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性虐待

兒童性虐待是成年人對兒童施以性刺激以滿足自己性衝動的行為,包括但不限於對兒童實施性侵害。兒童性虐待有多種形式,包括身體接觸和非身體接觸。兒童性虐待是許多國家普遍面臨的問題,其全球發生率約為11.8%。多數兒童性虐待的施暴者是受害者認識或熟悉的人。

中國的立法對遭受性虐待的兒童提供了有限的法律保護。國際上也有相關檔案保護兒童免受性虐待。預防和應對兒童性虐待是全面性教育關注的重點之一,在全面性教育中,學習者不僅需要知道兒童性虐待的基本知識,還應該有機會了解並掌握預防和應對兒童性虐待的技能。

研究顯示,生理或心理較為脆弱的、家庭關係不和諧,或生活環境較為惡劣的兒童,其遭受兒童性虐待的風險更高。在大多數情況下,兒童不會在事件發生後立即透露虐待行為。但是,無法解釋的身體傷害,尤其是生殖器官的損傷,以及明顯的情緒失調、行為倒退或者不正當行為等現象,都可以作為判斷孩子是否遭到性虐待的參考依據。

兒童性虐待在短期和長期內都會給受害者帶來負面影響。預防兒童性虐待需要兒童、父母、老師和學校管理者的共同努力。已經遭受性虐待的兒童需要得到支持或接受專業的心理治療,以減輕其心理痛苦和解決創傷後的遺留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兒童性虐待
  • 外文名:child sex abuse
  • 別名:兒童性濫用、性虐待兒童、兒童性暴力
定義,現狀,常見類型,從行為角度分類,按照實施者分類,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檔案,專門性兒童立法,非專門性兒童立法,相關的司法解釋,我國各部委相關教育類檔案,《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中國小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中國小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08),《中國小健康教育規範》(2011),《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2012),《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相關國際檔案,全面性教育中兒童性虐待的相關教學內容,學習目標,全面性教育中與兒童性虐待相關的常見疑問,全面性教育中如何進行兒童性虐待相關的教育,相關研究,兒童性虐待的危險因子,判斷兒童性虐待的指標,兒童性虐待的危害,對性虐待受害兒童的治療和支持,典型案例,

定義

兒童性虐待是兒童虐待的一種形式。兒童性虐待是指不論兒童是否同意而對其進行的所有性活動,包括但不局限於兒童性侵害。未達到性同意年齡的兒童或青少年在未完全理解性活動的情況下進行的性行為,即使出於自願,也被認為是兒童性虐待。兒童性虐待的受害者包括男童和女童,但女童遭受性虐待的風險更大。
兒童性虐待通常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之一:
(1)當雙方在年齡或成熟度方面存在較大程度差異時;
(2)當對孩子有監護權或與孩子有照料關係時;
(3)當通過暴力或欺騙手段對兒童採取行動時。
關於上述定義的確切細節,例如年齡或成熟程度的具體差異程度,全球各國尚未達成共識。但是,在實踐中,兒童性虐待的大多數常見情況已經達成了廣泛的國際共識:成年人與未成年人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性行為,以及使用武力和暴力侵害兒童的性行為,都被認為是兒童性虐待。
多數兒童性虐待的施暴者是受害者認識或熟悉的人,但並不一定是家庭成員,也可能是保姆、鄰居、師長、其他親戚、與家庭成員關係密切的好友等 。在中國,以孫言平等在2003年對1307名大學生的一項調查為例,女性受害者報告童年期非身體接觸性虐待主要由陌生人所為(78.7%);而身體接觸性虐待主要由熟人所為(71.3%),其中親戚占21.3%,鄰居占17.5%,老師占12.5%。89.9%的男性受害者自述在受虐前與施暴者認識,其中老師占14.6%,鄰居占21.3%,同鄉占46.1%。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以下簡稱“女童保護”)2020年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301起媒體曝光的兒童性侵案例中,熟人作案212起,占比70.43%。而根據“女童保護”的統計,兒童性侵案件熟人作案比例一直居高,最高比例為2014年的87.87%。在212起熟人作案的案例中,師生關係案例76起,占比35.85%,比例最高;鄰里關係(鄰居、同村等)、親屬關係(父女、繼父女、養父兄、親戚等),以及其他生活接觸(門衛、校工等)的熟人案例占比均超過了10%。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2017年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在28個有兒童性虐待相關數據統計的國家,90%曾遭受強迫性行為的青春期女童表示,其遭遇的首次侵害是熟人作案。此外,來自6個國家的數據顯示,朋友、同學和同伴是青春期男童遭受性虐待的最常見施暴者。

