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門斯·洛塔爾·馮,奧地利首相(1821—1848),外交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克萊門斯·洛塔爾·馮
- 出生地:萊茵地區的科布倫茨
生於萊茵地區的科布倫茨,出身貴族。曾在斯特拉斯堡大學和美因茨大學學習。法軍占領萊茵地區後,1792—1793年僑居英國。後在奧地利駐海牙大使館工作,1795年娶考尼茨孫女為妻。先後任駐薩克森公使(1801—1803)、普魯士公使(1803—1805)和法國大使(1806—1809)。1809年起任外交大臣,實際上為奧地利政府首腦。力圖鞏固奧法關係,1810年促使法皇拿破崙一世與奧公主瑪麗-路易絲聯姻,1812年3月14日與法國締結同盟條約,派軍隨拿破崙遠征俄國。拿破崙軍隊被俄國擊敗後,他於1813年3月提出“和平調停”的建議,被拿破崙拒絕。後使奧地利參加第六次反法聯盟。1814年參加簽訂《巴黎和約》。主持1814—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積極推行歐洲大國均勢政策,調和俄、英、普、奧列強瓜分領土和殖民地的矛盾,維護“正統主義原則”,鞏固歐洲舊秩序。同時又與英、法代表簽訂反對俄、普的秘密協定。聯合南德各邦抵制普魯士,加強奧在德意志邦聯中的優勢,並自任邦聯議會主席。為神聖同盟和四國同盟的主要組織者。1821—1848年任奧地利首相(國務總理大臣),竭力維護專制制度,挑動民族之間的敵意;利用神聖同盟鎮壓西班牙、義大利等國革命,並操縱德意志邦聯壓制德意志的自由民主運動。其政策史稱“梅特涅體制”。歐洲1815—1848年亦有“梅特涅時代”之稱。1848年在維也納三月革命中被解職,亡命英國。次年10月遷居比利時布魯塞爾。1851年回國,任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的顧問直至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