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爾捷米納爾文化分布於今俄羅斯境內阿姆河畔的古代阿克恰河三角洲及其鄰近的烏茲博伊河上游、馬漢河流域、鹹海東北沿岸。 年代為公元前第4千年至前第 3千年末。1939年С.П.托爾斯托夫最初在荒廢的克爾捷米納爾渠附近發現,故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克爾捷米納爾文化
- 外文名:Kelteminar Culture
- 位置:今俄羅斯境內阿姆河畔
- 人物:托爾斯托夫
- 面積:24米×17米
文化發掘,文化特徵,
文化發掘
克爾捷米納爾文化遺址多建在河湖沿岸,一般是季節性的臨時住地,很少發現定居聚落。在克孜勒庫姆沙漠發掘的占巴斯卡拉Ⅳ號遺址,發現一座樑柱結構的地面房屋基址,平面呈橢圓形,屋頂作攢尖式,以蘆葦苫蓋,面積24米×17米,當系氏族的公用住房。在居住面的邊緣有許多炊事用灶,但中央的一個大灶不帶炊事遺蹟,深達50厘米的紅燒土塊表明灶火經年不熄,推測與火的崇拜相關。
文化特徵
克爾捷米納爾文化的陶器為手制。早期器形為圜底或尖底,晚期出現平底。器類有罐、缽和別致的船形器皿等。紋飾比較豐富,有刻劃、壓印、戳刺的波狀紋、圓點紋、箭形紋等,部分陶器施有紅彩;晚期多素麵。出土的工具一般是非幾何形的細石器,有刮削器、雕刻器、錐、刮刀、箭鏃等。也有圓錐形的骨鏃、嵌有石刃的骨工具以及複合魚叉和魚鉤。晚期地層中出現了使用紅銅器的跡象。此外,還出有用圓筒形貝殼製成的串珠和用石、用貝製作的墜飾。遺址的地理環境、工具組合和出土的魚骨獸骨表明,居民經濟以漁獵為主,採集也起頗大作用。晚期遺址中出現家畜骨骼,說明畜牧業正在萌芽。
該文化與裏海沿岸中石器時代文化存在著繼承關係,與中亞南部甚至伊朗境內的農業文化相往來,此外,它還對鄂畢河下游和烏拉爾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