現狀

在1980~2008年間,全球兒童性虐待人數發生率約為11.8%,即每1000名兒童中有118名受到過性虐待。這一比率在女性群體中約為18%,在男性群體中約為7.6%。根據楊世昌等人的研究,在2000~2013年間,中國性虐待人數發生率估計為18.20%,且女生身體接觸性虐待發生率(11.22%)高於男生(8.25%)。
中國的兒童性虐待總體現狀為,女生比男生更容易遭受兒童性虐待,非身體接觸性性虐待比身體接觸性性虐待更為常見。根據陳晶琦對大學生進行的回顧性調查結果,2003年,女生童年性虐待發生率估計為20.0%,男生為14.3%,且59.4%的女生、51.7%的男生首次兒童性虐待發生在11歲以前。孫言平等對1307名成年學生進行的調查中,18.67%的被調查者報告18歲前曾經歷性虐待,身體接觸性虐待占9.49%,非身體接觸性虐待13.70%,且64.0%的性虐待發生在12~18歲之間。2010年,孫洪濤等的研究指出,大學生童年期非接觸性性虐待發生率估計為20.5%,接觸性性虐待發生率為7.6%。同年,牛洪峰等對1099名大學生的研究顯示,15.1%的大學生(男10.2%、女18.2%)在14歲前至少經歷過1種或幾種不同形式的性虐待,1.2%的人曾被試圖性交或肛交,0.8%的人曾被強行性交或肛交。
根據“女童保護”的統計,2019年全年媒體公開報導的性侵害兒童(18歲以下)案例301起,受害兒童超過800人(未表明具體人數的案例中,“多人”按3人計,“十幾人”按15人計,“幾十人”“數十人”按30人計),其中女童占比為92.83%,男童占比為7.17%。在受害兒童的年齡方面,受害兒童平均年齡相對較小,14歲以下的占了大多數,其中14歲(不包含14歲)以下占比57.48%,14~18歲(不包含18歲)的占比16.28%。2019年案例總數雖然相比往年相對較低,但平均每起案例受害兒童2.68人,高於2018年的2.37人、2017年的1.60人和2016年的1.80人,一人性侵多人的案件比例達到25.91%。同時,性侵害實施者多次作案的比例較高,301起案例報導中,明確表述施害者多次作案的有167起,占總數的55.48%。城市和農村兒童均面臨性侵害風險,且城市兒童性侵害案例占比較高,301起案件中有171起發生在城市,占56.81%;有71起發生在縣城,占23.59%;有41起發生在鄉鎮農村,占13.62%。此外,在230起明確性侵害發生地點的案例中,發生在校園、培訓機構的占比34.78%,發生在施害人住所占比22.17%;小區、村莊、校園附近等戶外場所,受害人住所(家中、租房),公園、廣場、公交等公共場合以及賓館也是兒童性侵害案件的高發地點。
世界各國對於兒童性虐待發生率的報導普遍偏低,其中一個原因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兒童不會在事件發生後立即透露受虐行為。不願透露的理由主要包括家長反對、因為受到施暴者的威脅等而感到害怕、感到害羞和有犯罪感等。報導偏低的另一個原因是醫生缺乏專業知識,不能做出肯定診斷,或者不願出庭作證,害怕父母反應過激,以及醫生本人可能對這類事件比較厭惡。除此之外,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各國判斷兒童性虐待時使用的定義及標準有所差異,一些可能被認定為兒童性虐待的事件因為不滿足標準而未能包括在內。

常見類型

從行為角度分類

從行為角度分類,兒童性虐待常常包含身體接觸,但並非所有兒童性虐待都產生身體接觸。兒童性虐待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帶有性刺激目的的親吻、擁抱、調戲兒童身體;玩弄兒童的生殖器官;在兒童面前裸體或暴露生殖器官;不迴避兒童而進行成年人性活動;與未成年人進行淫穢電話、簡訊或利用其他數字方式互動;製作、擁有或分享兒童的色情圖片或電影;與兒童發生任何類型的性行為,包括通過陰道性交,口交或肛交;強迫兒童參與性交易等。

按照實施者分類

根據實施者的不同,兒童性虐待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家庭內部的兒童性虐待:由關係親密的家庭成員實施。需要對這種形式的兒童性虐待特別警惕,因為它往往會持續很長時間,並且一旦受害者向外披露,可能會被認為是對家庭不忠,從而影響他們與家庭成員和其他社會資源之間的關係;
(2)由家庭以外的看護者施行的兒童性虐待:這類兒童性虐待的施暴者可能與受害者有較近的社會關係,如託兒護工、教師、體育教練等;
(3)未成年的施暴者施行的兒童性虐待:其中一些是年長的兄弟姐妹在侵害青春期前的兄弟姐妹;一些是所謂的“約會強姦”,即青少年以約會為藉口強迫其他青少年從事性行為;也有許多青少年群體施害於年齡較小的或同齡的兒童。在某些情況下,這些施暴者也曾是性虐待的受害者,他們事實上是在重複別人對他們犯下的行徑;
(4)女性施暴者施行的兒童性虐待:施暴者包括一些非常被孤立的、與外界隔絕的母親,一些急切地想要獲得性經驗的青春期女孩,還有一些婦女因為受到伴侶的操縱而加入其伴侶施行的兒童性虐待。

