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負責人就監督法答記者問是在2006年08月27日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發布的解讀檔案。
基本介紹
- 發布部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 類別:答問
- 發布日期:2006年08月27日
- 效力級別:法律
8月27日15時2分,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的161位常委會組成人員,高票表決通過了監督法。
在閉會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喬曉陽就監督法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歷時20年才出台:涉及國家政治制度和國家體制,必須慎之又慎
有記者問:監督法制定工作為什麼歷時20年才出台?
喬曉陽回答說,主要是因為這部法律政治性很強,涉及我們國家的政治制度和國家體制。我國的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是“三權鼎立”,在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的前提下,對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職權又有明確劃分。
喬曉陽說,人大與“一府兩院”的關係,既有監督,又有支持;既要依法監督,又不代行行政權、審判權、檢察權。人大與“一府兩院”都是黨領導下的國家機關,雖然職責分工不同,但工作的出發點和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維護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我國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優勢。從國家體制來講,監督權的行使,涉及到人大常委會與“一府兩院”的關係、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所以,制定監督法需要處理好這些關係,要能夠準確地反映出我們國家的政治制度和國家體制,準確把握人大監督的特點,充分發揮人大監督的優勢,這些都是非常重大的問題,需要通過實踐積累經驗,統一認識。
喬曉陽表示,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制定監督法高度重視,反覆研究,慎之又慎,做了大量深入細緻的工作。經過廣泛深入細緻的工作,各方面對人大的監督工作和制定監督法的認識越來越統一,為修改完善和審議通過監督法草案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礎。所以,在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提請初次審議的基礎上,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又經過三次審議修改,監督法才在今天得以順利通過。
監督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喬曉陽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監督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以下規定可以看出這個特點:
第一,監督法明確規定人大常委會工作監督的重點,是緊緊抓住關係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民眾切身利益、社會普遍關注的重點問題。
第二,監督法明確規定人大常委會工作監督的主要形式是每年選擇若干重大問題,有計畫地安排聽取和審議“一府兩院”的專項工作報告。
第三,監督法明確規定了專項工作報告議題確定的6個途徑,如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人民民眾來信來訪反映集中的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等。從這些途徑確定的監督內容,都是人民民眾普遍關注的。如對政府工作中的“三農”問題、義務教育、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社會保障、拆遷補償等,對“兩院”工作中的執行難、告狀難、賠償難、刑訊逼供、超期羈押、錯案不糾、司法不公等,人大常委會抓住人民民眾普遍關注的、反映強烈的、又帶有共性的問題實施監督,這種監督是基本的、全面的,並且具有法律效力。圍繞這些問題,開展專項工作監督,把對有關主管領導幹部的工作業績和存在問題寓於其中,實際上也體現了對人大選舉或者任命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監督。
第四,監督法明確規定,“一府兩院”要將對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的研究處理情況書面報告人大常委會。人大常委會認為必要時,可以對專項工作報告作出決議,“一府兩院”要在決議規定的期限內,將執行決議情況再次向人大常委會報告。這就意味著,一旦人大常委會啟動了工作監督程式,就要一抓到底,抓出實實在在的成效來。
第五,監督法明確規定,人大常委會對專項工作的監督情況包括“一府兩院”研究處理情況,都要向人大代表通報並向社會公布,接受人大代表和全社會的監督。
“通過上述這些監督法的規定,應當說,這部監督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喬曉陽說。
備案審查:重點規範司法解釋和“不適當”的決議、決定、命令等
喬曉陽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立法法對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的備案、審查和撤銷已經作了詳細規定,監督法在此基礎上重點規範了兩個新的內容。
一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地方作出的決議、決定或者發布的命令,有些是超越職權、明顯違法的,如擅自設立審批、收費、罰款、強制措施等,限制或者剝奪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利,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義務。為了解決這類問題,監督法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下一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作出的這一類不適當的決議、決定和本級政府發布的不適當的決定、命令,撤銷程式由省級人大常委會參照立法法的有關規定,作出具體規定。
二是監督法規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作出的具體套用法律的解釋(通常稱為司法解釋),應當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審查。在司法實踐中,“兩高”的司法解釋對審判、檢察工作具體套用法律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確也存在有些司法解釋與法律相牴觸的情況。監督法參考立法法有關規範性檔案備案審查程式的規定,對“兩高”司法解釋的備案程式作了具體規定。
在閉會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喬曉陽就監督法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歷時20年才出台:涉及國家政治制度和國家體制,必須慎之又慎
有記者問:監督法制定工作為什麼歷時20年才出台?
