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鏡下息肉電切除術

內鏡下息肉電切除術是指利用高頻電流產生的熱效應使組織蛋白及血管發生凝固,達到息肉切除效果的治療技術。可作為消化系統疾病擇期手術,是消化道息肉的首選治療方法,不產生神經效應,對心肌和其他神經肌肉無影響,保證人體安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鏡下息肉電切除術
  • 適應症:有蒂息肉,直徑<2cm的無蒂息肉
  • 禁忌症:直徑>2cm的無蒂息肉等
  • 併發症:穿孔、出血、發熱
適應證,禁忌證,術前準備,手術方式,術後處理和注意事項,

適應證

1.各種大小的有蒂息肉。
2.直徑<2cm的無蒂息肉。
3.分布散在、數目較少的多發性息肉。

禁忌證

1.直徑>2cm的無蒂息肉。
2.多發息肉局限於某個部位,密集分布且數量較多。
3.內鏡下息肉形態為進展期癌。
4.凝血功能障礙及口服抗凝藥物未處理者。
5.高齡、心肺功能障礙不能耐受手術者。
6.安裝了心臟起搏器者。
7.嚴重心肺功能異常不能耐受內鏡檢查治療者。

術前準備

1.一般準備
包括心理準備和身體準備。心理準備主要是消除患者緊張情緒,以取得患者的配合,達到預期的手術效果。身體準備包括如下方面。
(1)適應手術後變化的鍛鍊:練習正確的咳嗽和咳痰方法等。
(2)預防感染:為避免交叉感染,凡開放性結核、肝炎、愛滋病患者及病原攜帶者應使用專用內鏡,並單獨進行特殊消毒滅菌處理。
(3)胃腸道準備:患者應在手術前1~2天開始進流食,胃鏡下治療需禁食禁水6~8小時,腸鏡下治療前需口服複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溶液等進行充分腸道準備。腸道息肉行電切除時,應避免使用甘露醇作為腸道清潔劑,因其在腸道內分解易產生易燃性氣體。必要時,可肌注山莨菪鹼,減少胃腸蠕動。
(4)服用祛泡劑:如西甲矽油,有去表面張力的作用,使附於黏膜上的泡沫破裂消失,視野更加清晰。
2.特殊患者的準備
包括營養不良、高血壓、心臟病、肝腎功能障礙及呼吸障礙患者的特殊準備。
(1)營養不良患者:缺乏蛋白質使營養不良患者耐受失血和休克的能力降低,易引起組織水腫,影響組織修復,甚至並發嚴重感染,應在手術前予以糾正,爭取達到正氮平衡狀態。
(2)高血壓患者:血壓在160/100mmHg以上時,可能在誘導麻醉或手術時出現腦血管意外或急性心力衰竭,需服用降壓藥,使血壓降到上述範圍以下再做手術。
(3)心臟病患者:心臟病的類型不同,其耐受力也各不相同。對耐受力差的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患者,需待病情控制或緩解後再行手術。
(4)肝腎功能障礙患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應積極改善肝腎功能,在能夠耐受手術時再行手術。
(6)呼吸功能障礙患者:術前2周停止吸菸,鼓勵患者多練習深呼吸。重度肺功能障礙及並發感染者,應改善肺功能、控制感染後再行手術。
(7)凝血功能障礙患者:術前停用抗凝劑和抗血小板藥物至少1周。給予輸注紅細胞懸液、冷沉澱等,糾正凝血功能障礙。
(8)糖尿病患者:術前應控制血糖水平,糾正水、電解質平衡失調和酸中毒,改善營養狀況。
(9)精神緊張患者:必要時使用鎮靜劑,如肌注地西泮。

手術方式

1.麻醉方式和注意事項
麻醉方式分為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①局部麻醉:2%~4%利多卡因咽部麻醉,可用噴霧法或口服等。②全身麻醉:對於精神緊張患者、不能配合的兒童及要求無痛手術者,多用全身麻醉。麻醉藥物劑量因人而異。
2.手術操作方法
(1)患者取左側臥位,雙腿屈曲,頭墊低枕,鬆開領口及腰帶,取下活動義齒。
(2)常規內鏡檢查,明確息肉位置、大小及形態等。
(3)充分暴露息肉,牽拉息肉使其離開消化道管壁,避免電切時灼傷胃腸黏膜。
(4)有蒂息肉的切除:對於直徑較小的息肉直接電切除;蒂部較短者,圈套鋼絲套入息肉後抵達息肉基底稍上方提拉切除;蒂部較長者,儘可能保留殘蒂1cm左右的長度,提拉切除;蒂部粗短者,先用尼龍繩圈套結紮或金屬夾夾閉阻斷息肉血供後,在結紮上方行電切除。
(5)無蒂息肉的切除:在息肉基底部稍上方行圈套電切或在息肉基底部黏膜下注射生理鹽水,形成液體墊,再行電切除。較大的息肉採用分期分塊電切的方法。
(6)切除的息肉應全部取出送病理組織學檢查,進一步明確息肉的性質及基底邊緣的完整性。息肉回收的方法包括吸引法、網籃法等。

術後處理和注意事項

1.術後休息2周,避免重體力活動或劇烈運動。
2.術後24小時禁食,之後進食流質飲食,並注意休息。
3.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徵,觀察患者神志、排便,有無噁心、嘔吐、便血及腹痛等。
4.上消化道息肉切除後可預防性套用抑酸劑(如質子泵抑制劑)及胃黏膜保護劑2周。
5.術後1~2年隨訪1次內鏡檢查,高危人群可縮短複查間隔時間。
6.息肉頭端有惡變者,若病理證實分化好,切除創面無腫瘤殘留及血管淋巴浸潤,可認為內鏡下治癒。若分化較差,考慮外科手術治療。
7.常見併發症及處理:
(1)發熱:患者術後可會有輕度發熱,體溫一般在38℃以下,3~5日可恢復正常。若發熱持續1周以上或體溫不斷升高,應考慮並發感染的可能,應予抗感染治療。
(2)穿孔:術中小穿孔可通過金屬夾夾閉,必要時手術治療;遲發性穿孔應及時手術治療。
(3)出血:多數可通過內鏡下止血。
(4)狹窄:擇期擴張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