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檔案

我國一些相關的法律法規及政策檔案中涉及到了與兒童性虐待相關的內容。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正)專門從未成年人保護的角度進行闡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18修正)從基本權利的角度進行闡述,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19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0)中也涉及到兒童性虐待相關的內容。這些法律法規及政策檔案共同保障了我國公民在面對兒童性虐待時的合法權益。
中國有關兒童性虐待的立法已經基本形成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18修正)為基礎,以刑事法律為準則,以非專門性法律為保障的法治體系。主要體現為以下幾方面:

專門性兒童立法

中國專門性兒童立法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正)全面地規定了兒童權益保護的內容,對兒童性虐待的相關行為做出了禁止性規定。
第十七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虐待、遺棄、非法送養未成年人或者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
(四)放任、唆使未成年人吸菸(含電子菸,下同)、飲酒、賭博、流浪乞討或者欺凌他人;
第二十二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因外出務工等原因在一定期限內不能完全履行監護職責的,應當委託具有照護能力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代為照護;無正當理由的,不得委託他人代為照護。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在確定被委託人時,應當綜合考慮其道德品質、家庭狀況、身心健康狀況、與未成年人生活情感上的聯繫等情況,並聽取有表達意願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見。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為被委託人:
(一)曾實施性侵害、虐待、遺棄、拐賣、暴力傷害等違法犯罪行為。
第四十條 學校、幼稚園應當建立預防性侵害、性騷擾未成年人工作制度。對性侵害、性騷擾未成年人等違法犯罪行為,學校、幼稚園不得隱瞞,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報告,並配合相關部門依法處理。
學校、幼稚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範性侵害、性騷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對遭受性侵害、性騷擾的未成年人,學校、幼稚園應當及時採取相關的保護措施。
第五十四條 禁止拐賣、綁架、虐待、非法收養未成年人,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性侵害、性騷擾。
第六十二條 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單位招聘工作人員時,應當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查詢應聘者是否具有性侵害、虐待、拐賣、暴力傷害等違法犯罪記錄;發現其具有前述行為記錄的,不得錄用。
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單位應當每年定期對工作人員是否具有上述違法犯罪記錄進行查詢。通過查詢或者其他方式發現其工作人員具有上述行為的,應當及時解聘。
第九十八條 國家建立性侵害、虐待、拐賣、暴力傷害等違法犯罪人員信息查詢系統,向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單位提供免費查詢服務。

非專門性兒童立法

在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18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19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0)也對兒童性虐待作出了相關規定。
《憲法》(2018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18修正)從人權保障角度,為防治兒童性虐待奠定了相應的理論基礎。
第四十九條第四款 禁止虐待老人、婦女和兒童。
《刑法》(2019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19修正)為規制兒童性虐待提供了強有力的依據。
第二百三十六條【強姦罪】第二款 姦淫不滿十四周歲的幼女的,以強姦論,從重處罰。
第二百三十七條【強制猥褻罪】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制猥褻他人或者侮辱婦女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聚眾或者在公共場所當眾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惡劣情節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猥褻兒童罪】猥褻兒童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民法典》(2020)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0)進一步完善了監護人撤銷和時效制度。
第三十六條 監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據有關個人或者組織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資格,安排必要的臨時監護措施,並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依法指定監護人:
(一)實施嚴重損害被監護人身心健康行為的;
(二)怠於履行監護職責,或者無法履行監護職責並且拒絕將監護職責部分或者全部委託給他人,導致被監護人處於危困狀態的;
(三)實施嚴重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的。
本條規定的有關個人和組織包括:其他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未成年人保護組織、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前款規定的個人和民政部門以外的組織未及時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監護人資格的,民政部門應當向人民法院申請。
第一百九十一條 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

相關的司法解釋

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和法務部聯合發布的《關於依法懲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見》是規制兒童性虐待的直接依據。《關於依法懲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見》以現有法律和司法實踐為基礎,較為全面地規定了辦理性虐待案件的基本理念、程式保障、法律適用、配套制度措施。這一檔案主要有以下幾點特徵:
(1)首次提出辦理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應以兒童利益優先及雙向保護原則為基本理念;
(2)確立了一站式取證、出庭支持、法律援助等被害人保護機制,明晰了負有特殊職責人員的權責範圍;
(3)明確了兒童性虐待的法律適用標準,對不滿12周歲幼女的行為人適用嚴格責任,對12~14周歲未成年人實行相對保護責任。其中第二十一條明確指出:對幼女負有特殊職責的人員與幼女發生性關係的,以強姦罪論處。對已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女性負有特殊職責的人員,利用其優勢地位或者被害人孤立無援的境地,迫使未成年被害人就範,而與其發生性關係的,以強姦罪定罪處罰;
(4)建立了相關的配套制度措施,如被害人救濟制度、嚴控緩刑、視情況宣告“禁止令”制度等。

