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磁層超低頻波建模

《內磁層超低頻波建模》是依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由符慧山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磁層超低頻波建模
  • 依託單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項目負責人:符慧山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地球內磁層中存在著豐富的超低頻波,例如合聲、嘶聲、以及快磁聲波。這些波能顯著改變地球輻射帶高能電子的特性,從而影響空間天氣以及人類的太空探索活動。了解超低頻波與高能電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此就顯得極為重要。到目前為止,超低頻波與高能電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使用數值模擬的方法。在已有的數值模型中,科學家們假定超低頻波的振幅和傳播角服從高斯分布。這樣的假設是否合理還需要驗證。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個真實的超低頻波模型,用來代替之前的高斯分布。本項目擬用THEMIS衛星2007-2012年的探測數據,建立內磁層(3)

結題摘要

地球內磁層中的超低頻波能顯著改變地球輻射帶高能電子的通量,從而影響地球附近的空間環境。因此,了解內磁層中超低頻波的特性十分有必要。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分析了THEMIS, Cluster以及MMS衛星的數據。我們首次在內磁層中發現了離散升調的快磁聲波,並指出這種波是由非線性波粒相互作用產生的。這一發現改變了過去60年來人們對快磁聲波的傳統認識,開啟了快磁聲波研究的新方向。此外,我們還對比分析了內磁層通量堆積區的哨聲波和中磁尾通量堆積區的哨聲波的區別。我們發現前者是離散周期性的,而後者是雜亂無結構的,同時我們指出這種差異是由磁場不均勻性造成的。這一發現為內磁層哨聲波和磁尾哨聲波的對比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此外,我們還研究了與內磁層超低頻波相關的磁尾上游條件、亞暴條件、超熱電子特性、磁重聯條件、以及行星際磁場條件。在本項目的資助下發表了16篇SCI論文,其中包括6篇GRL、7篇JGR和2篇APJ論文,在所發表的16篇SCI論文中,6篇被國際知名機構(如NASA, ESA, AGU)評為“研究亮點”或“重要成果”,1篇被評價為“顛覆性成果”。該項目的負責人10次受邀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做特邀報告,主辦國際學術會議1次,擔任國際會議召集人9次,加入國際空間科學研究所研究團隊2個,受邀在AGU Geophysical Monograph上撰寫綜述性論文1篇,獲得3個國際學術獎勵(包括AOGS early career distinguished lecturer)。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