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結節性多動脈炎

結節性多動脈炎(PAN)是一種以中小動脈的節段性炎症與壞死為特徵的飛肉芽腫性血管炎。病變主要侵犯中小肌性動脈,呈節段性分布,易發生於動脈分叉處並向遠端擴散。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polyarteritis nodosa,PAN
  • 就診科室:兒科
  • 常見發病部位:中小肌性動脈
  • 常見病因:與感染(病毒、細菌)尤其是B型肝炎病毒感染、藥物及注射血清有關
  • 常見症狀:發熱、乏力、頭痛、多汗、消瘦,高血壓、血尿、蛋白尿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後,預防,

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與感染(病毒、細菌)尤其是B型肝炎病毒感染、藥物及注射血清有一定關係,免疫病理機制在疾病中起重要作用。

臨床表現

PAN為系統性疾病,臨床表現複雜多樣,有多臟器受損表現。
1.全身症狀
發熱、乏力、頭痛、多汗、消瘦、肌肉疼痛、腹痛、關節痛等。
2.皮膚
20%~30%患者出現皮膚損害,沿淺動脈走行或不規則聚集於血管近旁的痛性紅斑性皮下結節,呈紅色,有觸痛,多見於下肢,也可有紫癜、網狀青斑、遠端指(趾)缺血性改變或潰瘍。如不伴有內臟動脈損害則稱為皮膚型PAN,預後較好。
3.腎臟
腎臟是PAN最常累及的靶器官,以腎臟血管損害為主。常表現為高血壓、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可並發腎梗死、腎動脈瘤或腎動脈瘤破裂;嚴重者發生腎功能衰竭或高血壓腦病而死亡。急性腎衰竭多為腎臟多發梗死的結果,疾病的急性階段可有少尿及無尿,也可於數月或數年後發生。腎血管造影常顯示多發性小動脈瘤及梗死。
4.消化系統
消化系統受累提示病情較重,見於約50%患者。由於血管炎發生的部位和嚴重程度不同而出現各種症狀。若發生於較大的腸系膜上動脈栓塞者可有血管梗死、腸梗阻、腸套疊、腸壁血腫、嚴重者致腸穿孔或腹膜炎。中、小動脈受累可出現胃腸道的炎症、潰瘍、出血。發生在膽道、胰腺、肝臟損害可出現膽囊、胰腺、肝臟的炎症和壞死,表現為腹部絞痛、噁心、嘔吐、腸道出血、腹膜炎、休克。
5.神經系統
周圍神經受累多見,約占60%,表現為多發性單神經炎和(或)多神經炎、末梢神經炎。中樞神經受累約占40%,臨床表現取決於腦組織血管炎的部位及病變範圍,可表現為彌散性或局限性單側腦或多部位腦及腦幹的功能異常,出現抽搐、意識障礙、腦血管意外等。
6.其他
心臟損害的發生率約為36%~65%,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肌梗死的發生率約為6%,心包炎約占4%。除心臟損害外,血管炎尚可累及睪丸、附睪、膀胱或卵巢。

檢查

1.外周血
貧血、白細胞增多,血沉增快,CRP增高,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RF和ANA和HBV抗原可呈陽性。血漿β-血栓球蛋白和Ⅷ因子相關抗原測定,有助於隨訪療效、反映血管炎活動程度。
2.尿液分析
尿常規有蛋白尿、管型尿、血尿。
3.血管造影
見肝、腎、腦動脈、腸系膜動脈及冠狀動脈呈瘤樣擴張或血管閉塞。磁共振血管造影可證實上述血管的病變。

診斷

目前均採用1990年美國風濕病學會(ACR)的分類標準:①體重下降≥4kg(無節食或其他原因所致);②網狀青斑(四肢和軀幹);③睪丸痛和(或)壓痛(非感染、外傷或其他原因引起);④肌痛、乏力或下肢壓痛;⑤多發性單神經炎或多神經炎;⑥舒張壓≥90mmHg;⑦血尿素氮>400mg/L或肌酐>15mg/L(非腎前因素);⑧血清B型肝炎病毒標誌物(HBsAg或HBsAb)陽性;⑨動脈造影見動脈瘤或血管閉塞(除外動脈硬化、纖維肌性發育不良或其他非炎症性病變);⑩中小動脈壁活檢見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
以上10條中至少有3條陽性者可診斷為PAN。

鑑別診斷

本病臨床表現複雜,需與各種感染性疾病如感染性心內膜炎、原發性腹膜炎、膽囊炎、胰腺炎、內臟穿孔、消化性潰瘍、腎小球腎炎、冠心病、多發性神經炎、惡性腫瘤及結締組織疾病繼發的血管炎鑑別。典型的PAN還應與顯微鏡下多血管炎、變應性肉芽腫性血管炎和冷球蛋白血症等鑑別。

治療

早期套用大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可減輕器官損害,緩解病情,改善預後。輕症不伴有內臟功能不全者,可單用潑尼鬆口服,劑量1mg/kg,3~4周后逐漸減量並長期維持治療至少一年。如激素效果不好,可聯合套用環磷醯胺或硫唑嘌呤口服。重症患者合併動脈瘤者套用環磷醯胺靜脈注射。療程因人而異,要等到所有症狀和體徵都消失,才能逐漸減藥或停藥。也可使用甲氨蝶呤、環孢素、霉酚酸酯等。
與HBV複製相關者可以使用小劑量糖皮質激素,必要時可使用霉酚酸酯,但強調同時使用抗病毒藥物。
重症PAN患者可使用大劑量丙種球蛋白靜脈輸注或血漿置換。

預後

未經治療的PAN預後極差,5年生存率僅有13%。常見的死亡原因包括心、腎或其他重要器官的衰竭、胃腸道併發症或動脈瘤破裂等。本病預後差異很大。一些患者臨床過程可表現較輕,不伴有嚴重的合併證,而另一些病例由於嚴重多系統損害而死亡。自從積極地套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劑治療後患者5年生存率顯著提高達80%。

預防

應積極防治感染,如做好B肝疫苗的接種工作,可有效預防B肝病毒的感染;積極防治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咽峽炎、扁桃體炎等,以減少本症的發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