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板

內板

顱蓋骨(扁骨)的松質稱板障,內、外兩面的密質分別稱為內板和外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板
  • 拼音:nèi bǎn
  • 注音:ㄣㄟˋ ㄅㄢˇ
  • 解釋:宮中刻版印行的書籍
骨的構造,骨質,骨膜,骨髓,

骨的構造

骨作為一種器官,由骨組織、骨膜和骨髓構成,具有支持軟組織、構成關節參與身體的運動,以及保護某些重要器官等作用。
骨組織為特殊類型的結締組織,由多種細胞(骨祖細胞,成骨細胞,骨細胞,骨被覆細胞,破骨細胞)和細胞外基質(骨基質)構成。骨細胞是成熟骨組織中的主要細胞,相當於人的成年期,由骨母細胞轉化而來。當新骨基質鈣化後,細胞被包埋在其中。此時細胞的合成活動停止,胞漿減少,成為骨細胞。骨細胞能產生新的基質,改變晶體液,使骨組織鈣、磷沉積和釋放處於穩定狀態,以維持血鈣平衡。骨細胞對骨吸收和骨形成都起作用,是維持成熟骨新陳代謝的主要細胞。骨基質為骨組織的基礎,其化學成分包括有機成分和無機成分兩種。其中有機成分包括大量骨膠纖維和少量無定形基質。無機成分主要是骨鹽,主要有磷酸鈣等。由於骨鹽的沉澱,而使骨組織質地堅硬,所以骨組織非常堅硬。

骨質

由骨組織構成,分密質和松質。骨密質,質地緻密,耐壓性較大,配布於骨的表面。骨松質,呈海綿狀,由相互交織的骨小梁排列而成,配布於骨的內部,骨小梁的排列與骨所承受的壓力和張力的方向一致,因而能承受較大的重量。顱蓋骨表層為密質,分別稱外板和內板,外板厚而堅韌,富有彈性,內板薄而鬆脆,故顱骨骨折多見於內板。二板之間的松質,稱板障(diploe),有板障靜脈經過。

骨膜

除關節面的部分外,新鮮骨的表面都覆有骨膜。骨膜由纖維結締組織構成,含有豐富的神經和血管,對骨的營養、再生和感覺有重要作用。骨膜可分為內外兩層,外層緻密有許多膠原纖維束穿入骨質,使之固著於骨面。內層疏鬆有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分別具有產生新骨質和破壞骨質的功能,幼年期功能非常活躍,直接參與骨的生成;成年時轉為靜止狀態,但是,骨一旦發生損傷,如骨折,骨膜又重新恢復功能,參與骨折端的修復癒合。如骨膜剝離太多或損傷過大,則骨折癒合困難。襯在髓腔內面和松質間隙內的膜稱骨內膜,是菲薄的結締組織,也含有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有造骨和破骨的功能。

骨髓

充填於骨髓腔和松質間隙內。胎兒和幼兒的骨髓內含發育階段不同的紅細胞和某些白細胞,呈紅色,稱紅骨髓,有造血功能。5歲以後,長骨骨幹內的紅骨髓逐漸被脂肪組織代替,呈黃色,稱黃骨髓,失去造血活力。但在慢性失血過多或重度貧血時,黃骨髓可轉化為紅骨髓,恢復造血功能。而在椎骨、骼骨、肋骨、胸骨及肽骨和股骨的近側端松質內,終生都是紅骨髓,因此,臨床常選骼後上嵴等處進行骨髓穿刺,檢查骨髓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