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鹹寧功能區發展規劃(2021—2035年)

一、發展背景

近年來,鹹寧市委、市政府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緊密對接全省“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積極探索具有區域特色的發展道路,努力打造特色產業增長極、轉型發展示範區和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形成創新驅動、融合發展、結構最佳化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為建設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鹹寧功能區創造了有利條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鹹寧功能區發展規劃(2021—2035年)
  • 發布單位:鹹寧市委、市政府
(一)發展基礎。
1.區位優勢。
鹹寧位於湖北省東南部,地處武漢城市圈與長株潭城市群的中軸,武漢、長沙、南昌“中三角”的中心,鹹寧、岳陽、九江“小三角”的一極,被譽為“湖北的南大門”。鹹寧市距離武漢僅80多公里,武鹹快速路通車後,從光谷駕車到鹹寧只需半小時;隨著武鹹城鐵的線路拓展,城際鐵路直達位於武漢光谷的武漢東站,武鹹一體化發展不斷深化。鹹寧市交通便捷,境內武廣高速鐵路、京廣鐵路、武鹹城際鐵路等6條鐵路密集交織,京港澳高速、大廣高速、武深高速、杭瑞高速、鹹通高速、蘄嘉高速等10條高速縱橫交錯,128公里長江黃金水道貫穿全市,擁有嘉魚長江大橋、赤壁長江大橋以及鹹寧核電碼頭、赤壁旅遊碼頭等八大長江碼頭,形成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運輸網路和貫通南北、承東啟西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格局。
2.產業優勢。
鹹寧市初步形成了以先進制造業、大健康、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等產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吸引了南玻、華潤、際華、立邦、奧瑞金等一批國內外500強企業落戶。鹹寧智慧型機電創新型產業集群被納入國家級創新型產業集群,赤壁高新區入選國家應急產業示範基地。全市擁有湖北省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13個,集群數量位列全省第一,為承接產業轉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92家,省級隱形冠軍示範企業4家,省級科技小巨人企業21家,省級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5家;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273家,全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52.94億元,同比增長2.8%,增速排名全省第1位;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16.6%,排名躍居全省第5位。
3.創新優勢。
鹹寧市著力打造創新創業高地,獲批全國首批“科創中國”試點城市,赤壁市、鹹安區入選省級創新型縣(市、區)。創新密集區方面,擁有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赤壁高新區、通城高新區獲批省級高新區,赤壁市獲批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創新載體平台方面,擁有省級重點實驗室2家,省級產業技術研究院2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家,省級校企共建研究中心9家;全市科技企業孵化器12家,其中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7家;擁有眾創空間18家,其中國家級眾創空間1家、省級眾創空間8家;星創天地16家,其中國家級星創天地2家、省級星創天地4家,完備的承載平台和空間為產業承接與資源對接奠定了基礎。創新人才資源方面,鹹寧市內有高等教育學校5所,分別為湖北科技學院、鹹寧職業技術學院、湖北商貿學院、湖北健康學院及首義學院。全市各類人才總數達35萬多人,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達19萬人;建成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個,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14個。科技創新成果方面,2020年,全市專利申請量5161件,其中發明專利682件;專利授權量3665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78件;申報登記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82項,比上年增加15項;全年簽訂技術契約827項,技術契約成交額達到45.17億元,同比增長41.9%。
4.生態優勢。
鹹寧是一座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休閒旅遊城市,被譽為“武漢的後花園”,是中國亞熱帶森林自然資源生態平衡的典型代表、全國最適宜人居的200個城市之一,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中國魅力城市”“中國溫泉之城”“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首批全國旅遊標準化城市”“湖北省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等殊榮。綠色是鹹寧的魅力名片,生態是鹹寧的金字招牌。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3.01%,森林蓄積量1713萬立方米,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為75.44,生態環境質量保持為優,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穩居全省前列。赤壁市、崇陽縣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市)”稱號,崇陽縣獲評“中國天然氧吧”,通山縣獲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全市擁有“國家森林鄉村”35個。
5.協同優勢。
