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特色道地藥材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以資源優勢結合現代技術,保護了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實現特色藥用植物生產發展的需要,更是特色藥用植物行業重大決策及特色蒙藥產業化、國際化的戰略需求,對樹立民族醫藥利用發展的國際形象具有重要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蒙古自治區特色道地藥材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義項名:
- 主管部門:內蒙古科技大學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科研條件,科研成就,人才培養,
研究方向
①搭建內蒙古自治區特色道地藥材資源保護與利用及鑑別的科研平台,對多種特色藥用植物(黃芪、小秦艽、桔梗、赤芍、枸杞、黑果枸杞、肉蓯蓉、山沉香等)進行生產適宜性和生態適宜性區劃研究,以適宜性區劃結果為指導進行科學選址,進行引種栽培,為藥用植物組織培養、種植技術開發、分子學研究提供了方法和幫助;②內蒙古特色道地藥材質量控制與性狀鑑定,制定並提交2個ISO國際標準和5箇中醫藥行業標準,有效規範化藥材的質量控制和性狀鑑別標準;③內蒙古特色藥用植物種質資源的評估和保存;④內蒙古特色藥材道地性及分子機制研究,進行多種蒙藥材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含量測定、質量監控和安全性評價等方面的工作,為內蒙古特色藥材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⑤建立藥用植物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完整教學體系。
發展歷史
2015年,內蒙古自治區特色道地藥材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在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的授權下正式成立,依託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學院,主要從事內蒙古地區特色道地藥材資源保護研究與特色蒙藥材分子鑑定及質量控制研究。
科研條件
內蒙古自治區特色道地藥材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儀器設備較為完善,主要包括LC-MC、GC-MS、ICP-AES、HPLC、微波消解儀、實時無標記細胞功能分析儀、旋轉蒸發儀、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儀、製備液相等,總值5000多萬元。科研用房總面積達900平方米,是從植物資源保護到分子鑑定的多方位全面發展的實驗室。
科研成就
共承擔國家、自治區重大科技計畫項目40餘項(其中科技部支撐計畫1項,國家自然基金3項,教育部重點項目1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項目3項),已結題10項。實驗室高度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後續梯隊的培養工作,現已形成一支學科、年齡、職稱、學歷等結構合理、科研能力強、業務造詣深、教學基本功過硬的教學隊伍。
人才培養
現有固定成員42名,其中高級職稱8人,碩士生導師10人,博士學位者8人。客座人員7人,其中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聘為實驗室學委會主任,高級職稱6人,碩士生導師7人,博士學位者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