我國各部委相關教育類檔案

兒童性虐待作為兒童可能遭受的性暴力的常見形式之一,在教育中往往會從提高安全防護意識、了解生理健康知識等角度進行呈現。我國各部委發布的相關教育類檔案中,《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2018版)》強調了青少年接受和參與全面性教育的重要性,《中國小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2007)從提高安全防護意識角度強調了公共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中國小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08)、《中國小健康教育規範》(2011)、《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2012)、《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和《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7)從了解生理健康知識、防範性侵害的角度強調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這些都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內容。

《中國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七、掌握正確的生殖與性健康知識,避免過早發生性行為,預防愛滋病等性傳播疾病。
(一)接受和參與全面性教育,可提升青少年對性與生殖健康的認知水平,提升保護自身、尊重他人身心健康的責任意識。
(六)過早發生性行為、早孕或人工流產,會對青少年身心造成極大傷害。不安全性行為可帶來愛滋病、梅毒、淋病等性傳播疾病的感染。青少年要避免過早發生性行為,拒絕性騷擾、性誘惑和性暴力。

《中國小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

國小4~6年級
模組一:預防和應對社會安全類事故或事件
  • 認識社會安全類突發事故或事件的危害和範圍,不參與影響和危害社會安全的活動;
  • 自覺遵守社會生活中人際交往的基本規則以及公共場所的安全規範;
  • 學會應對可疑陌生人的方法,提高自我防範意識;
  • 了解應對敲詐、恐嚇、性侵害的一般方法,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國中年級
模組一:預防和應對社會安全類事故或事件
  • 增強自律意識,自覺不進入未成年人不宜進入的場所;
  • 逐步養成自覺遵守與維護公共場所秩序的習慣;
  • 不參加影響和危害社會安全的活動,形成社會責任意識;
  • 理解社會安全的重要意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 學會應對敲詐、恐嚇、性侵害等突發事件的基本技能。
高中年級
模組二:預防和應對公共衛生事故
  • 基本掌握和簡單運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衛生應急的相關技能,進行自救、自護。有報告事件的意識和了解報告的途徑和方法;
  • 掌握亞健康的基本知識和預防措施,了解應對心理危機的方法和救助渠道,促進個體身心健康發展;
  • 掌握預防愛滋病的基本知識和措施,正確對待愛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
  • 自覺抵制不良生活習慣和行為,具備潔身自好的意識和良好的衛生公德;
  • 了解有關禁毒的法律常識,拒絕毒品誘惑;
  • 學習健康的異性交往方式,學會用恰當的方法保護自己,預防性侵害。當遭到性騷擾時,要用法律保護自己。

《中國小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08)

國中階段
疾病預防
  • 判斷安全行為與不安全行為,拒絕不安全行為的技巧;
  • 學會如何尋求幫助的途徑和方法。
安全應急與避險
  • 識別容易發生性侵害的危險因素,保護自己不受性侵害;預防網路成癮。

《中國小健康教育規範》(2011)

國中階段
  • 識別容易發生性侵害的危險因素;
  • 保護自己不受性侵害。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南》(2012)

國小階段
  • 初步理解性器官在人生中的意義;
  • 識別性騷擾與性侵犯行為,提高預防意識,初步掌握防範性騷擾及保護自己的方法。
中學階段
  • 了解青春期性生理的變化過程,認識性成熟和性心理活動的生物學和社會學意義,掌握與異性交往的方式,理解性別角色和性別差異。初步了解性倫理、性道德。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

心理健康
  • 正確認識正常的異性交往和性罪錯的區別;
  • 增強性問題上的守法觀念。

《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性與生殖健康
  • 預防性侵害的方法和技能。
安全應急與避險
  • 防範網路安全風險,甄別不科學、不健康信息的技能與方法。

相關國際檔案

一些國際檔案也從兒童權利保護的角度對兒童性虐待這一話題進行了闡述。1989年通過的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中就涉及到兒童性虐待相關的內容。具體內容如下: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是一項國際條約,依法賦予各國保護兒童權利的義務,於1989年11月20日在紐約簽署,1990年9月2日生效。
《兒童權利公約》第三十四條要求:締約國承擔保護兒童免遭一切形式的色情剝削和性侵犯之害,為此目的,締約國尤應採取一切適當的國家、雙邊和多邊措施,以防止:
(A)引誘或強迫兒童從事任何非法的性生活;
(B)利用兒童賣淫或從事其他非法的性行為;
(C)利用兒童進行淫穢表演和充當淫穢題材。
截至2020年4月,已有196個國家成為了《兒童權利公約》的締約國。中國於1991年12月29日,在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3次會議正式批准了《兒童權利公約》。

