進經驗與成果,重點建立與我國周邊國家的鼠疫防治區域合作,及時溝通疫情信息。

政策和保障

強化政府領導,明確責任分工

充分認識鼠疫防治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倖心理,切實加強政府對鼠疫防治工作的領導,把鼠疫防治工作納入政府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和衛生事業發展規劃,全面推進鼠疫防治工作的開展。依據相關法規和預案,明確各部門、各單位承擔的鼠疫防治任務,並落實相關防治責任。

加強部門協作,健全工作機制

繼續發揮聯防聯控機製作用,加強衛生等各相關部門間的協作,及時通報鼠疫疫情信息,溝通防治工作開展情況;進一步完善區域聯防機制,加強聯防區域內各地之間的信息溝通和工作配合,有效防範和控制鼠疫疫情的發生、蔓延和遠距離傳播。各地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鼠疫應急物資儲備和調運機制,確定鼠疫應急物資的儲備種類、數量和方式,確保儲備物資使用的及時性與有效性。

增加財政投入,提升防治能力

按照分級負擔的原則,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要合理安排必要的鼠疫防治補助資金。中央財政將繼續對鼠疫監測、人員培訓、疫區處理等重點工作給予支持。

加強科學研究,提供技術保障

組織多部門、跨學科聯合攻關,切實解決鼠疫防治工作中面臨的、亟需解決的基礎理論和套用性技術等科學問題,為鼠疫監測、診治、事件應對等提供科技支撐。同時,加強套用性研究及新技術在鼠疫防治工作中的推廣套用。

考核與評估

監督檢查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監督檢查方案,通過開展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自查、抽查,對轄區內鼠疫防治工作內容和實施效果進行綜合評價。衛生部將不定期組織對本規劃執行情況的檢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對各地鼠疫防治技術工作的指導檢查。

考核評估

衛生部將制定考核評估方案,於2013年組織開展對本規劃實施情況的中期考評,並根據相關結果對規劃有關內容進行調整。2015年組織開展終期評估。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