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潢源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克什克騰旗西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經棚鎮74公里,地跨浩來呼熱蘇木和紅山子鄉,境內囊括響水、響尾、上灣子I級、上灣子II級四座水電站。該保護區以西拉沐淪河流域的分水嶺為界,上溯源水頭下至溝門,總面積為45438公頃。
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西遼河幹流西拉沐淪河源頭區草原、林地、河流、湖泊和沼澤型濕地等多樣的生態系統及珍稀鳥類。
2023年11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第一批)》,內蒙古克什克騰潢源西拉沐淪河源頭濕地候鳥重要棲息地入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蒙古潢源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
- 保護區級別:自治區級
- 地理位置: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克什克騰旗
- 氣候: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區域面積:45438 公頃
- 保護對象:森林生態系統、丹頂鶴、大天鵝、馬鹿等
- 批准時間:2004年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地理位置,氣候地質,區域位置,保護目標,生態價值,
歷史沿革
2000年克什克騰旗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潢源旗級自然保護區”;
2002年赤峰市人民政府批准晉升為市級自然保護區;
2004年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晉升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
2023年11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第一批)》,內蒙古克什克騰潢源西拉沐淪河源頭濕地候鳥重要棲息地入選。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保護區位於赤峰市克什克騰旗西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經棚鎮74公里,地跨浩來呼熱蘇木和紅山子鄉,境內囊括響水、響尾、上灣子I級、上灣子II級四座水電站。該保護區以西拉沐淪河流域的分水嶺為界,上溯源水頭下至溝門,總面積為45438公頃,地理坐標為東經116°50′51″-117°14′40″,北緯42°51′26″-43°00′35″。
氣候地質
保護區地處渾善達克沙地東緣,南鄰七老圖山脈北緣,地質構造複雜,全境露出地層,以中生界侏羅系及新生界第三系火山岩係為主,次則為古生物界的二迭系、石炭系、志留系和分布廣泛的第四系。大地構造位置屬華北地台(北緣)內蒙古地軸東段,處於陰山東西向構造複雜帶與大興安嶺北東向構造帶交匯部分。區內土壤類型主要有風沙土、黑鈣土、草甸土、灰色森林土。本地區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氣溫回升快、降水少、氣候乾燥;夏季短促溫涼、降水集中,雨熱同季;秋季氣溫驟降,降水明顯減少;冬季漫長寒冷,晝夜溫差較大,風大,降水少。本區由於海拔較高,大氣透明度強,光能資源十分豐富,年平均氣溫在0-1℃,年平均降水量300-400mm之間。保護區地處西拉沐淪河源頭區,境內分布有西遼河一級支流西拉沐淪河及其多條支流,年平均徑流量約2.83億立方米。保護區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形成了多樣的生態系統,根據科學考察結果,將保護區生態系統劃分為山地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
區域位置
保護區總面積為45438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13831公頃,緩衝區面積11653公頃,實驗區19954公頃。
保護目標
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西遼河幹流西拉沐淪河源頭區草原、林地、河流、湖泊和沼澤型濕地等多樣的生態系統及珍稀鳥類。保護區現已初步記錄到野生維管束植物73科224屬358種。其中有藥用植物256種,常用中藥46種,常用蒙藥8種,觀賞植物34種,食用植物22種,國家三級保護植物野大豆1種。保護區現已初步查明,有鳥類15目35科83種。其中屬於國家一級保護的鳥類有黑鸛、大鴇兩種,屬國家二級保護的鳥類有14種,它們是鴛鴦、禿鷲、大鵟,白尾鷂、紅腳隼、紅隼、黃爪隼、雀鷹、烏鵰、灰背隼、蓑羽鶴、鵰鴞、花頭鵂鶹。屬於《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簡稱(CITES)附表所列的物種有四種,即黑鸛、赤頸鴨、綠翅鴨、針尾鴨。保護區有世界受脅鳥類5種:鴻雁、青頭潛鴨、烏鵰、黃爪隼、大鴇。屬中國紅皮書中瀕危種的有9種:黑顴、烏鵰、鴻雁、鴛鴦、禿鷲、黑琴雞、蓑羽鶴、大鴇、鵰鴞。根據我國政府與日本政府簽訂的《中-日保護候鳥及其棲息環境協定》,在潢源自然保護區的鳥類中,有30種是協定中列為保護的鳥類,有60種鳥類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野生動物名單, 占保護區鳥類總數的72%。
生態價值
保護區處於燕北山地、大興安嶺南部山地和蒙古高原的過渡地帶,地貌類型複雜多樣,植被繁茂,水源豐富是西遼河幹流西拉沐淪河源頭區及重要水源涵養區,是鳥類南北遷徙的重要通道和驛站,是大量珍稀物種的重要繁殖區,更是環境演變的敏感區。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水源涵養、土壤保持、科學研究、環境教育、生態旅遊等功能,對保護區及周邊渾善達克、科爾沁兩大沙地水源供給、氣候調節、生態平衡和植被恢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保護對象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