全面性教育中兒童性虐待的相關教學內容

學習目標

預防和應對性虐待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兒童性虐待危害兒童健康與發展,是一種侵犯兒童權利的暴力行為,也是一種基於性別的暴力。在全面性教育中,對兒童性虐待相關內容的學習同時涉及到關於識別、應對和預防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在聯合國《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中,與“兒童性虐待”相關的學習目標主要出現在核心概念4“暴力與安全保障”下的第1個主題“暴力”中,此外,核心概念3“理解社會性別”下的第3個主題“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核心概念5“健康與福祉技能”下第5個主題“尋求幫助與支持”和核心概念2“價值觀、權利、文化與性”下的第2個主題“人權與性”中也有相關的內容,內容貫穿5~8歲、9~12歲、12~15歲、15~18歲以上四個年齡段,具體學習目標如下:
核心概念4:暴力與安全保障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能夠識別欺凌和暴力,並認識到這是錯誤行為,這一點非常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取笑、欺凌和暴力(知識);
► 明白來自家庭成員或其他成年人的欺凌和暴力是錯誤的,且欺凌和暴力並非受害者的過錯(態度);
► 示範如何安全應對同伴間的欺凌或暴力(技能)。
要點:能夠識別兒童虐待,並認識到這是錯誤行為,這一點十分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兒童虐待,包括性虐待和利用網路對兒童進行的性剝削(知識);
► 認同虐待兒童的行徑是對兒童權利的侵犯而不是受害者的過錯,這包括由相識且信賴的成年人,甚至是家庭成員對兒童的性虐待(態度);
► 示範當一個成年人試圖對自己進行性虐待時,自己可以採取的行動(例如:說“不”或“走開”,並將遭遇告訴值得信賴的成年人)(技能);
► 識別父母/監護人或值得信賴的成年人,並示範遭受虐待時如何與這些人溝通(技能)。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性虐待、性騷擾和欺凌(包括網路欺凌)是有害的,在這些情況下懂得尋求幫助非常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描述性虐待(包括強姦、亂倫和網路性剝削)、性騷擾和欺凌(包括網路欺凌)的例子(知識);
► 明白兒童性虐待是違法的,並且有許多權威機構和相關服務能夠幫助正在遭受性虐待的兒童(知識);
► 認同在遭受性虐待、性騷擾、亂倫或欺凌時,尋求支持的重要性(態度);
► 示範在知道有人正在遭受欺凌、性虐待或性騷擾時如何有效應對(技能);
► 展示在自己或認識的人受到性虐待、性騷擾、亂倫和欺凌時,如何尋求幫助(技能)。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性虐待、性侵害、親密伴侶暴力和欺凌是對人權的侵犯
學習者將能夠:
► 比較和對比欺凌、情感暴力、身體暴力、性虐待、性侵害和親密伴侶暴力(知識);
► 認同遭受由成年人、年輕人或權威者實施的性虐待、性侵害、親密伴侶暴力和欺凌並非受害者的過錯,並認同這些行為是對人權的侵犯(態度);
► 示範如何舉報性虐待、性侵害、親密伴侶暴力和欺凌等現象(技能);
► 示範如何向可信賴的成年人和機構尋求幫助,以防止性虐待、性侵害、親密伴侶暴力和欺凌的發生,並為倖存者提供支持(技能)。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每個人都有責任倡導人人享有健康與福祉並且不受暴力影響
學習者將能夠:
► 分析有效減少身體暴力、情感暴力和性暴力等暴力行為的成功範例(知識);
► 體會到公開反對所有場合下(包括學校、家庭、網路和社區)的暴力和侵犯人權的行為非常重要(態度);
► 倡導創建安全環境,以鼓勵每個人都能獲得尊嚴和尊重(技能)。
核心概念3:理解社會性別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了解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和尋求幫助的途徑非常重要
學習者將能夠:
► 定義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並認識到它在許多場所都可能發生(如學校、家庭或公共場所)(知識);
► 了解社會性別觀念和社會性別刻板印象會影響我們對待他人的方式,包括歧視和暴力(知識);
► 認同所有形式的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都是錯誤的(態度);
► 如果自己或認識的人正在經歷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包括在學校內或學校周邊發生的暴力,描述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找到一個值得信賴的成年人並向其訴說該遭遇(技能)。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所有形式的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都是錯誤的,是對人權的侵犯
學習者將能夠:
► 舉例說明什麼是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例如:欺凌、性騷擾、情感暴力、家庭暴力、強姦、女性生殖器損毀/切割、童婚、早婚和強迫婚姻、恐同暴力),並說出社會性別暴力可能發生的場所,包括學校、家庭、公共場所或網路(知識);
► 認同所有形式的性暴力都是對人權的侵犯(態度);
► 如自己或認識的人正在經歷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或擔心可能會遭遇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展示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識別值得信賴的成年人並向其訴說相關經歷(技能)。
要點: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可能是暴力和歧視的根源
學習者將能夠:
► 解釋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如何導致欺凌、歧視、虐待和性暴力(知識);
► 解釋性虐待和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是源於權力和支配慾望的犯罪,並非由於一個人沒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性慾望(知識);
► 認識到社會性別不平等和社會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會導致性暴力(態度);
► 展示如何主張社會性別平等、反抗社會性別歧視或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技能)。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任何形式的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都是對人權的侵犯,無論施暴者是成年人、青少年還是權威人士
學習者將能夠:
► 了解性虐待和社會性別暴力,包括來自性伴侶的暴力和強姦都是源於權力和支配的犯罪,並非由於性慾控制能力低下(知識);
► 為發現和減少社會性別暴力制定具體策略(知識);
► 認識到暴力行為的旁觀者和目擊者可以採取安全措施干預暴力行為,並且也可能受到暴力的影響(知識);
► 認識到社會性別暴力永遠是錯誤的,且施暴者可以是成年人、當權者或青少年(態度);
► 展示如何與預防社會性別暴力和提供社會性別暴力受害者支持的可信賴的成年人和服務機構取得聯繫(技能)。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可能是暴力和歧視的根源
學習者將能夠:
► 解釋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如何導致欺凌、歧視、虐待和性暴力(知識);
► 解釋性虐待和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是源於權力和支配慾望的犯罪,並非由於一個人沒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性慾望(知識);
► 認識到社會性別不平等和社會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會導致性暴力(態度);
► 展示如何主張社會性別平等、反抗社會性別歧視或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技能)。
核心概念5:健康與福祉技能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學校和廣泛的社區可以提供多種幫助和支持渠道
學習者將能夠:
► 意識到兒童需要就某些問題(例如:虐待、騷擾、欺凌、疾病)尋求幫助,並知道從何處獲得幫助(知識);
► 回憶受到虐待、騷擾、欺凌的時候需要告知可信賴的人員或機構(知識);
► 認識到有些問題需要尋求學校和社區之外的幫助(態度);
► 展示在更廣泛的社區中尋求和接受幫助的方式(技能)。
核心概念2:價值觀、權利、文化與性
學習目標(15~18歲以上)
要點:有很多地方或國家法律以及國際協定中提及了影響性與生殖健康的人權
學習者將能夠:
► 分析有關童婚、早婚和強迫婚姻、女性生殖器損毀/切割、間性兒童的非自願手術、強制絕育、性同意年齡、社會性別平等、性傾向、社會性別身份、人工流產、強姦、性虐待、性販賣的地方或國家法律和政策;以及人們獲取性與生殖健康服務和捍衛生殖權利的途徑(知識);
► 說明人權遭到侵犯並影響到性與生殖健康的情況(知識);
► 認同人權對性與生殖健康的影響(態度);
► 倡導制定支持性與生殖健康人權的地方或國家法律(技能)。

