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青年》創刊於1937年,創刊地點不詳,停刊日期及原因不詳,見存創刊號。由百明、秋聲等擔任編輯,發行人是乾季芳,由內地青年社發行。月刊,屬於青年刊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地青年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37年
- 出版周期:月刊
刊登內容,文化傳統,
刊登內容
該刊以反映內地青年知識、經驗和日常生活為目的。主要刊登有關農民生活的論說、趣味故事、抗日文章、思想記錄與速寫等,呼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該刊載文介紹浙江農民生活,刊登經濟學原理,發表文學作品。《浙西農民生活及其意識形態》(顧百朋)、《中國的新音樂》(雁君)、《趣味的經濟學原理:分工協作》、《現實在小說上的重要》(蔡書祥)以及《茅盾的路》(顧光)等是其中較重要的文章。
顧百朋在《浙西農民生活及其意識形態》一文中,介紹了浙西各縣農民的經濟生活及其意識形態狀況。民族觀念薄弱、神權崇拜、儒釋道三教合流、迷信風水與算命等均屬於狹隘的、宿命的、奴性的意識,都是鄉村封建社會的特產。作者認為,要解決整個農民問題,須改造土地制度,實行農具機械化,一切生產方式都歸國營。這樣一來,可以提高穀物產量,發揮農業國的個性,因而使全民族的經濟命脈得以安定。同時,也可以消滅農民身上的封建意識,鼓勵他們為自己的幸福和利益而勞動。
此外,雁君在《中國的新音樂》一文中分析了新音樂里新的內容、技巧和短處,並認為歌曲可以展現國家情勢和人民生活,應該把音樂也當成一種防衛國土的工具。
文化傳統
附:《發刊詞》
我們這小小的刊物,在中華民族復興的現階段上,在內地廣大領域內大眾渴望和平統一的祈求里,我們將盡最大的力量,想使這刊物,成為推動這兩大使命中的一個小小的齒輪。
或人們對於“內地”兩字,終以為有些不順眼,帶些土老味;對於“青年”兩字,則往往予以輕浮、搗亂、淺薄……等等的估價。這兩種觀念,雖有一部分是客觀環境所造成,但顯然是認識的不足,在主觀上中了封建思想的毒!我們不菲薄這“內地”,輕視這“青年”,因為我們不把“內地”縮緊在狹小的圈子裡而忽略它與國家的實切之聯繫;我們不把青年當作神聖的偶像,而是把他象徵著前進光明和勇敢!這是《內地青年》命名之所以產生。
可是我們都是窮鄉僻谷里的青年,雖然遍嘗了內地的一切現實滋味,然而我們不諱言地說缺少了一種寶貴的“實踐”工作,這一層我們極希望著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