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發布
2023年7月7日至9日,在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等單位指導,中國林學會、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廣東省林業局主辦的2023年中國自然教育大會期間,將發布《2023-2035全國自然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
內容解讀
推動中國自然教育發展開啟新征程——《全國自然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2023—2035年)》解讀
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步入快車道,自然教育受到廣泛關注。黨的二十大提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為中國自然教育事業發展帶來了嶄新的機遇和廣闊的舞台。
但隨著實踐的快速發展,自然教育人才隊伍存在短板、標準體系不夠健全、活動質量有待提升等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亟需認清發展局勢,認準發展方位,認明發展走向,努力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應有貢獻。基於此,中國林學會牽頭組織10餘家高校、科研院所、社會組織30多位專家,歷經一年多時間編制完成《全國自然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2023—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11月22日,《規劃》通過專家評審。
《規劃》是我國第一部具有引領性作用的自然教育行業行動指南,其發布將有力推動我國自然教育行業的健康發展,成為自然教育相關基地、機構、從業人員等的工作依據和行動指南,也為各類自然保護地、有關政府部門開展自然教育工作提供決策參考。
當前我國自然教育仍處在快速發展、有待完善的初級階段,存在許多尚未辨明、有待釐清的理論和實踐問題。《規劃》的推出旨在投礫引珠,與廣泛的自然教育參與各方共同探討自然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從而為推動我國自然教育高質量發展、實現人與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積極貢獻。
自然教育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以林草、教育、文旅等為代表的各級政府是推動自然教育發展的核心力量,在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農場、森林康養、休閒農業、戶外運動等多個密切相關領域陸續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檔案,為擴大自然教育的開展範圍、健全自然教育的制度體系、推進自然教育的縱深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點,為自然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日前,《全國自然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2023—2035年)》通過專家評審。《規劃》共分為九章,二十六小節,提出“多元主體培育”“規範場域發展”“強化人員隊伍”“加快課程研發”“健全標準體系”“深化交流合作”等六大主要任務和重點建設工程。
《規劃》明確了未來一段時期自然教育發展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工作重點,將進一步規範引導自然教育領域參與主體行為,凝聚廣泛多元的自然教育力量,培育龐大優質的自然教育隊伍,提供豐富普惠的自然教育產品,為推動中國自然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益支撐。
著力構建自然教育發展新格局
目前,全國從事自然教育的各類機構近2萬家,從業人員約30萬人,每年組織開展相關活動超100萬次、參與人員超1億人次。
黨的二十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全面推動社會自然教育需求和供給水平加速提升,為我國自然教育發展提供了重要戰略機遇。由此,《規劃》提出,到2035年,全社會參與自然教育人數大幅增長,自然教育高質量發展格局基本建成,參與主體更加多元、場域建設更加規範、人才隊伍更加壯大、課程資源更加豐富、標準體系更加健全、交流合作更加繁榮,自然教育社會普及度和影響力持續提升,成為全面增強人民獲得感和幸福感、實現美麗中國目標、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力量。
——各級各類自然教育活動參與人次10億以上;
——自然教育示範基地1000個、示範點1萬個、示範徑5萬條;
——自然書屋1萬間;
——認定自然教育機構5000家;
——全國自然教育專家500人;
——培訓自然教育師5萬人以上;
——自然教育志願者總數30萬人以上;
——各類自然教育標準規範總數100項以上。