全面性教育中與兒童性虐待相關的常見疑問

常見疑問1:父母或老師使用較為激烈的手段管教孩子,屬於兒童性虐待嗎?
答:根據定義,兒童性虐待是成年人對兒童施以性刺激以滿足自己性衝動的行為。如果在管教過程中不涉及性刺激、性行為等,則不會被界定為兒童性虐待。但對兒童導致傷害、潛在的傷害或恐嚇的傷害的行為,包括身體虐待、性虐待、忽視和心理感情虐待,都可能會被界定為兒童虐待。在家庭管教中,家長還是要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和影響未成年人,家長需要以身作則,尊重兒童權利。使用暴力方法管教可能涉及違法犯罪。
常見疑問2:孩子擔心報警後問題得不到解決,反而受到更大傷害怎么辦?
答:通常情況下,應當鼓勵孩子相信警察。在兒童性虐待案件的解決中,包括精神衛生、社會工作、警方等在內的多學科干預方法也被提倡7,因此兒童可以尋求其他途徑的幫助。以下是一些可供參考的求助熱線。
  • 紅楓婦女心理諮詢服務中心:(86-10)64033383。該中心位於北京,為遭受家庭暴力、性虐待的婦女和兒童提供諮詢服務。
  • Ÿ全國婦聯反家暴熱線:12338。這是由全國婦聯設立的全國統一號碼,為遭受家庭暴力、性虐待以及其他家庭問題的婦女和兒童提供幫助。
  • Ÿ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86-10)63813995/63835845。這是中國第一家專門從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與研究的公益性機構,有一支全國性的志願律師隊伍。
  • 青少年維權及心理諮詢熱線:12355。這是由共青團設立的、全國統一的青少年維權與心理諮詢公益服務專用號碼。
最小化披露性虐待經歷的負面影響也是兒童性虐待重要的干預原則之一。對於專業人士而言,這意味著將干預措施保持在獲取信息和保護兒童所需的最低限度,這也意味著尊重兒童的需求和孩子的自主權。在治療過程中,專業人員應當盡一切努力來限制就虐待問題對兒童進行面談的次數,儘可能保留兒童的生活安排和時間表,也必須保護他們的秘密。此外,重要的是,應向兒童詳細解釋所有程式,以使他們確切知道詢問者期望得到什麼信息。專業人士也必須給兒童選擇的權利,這樣他們就不會覺得自己受成年人的操控。治療過程需要儘可能快速。
常見疑問3:孩子被熟人性虐待後不敢和家長說,家長應該怎么辦?
答:如果性虐待已經發生,首先,家長需要讓兒童知道父母會給予支持,應當告訴孩子,如果遇到讓自己不舒服的行為,可以告訴家長,他們不會因此而受到責罰,相反,家長會儘自己所能保護他們;其次,即便兒童不願意披露事實,家長也應該在合理範圍內密切關注兒童的行為,以及時發現其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採取防範措施也是有必要的。家庭應當儘早對兒童進行性教育,讓他們了解自己的生殖器官,以及何為可以接受和不可接受的身體接觸。同時,父母還應幫助兒童樹立這樣的意識,即應當相信自己對於危險情境的判斷並依其行事,這種教育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

