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師範大學博物館

內蒙古師範大學博物館

內蒙古師範大學博物館,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昭烏達路81號,占地面積690平方米,建築、布局內蒙古師範大學博物館主體建築坐南朝北,東側為民俗展廳和歷史文物展廳,西側為天文儀器展廳,二樓為攝影展廳,是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2000年,內蒙古師範大學博物館開始籌建,館內藏品來源為購買、中國國內外的贈品、自己製作的仿製品等,《歷史文物展廳》中有三級品66件,二級品28件,一級品6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蒙古師範大學博物館
  • 地理位置: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昭烏達路81號
  • 占地面積:690 m
  • 類別: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 開放時間:8:30—11:30,15:00—17:30
  • 門票價格:免費
  • 藏品數量:457件/套(截至2020年9月)
  • 館藏精品:明馬頭琴、元龍泉窯刻花大瓶,元龍泉窯三足等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綜述,展廳,館藏文物,綜述,重要藏品,藏品保護,文化活動,科學研究,交流合作,作用價值,機構設定,參觀信息,地理位置,開放時間,門票價格,

歷史沿革

內蒙古師範大學博物館籌建於2000年年底,扎格爾教授、敖其教授等內蒙古師範大學民俗學學科帶頭人,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開展了建館籌備工作,暫定館名為“內蒙古師範大學民俗館”,由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布赫親筆題名,主要以展室形式陳列蒙古族民俗物品。
2002年8月28日,“內蒙古師範大學博物館”正式開館。由民俗展廳、歷史文物展廳、校史展廳組成。
2004年7月,內蒙古師範大學博物館又分別建立了計算用具展廳與民族服飾展廳。原來有的校史展廳因學校新生入學教育所需。
2004年,內蒙古師範大學博物館遷至內蒙古師範大學盛樂校區。
2005年3月,內蒙古師範大學博物館天文儀器展廳落成。
2006年5月,內蒙古師範大學博物館以展示草原文化為主題的攝影作品展廳正式開展。

建築格局

綜述

內蒙古師範大學博物館占地面積690平方米,建築、布局內蒙古師範大學博物館主體建築坐南朝北,東側為民俗展廳和歷史文物展廳,西側為天文儀器展廳,二樓為攝影展廳。路北是計算用具展廳和民族服飾展廳。內蒙古師範大學博物館根據各個展廳展品以及體現的主體,選擇了相適宜的裝飾裝修格調
內蒙古師範大學博物館
內蒙古師範大學博物館

展廳

基本陳列
內蒙古師範大學博物館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一所由高校創建的博物館。共由六個展廳組成,即民俗展廳、歷史文物展廳、計算用具展廳、民族服飾展廳、天文儀器展廳、攝影作品展廳等。
《民俗展廳》主體展品為蒙古族民俗用品,總計525種件。
1、生活用品:如銀碗、東布、擠奶桶、木容器等。
2、生產用具:如馬鞍、馬汗板、獵槍、弓箭、布魯、鐵夾子等。
3、民族樂器:馬頭琴、四胡、蒙古箏等。
4、宗教用品:聖水袋、佛燈、佛珠、七珍八寶圖祭祀桶、祭祀勺等。
5、遊藝棋牌:蒙古象棋、沙嘎、帕爾基棋等。
6、裝飾物品:婦女頭飾、褡褳、鼻煙壺、蒙古刀、戒指、荷包等。
7、文房用品:竹筆、筆架子、硯台、木刻蒙文文字板等。
《歷史文物展廳》歷史文物是歷史系老一輩教師們,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為教學與研究工作,在古玩集市和民間收集、收購的。以中國歷史發展行程排列展出,早至商朝,晚至清代。
《計算用具展廳》計算用具展廳約100平方米,主要陳列中外計算工具,以東方傳統為主,並將逐漸擴充陳列品,使之形成古今算具相對完整的系列。計算用具館是在李迪教授的指導、時任系主任羅見今教授的安排和多位教師和研究生的努力下,受到西安李培業教授、日本大矢甫的熱心幫助,歷經兩三年才建成的。陳列品的來源有三:購買、中國國內外的贈品、自己製作的仿製品。計算用具展廳的陳列主題明確,體現出該博物館的教育動能,表現出大學博物館與國家、地方博物館的區別。
《民族服飾展廳》民族服飾展廳以圖片與實物相結合方式展示了從元代到現代的服飾。展出從東部布里亞特、巴爾虎到西部的青海蒙古、衛拉特部等諸部落的服飾,體現了蒙古服飾的多樣性及地區間差異性。除蒙古袍以外,還有各個地區的蒙古靴、蒙古帽、整套頭飾等。
《天文儀器展廳》天文儀器展廳展示了中國古代天文儀器26件,其它物品5件,主要以“複製”與“仿造”形式展現了中國古代歷史的各式天文儀器,上溯兩漢,下達明清,唐、宋、元各朝天文儀器均有體現。
《攝影展廳》攝影作品展廳占地面積約100平方米,採用流動展示的方式,以體現草原文化民俗為主,展出攝影作品50幅。展覽的圖片共分璀璨的蒙古高原、淳樸的牧人生活、吉祥的蒙古包、多彩的蒙古族服飾、神奇的蒙古馬、歡樂的那達慕等6部分。

