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學家高連奎提出了內生性通脹和外生性通脹的理論,內生性通脹完全是與巨觀經濟順周期的,可以通過財政政策解決,而外生性通脹則與經濟周期無關,需要用產業政策和貨幣政策有針對性地解決。並且計算出了內生性通脹與經濟成長之間的計量關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生性通脹與外生性通脹
- 作者:高連奎
內生性通脹與外生性通脹的定義,內生性通脹與外生性通脹的治理方案,內生性通脹爆發機理,內生性通貨膨脹形成的邏輯鏈條,內生性通脹與經濟成長的計量關係,經濟過熱性增長引起通脹的原理,通脹與就業、產能的關係,通脹-增長定律,理論評價,
內生性通脹與外生性通脹的定義
高連奎將通貨膨脹分為“內生性通脹”和“外生性通脹”兩種。“內生性通脹”是指因經濟內部自身因素引起的通脹,本質是一種經濟成長帶來的現象。內生性通脹又分為兩種,一種是由於正常經濟成長引起的通脹,另一種是由經濟過熱引起的通脹。通縮則相反,通縮是經濟衰退的結果。
經濟正常增長引起的內生通脹,我也稱之為“勞動生產率通脹”,所謂經濟正常增長是企業產能正常擴張能力之內的經濟成長。經濟過熱是指就業飽和之後或企業產能達到極限後的增長。經濟過熱造成的通脹是需求過度,供給不足造成的。
“外生性通脹”是由非經濟成長因素導致的通脹。外生型通脹也可以分為生產要素短缺和貨幣因素兩種,一般主要是生產要素短缺引起,真正貨幣超發引發通脹的情形極其少見,只要在一些戰爭或極端政治條件下才會出現。
內生性通脹稱為“經濟成長性通脹”,外生性通脹稱為“非經濟成長性通脹”。內生性的由經濟成長引起的通脹是常見情形,幾乎年年都會出現。外生性通脹屬於例外情況,算是特例,只是偶然情況下才會出現。
內生性通脹與外生性通脹的治理方案
無論是“內生性通脹”還是“外生性通脹”,都不能輕易動用貨幣政策進行治理。內生性通脹其根本原因是經濟成長,因此可以通過降低經濟成長的方式解決。外生性通脹則要辯證治理,如果外生性通脹是由於生產要素短缺引起的,則應通過產業政策解決,如果是因為貨幣政策引起的則需要用貨幣政策解決。
內生性通脹爆發機理
正常經濟成長為何總會伴隨溫和通脹?
對於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來說,經濟幾乎每年都會有通脹,但並不像貨幣學派解釋的那樣每年國家都貨幣超發,而是因為這些國家經濟每年都有增長,當經濟不增長的時候,就沒通脹了,這類通脹屬於“內生性通脹”,本質是“勞動生產率通脹”。勞動生產率通脹是指由於勞動生產率提高導致工資提高引起的通脹。
內生性通貨膨脹很大一個原因是由勞動者工資上漲造成的,當然勞動者工資上漲也是因為經濟成長。經濟成長的基礎是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就意味著勞動者創造價值的提高,勞動者創造的價值提高,勞動者的收入就提高,勞動者的收入越高,勞動力的價格就會越來越貴。
內生性通貨膨脹形成的邏輯鏈條
經濟成長→工資升高→用工成本升高→產品成本升高→物價升高。
在經濟發展中,會不會出現工資和物價同比例增長呢,一般不會。一般都是工資的增長會高於物價的增長。那工資上漲與物價上漲的缺口去了哪裡呢?那就是勞動生產率的提升中節省的勞動。這是因為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企業在生產產品中所需的勞動在減少,這些產品的生產成本會降低,價格當然會降低,比如汽車、電子產品價格就上升得慢,甚至一直在降價。
因此經濟平穩增長時期的通脹與供給需求沒有關係,純粹是成本推動型通脹。確切地說是工資推動型的通脹,而工資增長又是經濟發展、勞動生產率提高推動的,因此這種經濟平穩時期的通貨膨脹也是經濟成長造成的,與貨幣因素無關。
內生性通脹與經濟成長的計量關係
因為內生性通脹膨脹的形成原理非常清楚,所以內生性通脹的數值也可以非常容易地計算出來。因為內生性通脹膨脹完全與經濟成長相關,所以可以一個模型來計算內生通脹情況下的經濟成長率與通脹膨脹率的關係。在這個模型中,將通脹率等同於勞動成本的增長,並且不考慮企業家的利潤等因素。
經濟過熱性增長引起通脹的原理
將內生型通脹分為正常經濟成長引發的通脹和經濟過熱引發的通脹,兩者雖然都是內生,但原因不同,經濟過熱引發的通脹主要是供求引起。
通貨膨脹對應的是價格上升現象,從個體經濟學的角度來解釋是因為需求大於供給,這裡面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確實是因為供給太少,另一種情況就是現實需求太大,供給不上。經濟成長過快時候,社會投資過於旺盛,企業家為了更多地占領市場,所安排的產能擴張規模要高於經濟成長的速度,而企業產能的擴張往往伴隨著企業的採購擴大,企業產能擴張越多,採購就越多,這會造成基礎原材料的供應緊張,如石油、鋼鐵等的價格上漲,從而造成整個社會的通貨膨脹。經濟過熱過程中的通脹都是這樣造成的。
通脹與就業、產能的關係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絕大多數時候面臨的通脹是內生性通脹,都是因為經濟經濟成長造成的。
凱恩斯在其《通論》中 以“就業飽和”為界線,將經濟分為“就業飽和”和“就業不飽和”兩種狀態。市場就業不飽和時,擴大社會需求不會引起通脹,市場就業飽和之後,擴大社會需求會引起通脹。
通脹-增長定律
內生性的通脹是一種“經濟成長現象”,也可以稱為“通脹—增長定律”,在此其可以分解為兩個定律,其中第一定律是“經濟有增長就必然有通脹”,第二定律是在沒有市場短缺的情況下,沒有增長就無法形成通脹。定律二可以用來解釋美國和日本為何實行量化寬鬆而沒有出現通脹的現象。
理論評價
凱恩斯學派原有的基於“成本推動”和“需求拉動”的通脹理論只是對通脹的一種過程性解釋,而不是著眼於根本原因的解釋,這種抽象的過程性解釋顯然無法應對現實中的各種通脹情形,也無法回應滯脹時期對凱恩斯經濟學的質疑,而內生與外生通脹理論則可以將現實中的絕大多數通脹情形概擴進去,並形成一一對應關係,通脹是什麼類型,怎么引起,應如何治理,非常清晰,不僅有利於學者研究,也有利於政府治理,最重要的是以內生性通脹理論為基礎可以重塑菲利普斯曲線的有效性,這也就為凱恩斯主義經濟調控措施的實行奠定了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