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多福·艾什伍德(Christopher Isherwood,1904~1986),英美小說家、劇作家,活躍於上個世紀20年代到80年代。艾什伍德曾就讀於劍橋大學,後在美國任文學教授,代表作有《單身男子》、《柏林故事》等,多部作品被改編為電影並獲多項國際大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克里斯托弗·艾什伍德
- 外文名:Christopher Isherwood
- 出生日期:1904年
- 逝世日期:1986年
- 職業:小說家、劇作家
人物簡介
克里斯多福·艾什伍德(Christopher Isherwood,1904~1986),英美小說家、劇作家,活躍於上個世紀20年代到80年代。艾什伍德曾就讀於劍橋大學,後在美國任文學教授,代表作有《單身》、《柏林故事》等,多部作品被改編為電影並獲多項國際大獎。艾什伍德受到英美文學界和好萊塢評論家的廣泛讚譽,其作品被美國國家圖書館與《時代》雜誌評入二十世紀一百部最佳英語小說。
克里斯托弗·艾什伍德他是受到英美菁英文學界和好萊塢評論家廣泛讚譽的文學大家,他被毛姆與維吉尼亞伍爾夫譽為掌握英國小說的未來。他是E.M福斯特欽點的接班人;他是W.H奧登的終生摯友;在中國,他備受周恩來、宋美齡推崇。在美國,卡森.麥卡勒斯視其為偶像,寫出了《心是孤獨的獵手》,杜魯門.卡波特由其名著為靈感寫出了《蒂凡尼的早餐》。在他生活的年代裡,他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也是最具爭議的作家,他是當時的奧斯卡王爾德,他是藝術的繆斯,他是時代的浪子。
同性戀文學
《單身》最美的同性戀文學
克里斯托弗·艾什伍德的小說出版於1964年,在那個充滿了躁動、反叛和不安的年代裡,這樣一部沉靜而悲愴的小說被評價為“最美的同性戀文學”。在那個年代裡,同性戀開始大規模地上街、表達自己的性取向、聲討自己戀愛和結婚的權利。1980年代的早期,剛剛二十歲出頭的湯姆·福特讀到了這本小說,尚處在懵懂時期的他還不能完全理解書中的那種十幾年的“同性之愛”,但是小說依舊打動了他。福特說:“我當時已經明白了自己是一個同志,但是還沒有一個戀人,我也沒有公開宣揚這件事。正好是在那段時間我看到了這本小說,小說中的苦悶、悲觀和彷徨的情緒打動了我。那種令人窒息的壓抑氣氛和消極的情愫真真切切地寫出了我的感受。我渴望找到自己的愛情,但是又無處開口,就像小說里的喬治一樣,我甚至想過自殺。”
在讀過小說之後,喬治的形象就在福特的腦海中長久地停留。他說:“當時,這本書打動我的是主人公的單純和勇敢。2006年,當我尋找一個合適的項目去籌備我的第一部電影拍攝的時候,我經常想起這個小說,書中的男主角喬治總是在我腦中揮之不去。我於是又重新讀了一遍這本書。”從1980年到2006年,近30年的時間,福特從一個青澀的少年長成了一個在時尚界呼風喚雨的大腕,但是拍攝這個影片念頭,時時刻刻縈繞在他的心頭。可能對於福特而言,拍攝《單身男子》不僅僅是處女作這么簡單,它更像是福特在大銀幕上的回歸之旅。福特說:“對於四十多歲的我來說,這書中傳達的信息又不一樣了,重要的是讓我產生共鳴,撞擊著我的心靈最深處。一個男人某一天不能看到自己的未來,這是多可怕的事情;諒解看似是生活中的小事,其實比大事還難於處理。所以,電影裡面有我很多感覺。我覺得生命是現在最重要的,它和我現在的內心非常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