全面性教育中如何進行兒童性虐待相關的教育

幼稚園性教育中與兒童性虐待有關的內容
根據《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給出的學習目標,幼兒階段關於兒童性虐待的性教育包含在與性暴力相關的教育中,主要集中在認識和保護身體的隱私部位上。北京師範大學劉文利教授主編的《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全9冊)中,《我們的身體》《奇妙的感覺》《好秘密壞秘密》三冊中都涉及相關的教育內容。
《我們的身體》一冊主要幫助幼兒初步認識什麼是隱私部位,“女孩的生殖器官、臀部和胸部是女孩的隱私部位,男孩的生殖器官和臀部是男孩的隱私部位”。同時向幼兒強調要保護好自己的隱私部位,並且不能夠隨意看和觸碰別人的隱私部位。
兒童性虐待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奇妙的感覺》一冊主要教會幼兒識別不同的感覺,區分舒服的感覺和不舒服的感覺,並且在感覺到不舒服時要及時地表達出來,並向可信任的成年人尋求幫助。
兒童性虐待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好秘密壞秘密》則在鞏固關於身體隱私部位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教會幼兒勇敢說“不”,並且知道當自己的身體隱私受到侵犯時如何應對,該向哪些可信賴的成年人尋求幫助。這一冊中還特彆強調,絕對不要幫傷害自己的壞人保守秘密。
兒童性虐待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國小性教育中與兒童性虐待有關的內容
國小的性教育除了講解與保護身體隱私部位相關的內容,還可以和孩子更為坦誠地談論“性暴力”相關的話題。教兒童堅決拒絕不舒服的身體接觸,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在此基礎上,“身體的隱私部位”主題主要強調了認識身體的隱私部位對於兒童身體保護的重要性。這部分內容通過“哪裡是身體的隱私部位”“誰可以觸摸身體的隱私部位”“保護好身體的隱私部位”三個知識點的講述,幫助學生了解身體隱私部位的準確位置;說出身體隱私部位器官名稱;懂得誰在什麼情況下可以觸摸自己身體的隱私部位,誰不可以觸摸自己身體的隱私部位;保護好自己身體的隱私部位;尋求信任的成年人的幫助。學習這個主題,兒童可以科學認識人體的隱私部位,明白背心褲衩覆蓋的部位是身體的隱私部位,是不能給別人看的。只有爸爸媽媽和醫生在我們身體需要清潔和檢查時,才可以觸摸我們的隱私部位。如果有人要觸摸你的隱私部位或者讓你觸摸他的隱私部位時,要堅定地說“不”,並學會及時告訴信任的成年人。
這樣,當遇到性侵害事件時,兒童會運用所學知識和掌握的技能積極面對風險,謹慎對待可能的侵害者,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隱私部位是不是被侵犯,是否有不舒服的身體接觸來分辨自己是否遭遇性侵害,及時提出拒絕或主動向信任的成年人求助,從而減少性侵害現象造成的危害。
兒童會學習如何分辨不同類型的兒童性侵害,遠離兒童性侵害的危險情景,時刻保持警惕,並且掌握預防及應對兒童性侵害的方式,遇到危險時及時向可信賴的成年人求助。這些教學內容能夠幫助兒童更好地理解性暴力,特別是與兒童相關的性暴力,更好地進行預防和應對。
國中性教育中與兒童性虐待有關的內容
國中階段的性教育不再是概括性地介紹性暴力這一上位概念。在七年級的教學內容中,不同的性暴力類型被作為獨立的話題進行討論,其中就包括兒童性虐待,青少年會嘗試探討對於兒童性虐待的理解和觀念,形成更加深入地認識和思考。八年級則可以進一步探討與許可和拒絕相關的內容,幫助青少年識別可能存在兒童性虐待的場景,並練習應對方式。