喬曉陽回答說,主要是因為這部法律政治性很強,涉及我們國家的政治制度和國家體制。我國的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是“三權鼎立”,在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的前提下,對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職權又有明確劃分。
喬曉陽說,人大與“一府兩院”的關係,既有監督,又有支持;既要依法監督,又不代行行政權、審判權、檢察權。人大與“一府兩院”都是黨領導下的國家機關,雖然職責分工不同,但工作的出發點和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維護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我國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優勢。從國家體制來講,監督權的行使,涉及到人大常委會與“一府兩院”的關係、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所以,制定監督法需要處理好這些關係,要能夠準確地反映出我們國家的政治制度和國家體制,準確把握人大監督的特點,充分發揮人大監督的優勢,這些都是非常重大的問題,需要通過實踐積累經驗,統一認識。
喬曉陽表示,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制定監督法高度重視,反覆研究,慎之又慎,做了大量深入細緻的工作。經過廣泛深入細緻的工作,各方面對人大的監督工作和制定監督法的認識越來越統一,為修改完善和審議通過監督法草案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礎。所以,在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提請初次審議的基礎上,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又經過三次審議修改,監督法才在今天得以順利通過。
監督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喬曉陽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監督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以下規定可以看出這個特點:
第一,監督法明確規定人大常委會工作監督的重點,是緊緊抓住關係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民眾切身利益、社會普遍關注的重點問題。
第二,監督法明確規定人大常委會工作監督的主要形式是每年選擇若干重大問題,有計畫地安排聽取和審議“一府兩院”的專項工作報告。
第三,監督法明確規定了專項工作報告議題確定的6個途徑,如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人民民眾來信來訪反映集中的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等。從這些途徑確定的監督內容,都是人民民眾普遍關注的。如對政府工作中的“三農”問題、義務教育、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社會保障、拆遷補償等,對“兩院”工作中的執行難、告狀難、賠償難、刑訊逼供、超期羈押、錯案不糾、司法不公等,人大常委會抓住人民民眾普遍關注的、反映強烈的、又帶有共性的問題實施監督,這種監督是基本的、全面的,並且具有法律效力。圍繞這些問題,開展專項工作監督,把對有關主管領導幹部的工作業績和存在問題寓於其中,實際上也體現了對人大選舉或者任命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監督。
第四,監督法明確規定,“一府兩院”要將對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的研究處理情況書面報告人大常委會。人大常委會認為必要時,可以對專項工作報告作出決議,“一府兩院”要在決議規定的期限內,將執行決議情況再次向人大常委會報告。這就意味著,一旦人大常委會啟動了工作監督程式,就要一抓到底,抓出實實在在的成效來。
第五,監督法明確規定,人大常委會對專項工作的監督情況包括“一府兩院”研究處理情況,都要向人大代表通報並向社會公布,接受人大代表和全社會的監督。
“通過上述這些監督法的規定,應當說,這部監督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喬曉陽說。
備案審查:重點規範司法解釋和“不適當”的決議、決定、命令等
喬曉陽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立法法對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的備案、審查和撤銷已經作了詳細規定,監督法在此基礎上重點規範了兩個新的內容。
一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地方作出的決議、決定或者發布的命令,有些是超越職權、明顯違法的,如擅自設立審批、收費、罰款、強制措施等,限制或者剝奪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利,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義務。為了解決這類問題,監督法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下一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作出的這一類不適當的決議、決定和本級政府發布的不適當的決定、命令,撤銷程式由省級人大常委會參照立法法的有關規定,作出具體規定。
二是監督法規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作出的具體套用法律的解釋(通常稱為司法解釋),應當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審查。在司法實踐中,“兩高”的司法解釋對審判、檢察工作具體套用法律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確也存在有些司法解釋與法律相牴觸的情況。監督法參考立法法有關規範性檔案備案審查程式的規定,對“兩高”司法解釋的備案程式作了具體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