館藏文物

綜述

內蒙古師範大學博物館館內藏品來源為購買、中國國內外的贈品、自己製作的仿製品等,《歷史文物展廳》中有三級品66件,二級品28件,一級品6件。

重要藏品

唐三彩馬,高46.3厘米,長55厘米,造型均頭小頸長,膘肥體壯,骨肉健美,眼睛炯炯有神,富有藝術活力。馬鬃梳剪整齊,釉層厚薄不均,釉色有深淺之分,但釉面滋潤光亮。
元龍泉窯三足洗,口徑30.5厘米,高14厘米;盤,口徑30.8厘米,高7.2厘米。
元龍泉窯刻花大瓶,口徑26.5厘米,高56.5厘米等。胎質粗糙,釉面光亮,與三足洗均屬十分罕見文物。
明馬頭琴,高123厘米,共鳴箱寬39厘米,古代稱之為“潮爾”,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樂器。琴桿上有一馬頭挺立在上方,細長的琴桿連著梯形的共鳴箱,兩支弦軸分立在馬頭的左右,緊拉著兩根琴弦,還有一把與琴體分離的琴弓。共鳴箱是用蟒皮製而成的。演奏時採用坐勢,將共鳴箱夾在兩腿之間。早期的馬頭琴主要擔當史詩說唱及民歌的伴奏。

藏品保護

內蒙古師範大學博物館加強了藏品規範管理,完善科學保護措施。2007年,組織力量,對館藏文物進行了整理,建立了文物藏品的分類帳和藏品明細登記本。安全防範措施嚴密,加強了保護文物的措施。

文化活動

科學研究

內蒙古師範大學博物館成立以來,博物館領導的帶領下,全館人員始終重視收集文物研究資料,尤其是民俗文物研究及草原文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出版物扎格爾《史詩(江格爾)研究》(內蒙古教育出版社1993年);扎格爾、敖其等《蒙古遊牧文化溯源》(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01年);扎格爾、敖其等《草原物質文化研究》(內蒙古教有出版社2007年);扎格爾、敖其、烏木花、達來等《傳統文化與人文修養》(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

交流合作

內蒙古師範大學博物館經常與學校其他院系、自治區相關單位合辦短期性專題陳列。
2003年,內蒙古師範大學博物館與美術學院承辦了《“蒼狼白鹿”版畫系列展》。
2004年,內蒙古師範大學博物館與科技處共同承辦《內蒙古師範大學科技成果展》。
2006年,內蒙古師範大學博物館與社會學民俗學學院、傳媒學院、內蒙古攝影家協會、內蒙古高校攝影教育專業委員會等多家單位共同承辦《草原文化的色彩——吉雅圖攝影作品展》。
2007年,內蒙古師範大學博物館與社會學民俗學學院、音樂學院合辦《中國第二屆文化遺產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內蒙古入選項目宣傳展》。

作用價值

內蒙古師範大學博物館是本著“展、學、研”相結合的宗旨創建的內蒙古自治區第一所高校博物館。在管理和建設上採用專職人員管理與相關學科共建的方式。各展廳的建立是基於相關學科多年來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之上,因此對於相關學科發展有著極其重要意義,所收藏的藏品與教學、科研密切相關的實物資料,使其真正成為教學實踐基地。同時為搶救、保護和深入研究文化遺產具有重要作用。

機構設定

  • 單位性質
內蒙古師範大學博物館是國營事業單位。
  • 經費來源
內蒙古師範大學博物館經費來源是學校撥發專款,財政援款。
  • 機構設定
內蒙古師範大學博物館設有辦公室、值班室、館長室等。
  • 人員組成
內蒙古師範大學博物館共3名工作人員,其中博士1人,碩士2人。
  • 觀眾接待
2002-2006年度,內蒙古師範大學博物館年均觀眾人數1萬餘人次。

參觀信息

地理位置

內蒙古師範大學博物館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昭烏達路81號。

開放時間

8:30—11:30,15:00—17:30

門票價格

免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