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枋村
- 外文名:Neifang Village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中國福建省漳州市
- 電話區號:0596
- 郵政編碼:363903
- 人口數量:1255人
- 車牌代碼:閩E
- 方言:閩南話
地圖信息
地址:漳州市長泰縣
地址:漳州市長泰縣
內枋村是福建省漳州市長泰區枋洋鎮內枋村,位於枋洋鎮北部,東連青陽村,西接上洋村 ,北鄰安溪大坪鄉;四周翠峰環保,龍津江乾支流從村中蜿蜒穿過,村莊一分為二,依山傍水而建,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是個天然“氧吧”。到過內枋的人都...
位於淇河東岸的枋城,現分為前枋城村、後枋城村、東枋城村,成“△”形分布。眼前的枋城是再平凡不過的村莊,它毫不起眼地、安安靜靜地生活在周圍眾多村莊的包圍里,淡定從容猶如一個歷經世事滄桑的人歸於安寧後的大徹悟、大淡泊。村子歷史 建安九年,曹操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為北伐袁尚、袁譚做準備。古時,...
潮汕平原內河支流及小河道多,昔年過小河溝大多為獨木橋。小的河溝只一條杉木,上面稍為削平,有的是兩條杉木合在一起,無論徒手或挑擔,都是從上面走過。有的村莊,為了防盜與械鬥可守,村的四周都挖起河溝,像城溝一樣,溝面較寬,就要用幾多段獨木橋連線。如潮安縣江東的前溪村,就有多達七條杉木連線的...
木雕是新葉村祠堂特色之一。許多的梁、枋、斗拱等,全部精雕細刻裝飾著人物、靈獸、百鳥、回紋等,布局嚴謹,造型優美。鏤空的人物圖雕,人物面部表情逼真,服飾飄動自然,連人物的眼角、指間處也刻得毫不含糊。木樑上大多刻有戲文,以“百獸圖”居多,還有“九賜言”、“鳳采牡丹”等,栩栩如生。這些木雕裝飾...
此外,在雙流村附近的雙流橋下,尚有一個外雙流瀑布,此瀑布僅高10公尺,但水量充沛,聲勢壯大,也是賞瀑的好去處。來此遊玩,可領略山高水長的壯麗勝景。交通指南 開車: 自高雄小港交流道下高速公路,循17號省道南下,經東港、林邊抵水底寮,接1號省道續行,過枋寮、枋山至楓港,左轉9號省道經丹路可抵...
枋橋潮汕平原的橋樑。潮汕平原內河支流及小河道多,昔年過小河溝大多為獨木橋。小的河溝只一條杉木,上面稍為削平,有的是兩條杉木合在一起,無論徒手或挑擔,都是從上面走過。有的村莊,為了防盜與械鬥可守,村的四圍都挖起河溝,像城溝一樣,溝面較寬,就要用幾多段獨木橋連線。如潮安縣江東的前溪村,就...
高原村,在中營鎮區東北面約16公里。東連東明,南與白藤坑接壤,西北與萬峰林場交界,北與高峰毗鄰。全村有山地11175畝,耕地479畝。有赤高崎、龍高樓(礱鉤溜)、深坑、葛湖、上柘榴盤、虎頭、赤竹坪、陳厝、柯厝、水口、枋土等11個自然村, 2009年人口576人。高原村簡介 村莊景色自然優美。位於村內的“...
內厝鎮路下、壩上陳、營上、下沙溪、,洪塘鎮陳村、前安頂、前安下、陳龍秋、許安、蘇店、內宅頂、內宅下、枋厝、祖厝邊、大埕、小古宅、頂店、三忠、枋兜、下茂庵、溝乾、後曾、壩口、朝拜埔,石潯,布塘、陳欽寮、緝熙亭、東行、棋盤厝、竹仔林、烏石、蹺內、南門、新厝、湯里、仙坪腳等村(社...
南山華僑茶果場位於著名的“魚米花果之鄉”、素有“海濱鄒魯”美譽的漳州,下轄南山場部、南山村、石步溪村、枋林村、南山僑村。相關介紹 城鎮簡介 漳浦縣位於福建省南部沿海。地理坐標為北緯23°43′-24°21′,東經117°24′-118°02′。總面積2130.8平方千米。2003年末,戶籍人口80.8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4...
元明時期農業的發展,大濟已是聞名遐邇的富豪村。到解放初期尚有倉間數十座,漁塘數十口。據《慶元縣誌》記載“24世順一公有田租三萬三千把(枋);28世溫九公有田租八萬八千把(枋)。”註:木製度量容器每把(枋)18斤,老稱為地方通用城枋,每十把租相當一畝田。收租不忘“至德”精神,為富不淫其...
東北:沁水自山西鳳台入,為枋口,東南,右歧為廣濟河,古秦渠。水經注朱溝,元為廣濟河,明為二十四堰。在永福堰者利仁渠,在廣福堰者豐稔南北渠,古奉溝,與正渠併入河內。在永利堰者永利渠,又歧為二,一南注泲為泲支,一東南為餘泲,入。邵源鎮,巡司駐。縣驛一。〕原武〔難。府東百八十里。明屬...
建村智慧 控拜村房屋均沿襲苗族先民的杉木半吊腳樓風格,為穿斗式歇山頂結構,控拜傳統純木吊腳樓結構嚴謹,以長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結構組合,柱柱相連,枋枋相接,構成了三維空間的網路體系,這種建築牢實堅固,較為實用,在建築學方面具有一定的價值;受地形因素影響,吊腳樓主要為斜坡式,一般為三層的四榀三間...
面闊三間,進深8.0米,為內四界前廊形式。大廳面闊三間,進深11.4米,內四界前廊軒後單步形式。大廳後本有穿堂,可惜穿堂今已毀壞。住樓面闊五間帶兩廂,二樓構架為內四界前後雙步做法。內四界圓作抬梁式,邊貼穿斗式。住樓前庭院院牆正中有磚雕牆門,字枋內有“勤儉忍龢”四字銘。東路的花廳面闊三間...
在永濟縣董村“三郎廟”(現為學校)里,有座構造精巧、形制古樸的戲台,它就是全省現存年代久遠的一座元代戲樓。此戲樓創建於元英宗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距今660多年。其間雖經過清乾隆二十六年和嘉慶二十四年兩次重修,且有深記為證,但其形制與構件基本上仍保持了元代風格。單就前深來看,深枋通貫整個面闊,...
建造於清朝康熙41年(1702年),雖歷經三百餘年之風雨,仍圪立於際下村中的溪面上。該橋東端與古城樓相倚,西端依連水碓樓,橋寬4.5米/長10米,為四扇八柱郎橋,兩排靠背坐椅,可容50餘人落坐,橋內頂部椽桁、枋均有彩繪圖畫。此橋是全村民眾活動中心,是談“家事、國事、天下事”,論“世人、為人、...
首先在西門關建石灰窯和磚瓦窯,土法上馬生產建材,到南衙、後壩、柏村購買木料。鐘立學老師將柱木、檁子、穿枋估計重量,分別標出運費並寫在木料上,請趕場人群順路運到建築工地,憑所運木料上標出的工費到學校事務處領取運資。全校師生參與挑磚運瓦,節約經費,加快了建校進程。到1954年春,教師宿舍告竣,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