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民總動員

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的重要觀點,毛澤東起草的《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的要點之一。目的在於號召全國人民動員起來,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而鬥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國人民總動員
  • 外文名:general mobilization of the whole nation’s people
  • 所屬學科:軍事
  • 提出者毛澤東
  • 所屬分支:軍事思想
1931年9月,日本侵略者發動侵占中國東北的“九一八” 事變,此後又對上海和華北地區發起進攻,妄圖把整箇中國變成其獨占的殖民地。面對民族危機,1934年4月,中國共產黨發表《中國人民對日作戰的基本綱領》,7月又發出《中共中央局關於開展武裝自衛運動的指示》,號召“全體人民總武裝”“全國人民總動員”,與日本帝國主義展開鬥爭。1937年7月,中日全面戰爭開始後,毛澤東提出要進行“全面的民族抗戰”“民眾戰爭”和“人民的全面的戰爭”,並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中發出實行全國人民總動員,開展千百萬人民民眾一致抗日的全民戰爭的號召。全國人民總動員的內容包括:全國人民除漢奸外,皆有抗日救國的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及武裝抗敵之自由;廢除一切束縛人民愛國運動的舊法令,頒布革命的新法令;釋放一切愛國的革命的政治犯,開放黨禁;全中國人民動員起來、武裝起來,參加抗戰,實行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有槍出槍,有知識出知識;動員蒙民、回民及其他一切少數民族,在民族自決和民族自治的原則下,共同抗日。這些主張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根據地得到了全面的貫徹。
毛澤東關於全國人民總動員的思想,集中反映了全國人民的迫切願望和根本利益,極大地激發了全中國人民的愛國熱忱,促進了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包括工農商學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抗日團體、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台灣愛國同胞、海外僑胞和歸國華僑參加的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鞏固和發展,對於推動全民族抗戰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由於國民黨政府實行片面和消極抗戰的路線,中國共產黨所倡導的全國人民總動員的主張,在國民黨統治區並沒有真正得到實現。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