相關研究

兒童性虐待的危險因子

擁有以下特徵或處於以下所描述的生活環境中的兒童面臨更高的兒童性虐待的風險:

判斷兒童性虐待的指標

大多數時候,之所以能夠判定兒童性虐待發生,是因為受害兒童自己明確地披露了受虐情況。孩子會向父母、親戚、朋友、醫生或學校老師提及性虐待行為,或者孩子會突然提出與性虐待相關的問題,提及自己曾參與一些奇怪的活動,或突然顯示出對某些性知識的掌握,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孩子在遭受性虐待。
在某些情況下,成年人也會發現正在進行中的虐待行為,或是從兒童或施暴者的行為中推斷出虐待行為。除了自發披露外,兒童在進行體檢、心理諮詢等專業檢查活動時,當被問及一些生理變化,通常也會因為受到質疑而主動披露遭受性虐待的情況。因此,對監護人而言,知道應該如何向孩子詢問性虐待的發生情況,是有必要的。
事實上,沒有任何行為指標或行為症狀模式能夠清楚地表明性虐待的存在。一些問題行為或特徵或許可以幫助監護人進行判斷,但並不是所有遭受兒童性虐待的受害者都會表現出這些行為或特徵。因此,監護人最好以常規方式定期詢問孩子是否可能遭受性虐待。
身體檢查對兒童性虐待的判斷是有限的。某些性行為不太可能造成身體傷害(例如,口-生殖器接觸),而一些性行為由於其動作幅度較小或程度較輕,可能不一定會造成明顯的傷害。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指標:
判斷兒童性虐待的指標
物理指標
行為指標
無法解釋的生殖器損傷
行為倒退,在校的表現出現退步
復發性的外陰陰道炎
急性創傷反應,如行為頑固、易怒
陰道或陰莖出現分泌物
睡眠障礙
超出正常年齡的尿床和糞便污染
飲食失調
肛門不適(例如裂痕、疼痛、出血)
在學校容易招惹是非
小便疼痛
存在社交問題
尿路感染
抑鬱
性病
自卑
懷孕
出現不正當的性行為
在衣物等處發現精液

兒童性虐待的危害

短期影響
所謂短期影響,是指在遭受兒童性虐待兩年內發生的反應。包括恐懼、焦慮、沮喪、易怒和敵對的反應以及不當性行為。
長期影響
受害者在長期內可能:
其他影響因素

對性虐待受害兒童的治療和支持

通過治療、心理輔導等在內的職業干預可能會減少受害者的痛苦。尤其是心理撫慰有助於使受害者建立更現實、更積極的自信,有助緩解痛苦,使兒童期遺留下的問題得到治療。選擇有經驗的心理醫生進行心理治療也是有效的,可使受害者的人際親密關係方面的信心得到增強,犯罪感或壓抑感能減輕,其後遺症的危害也會大大減少甚至消失。

典型案例

2019年7月,根據民眾舉報,北京市文化執法總隊對一個名為“曼陀SP山莊”的網站進行執法檢查,發現網站中含有大量虐童色情視頻和圖片。北京市“掃黃打非”部門聯合朝陽警方立即成立特偵組,全面開展調查取證。9月26日,特偵組執法人員實施收網行動,現場抓獲實際經營者李某林、李某心夫婦、網站管理員鮑某軒以及骨幹分子劉某民、何某寒等人,現場起獲電腦等涉案工具20部。
經查,“曼陀SP山莊”網站成立於2005年,起初是一個普通部落格類網站,但隱蔽的二級域名內有少量色情虐待類小說。該網站通過實行會員制、租用海外伺服器等方法躲避監管,經十餘年隱蔽發展,設定了影音自拍類、同城交友類、文章類及視頻類等14個子模組。
警方表示,其網站含有海量虐童色情視頻圖片,大多涉及肢體折磨、身體侵害甚至是性虐待少年兒童畫面,殘忍恐怖,令人髮指,已經突破人倫道德和法律底線。這一案件也被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列入2019年“掃黃打非”十大案件,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和教育意義。
這一案件中,不法人員侵害未成年人權益並利用網路傳播,危害嚴重、影響惡劣。廣大家長和未成年人需要提升防範意識,遠離兒童性虐待,同時需要注意安全上網,提升網路安全意識,積極防範網路風險。兒童遭受性虐待後,需引起重視,採取正確的處置方法,避免有害物料被不法分子傳播。遇到色情、低俗、暴力、恐怖、殘酷等有害內容網上傳播情況,也可及時向“掃黃打非”部門舉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