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克氏澳金小蜂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綱:昆蟲綱
形態特徵,生物學描述,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雌:體長2mm左右;頭部棕黃色僅頭頂稍具褐色,前胸背板領部、中胸盾片、小盾片及三角片綠色具金屬光澤,並胸腹節及腹柄棕黃色,柄後腹褐色光滑;觸角柄節梗節棕黃色,索節棒節褐色;除後足脛節褐色外,體側及足基節、腿節、脛節棕黃色,端跗節淺褐色。
頭前面觀(圖290)呈倒三角形,寬為高的1.5倍;複眼高為頭高的0.7倍;唇基無齒,觸角(圖291)著生於唇基上方;柄節長與複眼高相當,長達不到中單眼,梗節長約為寬的2倍,長於第一索節;環節1節,4索節均方形;棒節膨大,長為寬的2倍;梗節鞭節長之和短於頭寬。頭背面觀(圖292)後頭在後單眼處向內向下切入,有弱後頭脊且為褐色;頭寬為長的2倍,約為胸寬的1.2倍,POL為OOL的7.4倍。
胸部(圖293)平緩,前胸背板及中胸盾片具淺刻紋,小盾片具從三角片向小盾片後部方向的長形刻紋;前胸背板、中胸盾片及小盾片均散生剛毛。前胸背板前緣無脊,中部長為中胸盾片長的6/15;盾縱溝深而完整;小盾片長稍短於寬(20:21),小盾片橫溝兩側明顯,橫溝後部區域光滑無刻點和刻紋;並胸腹節稍短於小盾片,中脊不明顯,無側褶;整個並胸腹節具邊緣較為突起的刻點。前翅(圖294)基部光滑無毛,前緣室上表面無毛,下表面具毛列;基室光滑,基室後緣開放,基脈位具長剛毛叢並具紅褐色斑;具透明斑,透明斑外被毛;緣脈、後緣脈、痣脈的相對長度為22:9:7;痣脈位置具小塊紅褐色斑。
柄後腹具腹柄,腹柄長稍短於寬(8:11);柄後腹長寬之比為60:40,柄後腹第一節背板為全長的0.7倍;整個柄後腹短於頭與胸長之和。
雄:柄後腹短於雌蟲;觸角(圖295)黃色各索節長稍大於寬。
檢視標本:福建福州洪塘,1983.Ⅺ.2,1♀1♂,ex.柑橘堆蠟粉蚧,湯玉清采;福建福州,1964,3♀,ex.柑橘堆蠟粉蚧,黃春梅采;浙江,1964.Ⅵ.1,1♂,ex.
柑橘粉蚧,廖定熹采。
生物學描述
寄主:國內標本出自柑桔粉蚧;國外記錄其捕食粉蚧的卵;寄生檸檬吹綿蚧 Icerya purchasi和背絲吹綿蚧Icerya seychellarum(Westwood)中均養出過該種。
分布範圍
福建,澳大利亞,紐西蘭,爪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