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大興安嶺褶皺系(Inner Mongolian Great Hinggan fold system)為一華力西褶皺系,包括居延海以東的內蒙古、大興安嶺廣大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蒙古—大興安嶺褶皺系
- 外文名:Inner Mongolian Great Hinggan fold system
- 包括:內蒙古、大興安嶺廣大地區
- 主體:華力西優地槽褶皺帶
內蒙古—大興安嶺褶皺系(Inner Mongolian Great Hinggan fold system)為一華力西褶皺系,包括居延海以東的內蒙古、大興安嶺廣大地區。
內蒙古—大興安嶺褶皺系(Inner Mongolian Great Hinggan fold system)為一華力西褶皺系,包括居延海以東的內蒙古、大興安嶺廣大地區。內蒙裙皺帶 位於華北地台北側, ts-陰山山脈向東,...
吉黑褶皺系(Jilin Heilongjiang fold system)為一華力西地槽褶皺系,位於內蒙古—大興安嶺褶皺系以東,中朝準地台之北。地槽沉積以石炭、二疊係為主,北部尚未發現奧陶系、志留系,泥盆系或石炭—二疊系往往直接不整合於黑龍江群或麻山群之上;南部有奧陶系、志留系,其中呼蘭群可能為晚加里東(或早華力西)褶皺的產物,似...
天山褶皺系(Tianshan fold system)為華力西褶皺系。位於塔里木和準噶爾盆地之間,向西延入哈薩克斯坦,向東與內蒙古—大興安嶺褶皺系相連。其主要特點是北天山為優地槽褶皺帶,泥盆系、石炭系發育以中性(安山岩)為主的巨厚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建造。南天山大部則為缺乏火山岩的冒地槽帶,二者之間以天山中間隆起帶相隔...
內蒙古巴林左旗七鍋山國家地質公園大地構造位置屬於內蒙古中部地槽褶皺系蘇尼特右旗晚華力西地槽褶皺帶。古生代地層及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侵入岩總體展布方向均為北東向,並發育北東向線性褶皺和斷裂構造,北東向構造是測區的主構造線,其次有北東向派生的北西向斷裂構造。根據地層接觸關係、沉積建造、岩漿建造以及不同期次...
地槽—褶皺系 地槽—褶皺系是地槽—褶皺區中相對強烈活動的地帶。內部活動差異顯著,構造複雜,岩漿活動強烈,後期褶皺變質,上升成為造山帶。
天山—興安地槽褶皺區(Tianshan Hinggan geosynclinal fold region)是西伯利亞地台與中朝地台、塔里木地台之間規模宏大的中亞蒙古弧形褶皺區的一部分,主要為華力西褶皺系,包括阿爾泰(加里東及華力西)、準噶爾(華力西)、天山(華力西)、內蒙古—大興安嶺(華力西)、吉林—黑龍江(華力西)等幾個地槽褶皺系。其特點是除...
二連盆地是在內蒙古一大興安嶺海西褶皺帶基底上發育起來的中生代陸相陷沉積盆地,其大地構造位置處於中國板塊與西伯利亞板塊的縫合線上。北為前蘇聯和蒙古境內的貝加爾、加里東和海西褶皺系,南面為東西向的中朝古陸東面為中生代北東向構造系,西面為南北向構造系。盆地具體的邊界是:北界巴音寶力格隆起原為海西期二連一...
9.7華南褶皺系 9.8額爾古納褶皺系 9.9內蒙―大興安嶺褶皺系 9.10阿爾泰 褶皺系 9.11天山褶皺系 9.12祁連褶皺系 9.13秦嶺褶皺系 9.14巴顏喀拉―甘孜褶皺系 9.15三江褶皺系 9.16岡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皺系 結論 1.對我國大型以上規模銅礦成礦特點和潛力的簡結 2.未來10~20年世界銅礦地質勘查研究熱點 3....
(二)內蒙古―大興安嶺褶皺系 二、斷裂構造 三、褶皺構造 四、構造單元的劃分 五、深部地質構造 第二章 中酸性岩體岩石學和岩石化學特徵 一、岩石分類及定名 (一)岩石分類 (二)岩石命名原則 二、各侵入期岩體岩石學和岩石化學特徵 (一)五台―呂梁期岩體岩石學和岩石化學特徵 (二)薊縣期岩體岩石學和岩石...
呼和諾爾含煤盆地位於海拉爾盆地群的南部,行政區劃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新巴爾虎左旗—鄂溫克族自治旗。位置 本區位於輝河沖積平原及高平原區,地面高程650~750m,高差約100m,地勢較為平坦,區內大面積沉積為第四系鬆散層,覆蓋全區,地表植被發育,土壤肥沃,牧草豐美。氣象、水文 本區屬寒溫帶乾旱草原氣候,冬季...
雞冠山,屬長白山系吉林哈達嶺,位於吉林省吉林市區南部豐滿區人民政府駐地南偏西8.2千米處,距小白山鄉西南4.5千米,為小白山、前二道兩鄉之界山,水平面積約1.5平方千米,西北至東南走向。明末清初年間,人們從山腳向上仰望,此山形似公雞頭部,故名雞冠山。形成演變 吉林哈達嶺大地構造上屬吉黑華力西褶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