根據各地自然教育發展狀況和水平,發揮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各類自然保護地的社會功能,利用城市公園、郊野公園、動植物園、自然博物館、鄉村田園等自然教育場域,大力開展自然教育。在自然教育示範省(自治區、直轄市)、示範基地和示範點的建設發展的基礎上,結合不同地區資源稟賦、文化特色等,在全國布局形成9個自然教育特色示範帶,並在隨著自然教育實踐發展不斷調整最佳化。
全社會共同參與推動自然教育可持續發展
《規劃》圍繞“多元主體培育”“規範場域發展”“強化人員隊伍”“加快課程研發”“健全標準體系”“深化交流合作”6 個方面,提出促進全國自然教育高質量發展的6大重點任務。
在多元主體培育方面,《規劃》提出要堅持政府主導、推動學校參與、促進融合發展,強調將自然教育納入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和研學實踐相關環節,促進自然教育和學校課程有機融合;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就近就便開展自然教育,在與校園生活不同的環境中拓寬視野、豐富知識、了解自然;推動大中小學生走進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等各類自然保護地,在自然大課堂中參與體驗、深化認識、提升素質。
在規範場域發展方面,《規劃》提出要增加場域供給、提升服務能力、加強場域評估,強調鼓勵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等各類自然保護地嚴格遵守有關規定,在不影響自身資源保護、科研任務的前提下,按照功能劃分,建立面向青少年、教育工作者、特需群體和社會團體工作者開放的自然教育區域;推動將自然教育場所納入各類自然保護地重要基礎服務設施進行設計建設。不斷擴大城市自然教育覆蓋面,推動自然教育進鄉村。
在強化人員隊伍方面,《規劃》提出要統籌隊伍建設、加強隊伍培訓、推進隊伍自律,強調引導大中國小各類優秀教師投身自然教育教學實踐,鼓勵高等院校和相關職業院校設定自然教育專業,培養自然教育專業人才;著力提升自然教育師資隊伍的專業水平和創新能力,打造結構合理、素質優良、水平領先的自然教育師資隊伍。
在加快課程研發方面,《規劃》提出要夯實研發基礎、完善課程體系、加強質量保障,強調匯聚行業內外信息,積極推動課程資源建設及相關研究成果的交流共享,逐步形成有影響力的課程資源建設論壇、會議、期刊。明確了打造以國家公園為主體,形成層次豐富的自然保護地課程資源系列;以國家課程標準為依據,研發類型多樣的學校自然教育課程資源系列;基於公眾對自然教育的需求,豐富在地指向的社區自然教育課程資源系列。
在健全標準體系方面,《規劃》提出要構建標準體系、推動標準實施、加強標準管理,強調按照結構合理、系統協調、銜接配套、覆蓋全面的要求,構建自然教育強制性標準守安全、推薦性標準保基本、地方性標準顯特色、團體標準強引領的協同發展的標準體系;通過媒體加強標準宣傳推廣,鼓勵自然教育各類主體以標準為依據開展自然教育活動,提升自然教育參與主體執行標準能力。
在深化交流合作方面,《規劃》提出要促進對外開放、加強國內交流、構建合作平台。依託“一帶一路”倡議,重點推進與共建國家的多層次交流。圍繞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聚焦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雙城經濟圈等重點區域,搭建多形式多渠道的交流合作平台,促進區域自然教育協同創新和融合發展。
切合實際準確把握髮展規律亮點頻出
《規劃》是中國林學會圍繞自然教育發展的現實問題,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廣東、貴州、安徽等地方自然教育發展規劃編制的成功經驗,編制形成了《規劃》初稿。在此基礎上,又組織有關高校和科研機構、自然教育機構及從業人員針對各部分進行了討論、修改和完善,形成徵求意見稿。然後,編寫組組織開展了多次調研和專家研討會,聽取相關人員和專業人士意見,對徵求意見稿進行修訂完善,最終形成《規劃》文本。
《規劃》強調目標具體明確。《規劃》明確提出了規劃期內自然教育示範基地、示範點、示範徑等建設數量,以及自然教育活動參與人數、自然書屋建設數量等定量指標;明確提出了包括理論研究隊伍、自然教育師隊伍、運營管理隊伍、志願者隊伍在內的自然教育隊伍建設規模數量指標。這些指標均設定了重點建設工程,實現路徑明確,可操作性強且有利於開展評價。
《規劃》重視多元融合發展。《規劃》強調要強化林草、教育、文旅等多個政府部門協同合作,共同支持自然教育發展;積極促進社會組織廣泛參與,深化國際交流,引進國內外自然教育領軍人才,推動形成親自然的社會風尚;依託國家公園開展自然教育,加強城市發展、鄉村振興、自然保護等領域的融通合作,激發自然教育新思路、新方向、新策略。
《規劃》注重標準體系構建。《規劃》強調要提升全國自然教育標準供給水平,完善自然教育標準供給結構,滿足市場對標準的需求,更好地規範實踐中的自然教育活動;加強全國自然教育標準全流程管理,注重自然教育標準的研究基礎,確保自然教育標準的科學實施。
《規劃》完備保障措施建設。為促進《規劃》落實,《規劃》強調要積極總結典型經驗,推廣成熟模式;推動自然教育與相關法律法規銜接;推動加大中央及各級政府財政在自然教育方面的預算;提升自然教育文化感召力,開展豐富的自然教育活動;營造自然教育發展的良好社會文化氛圍,將自然教育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