鹹寧市與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核心承載區地域相連、要素相通、功能相融,客觀上具備協同創新發展的先天優勢,雙方協同發展具備良好合作基礎。早在2008年,鹹寧市政府就與東湖高新區簽訂框架協定,共建“中國光谷·鹹寧工業園”;2013年,光谷生物城鹹寧醫藥園掛牌成立。近年來,鹹寧積極實施“招商引校”,吸引武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來鹹辦基地、建校區。目前,武昌首義學院嘉魚校區已建成開學,武漢東湖學院嘉魚校區加快建設,“武漢南大學城”籌建工作穩步推進。同時,積極對接湖北實驗室,湖北珞珈實驗室與赤壁、洪山實驗室與鹹寧農高區正在洽談合作事宜。“武鹹同城、市區引領、兩帶驅動、全域推進”區域發展布局正加快構建,內外協同優勢將進一步凸顯。
(二)存在問題。
1.科技創新能力不足。
一是科技創新投入不足,全市科技創新的資金投入量較少,多項科技創新投入指標低於全省平均水平。二是企業創新能力不強,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少、規模小,支撐能力不強,企業缺乏自主創新的意識和動力,缺乏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三是創新資源聚集能力不強,高層次人才、企業技術領軍人才嚴重缺乏,存在人才“引不進、留不住”現象;科技金融發展不充分,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存在。
2.科技支撐產業發展不夠。
一是產業整體創新能力不強,傳統產業占比較大,多處於創新鏈和價值鏈的中低端環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不充分,尚未真正形成有規模、有鏈條的創新型產業集群。二是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不足,科創平台支撐作用不強,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還沒有實現零的突破,科技創新平台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貢獻未能充分體現。
3.科技創新氛圍不濃。
創新創業創造氛圍不濃,科技創新意識有待提高,創新生態有待改善。尚未擺脫傳統發展的路徑依賴,創新尚未貫穿轉變發展方式、最佳化產業結構和新舊動能轉換全過程。
4.區域協同有待進一步暢通。
鹹寧與武漢同城化步伐雖有所加快,但還未取得突破性進展,與武漢對接協同聯動推進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市主城區、鹹安區、鹹寧高新區發展存在鬆散、割裂現象,中心市區首位度不高、帶動力不強;“北三縣”與“南三縣”之間、城市與鄉村之間發展差距較大,區域分工不明、聯動發展不夠。
(三)發展機遇。
1.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雙循環發展格局,以及科技自立自強成為國家發展戰略支撐為鹹寧提供歷史機遇。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全球科技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期,顛覆性技術創新層出不窮,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世界競爭格局正在重塑,創新驅動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謀求競爭優勢的核心戰略,原創技術突破、未來產業培育成為區域競爭的新焦點。我國正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科技自立自強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原始創新能力提升被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惟有勇立科技創新潮頭,才能掌握先機、贏得優勢,在全球競爭中獲得比較優勢和發展空間,這為鹹寧參與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建設提供了重大戰略機遇。
2.中部崛起戰略、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的深入推進為鹹寧提供戰略疊加紅利。
鹹寧地處中部崛起、長江中游城市群等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疊加區,區位優勢和戰略地位突出。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協同發展,加快武漢、長株潭都市圈建設,打造全國重要增長極,開創中部地區崛起新局面”。隨著區域發展戰略的縱深實施,政策紅利持續釋放,人才、資本、技術等不同要素跨區域流動更加順暢,有利於鹹寧加快集聚各類創新資源。鹹嘉臨港新城加快建設,有助於鹹寧構建現代臨港產業體系,實現臨港產業綠色發展。
3.湖北加快科技強省建設為鹹寧創新發展帶來新契機。
湖北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明確提出,要堅持把創新擺在事關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謀劃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群,加快布局建設大科學裝置,建設高水平實驗室,高標準建設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爭創武漢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和武漢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提升湖北在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中的地位,加快建設科技強省。在湖北加快推進創新強省建設,促進科教優勢轉化為人才優勢、創新優勢、發展優勢的形勢下,鹹寧應切實做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篇文章,把科技創新擺在核心位置,以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4.湖北“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布局、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武鹹同城”發展為鹹寧功能區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湖北省委提出構建“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的區域發展布局,充分發揮武漢作為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的龍頭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充分發揮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對全省的輻射帶動作用,為鹹寧拓展了發展新空間。鹹寧市委確立了構建“武鹹同城、市區引領、兩帶驅動、全域推進”區域發展布局,將進一步完善武鹹協同聯動推進機制,打造武漢功能拓展重要承載區和重大產業轉移“橋頭堡”,有助於鹹寧在承接武漢產業輻射和產業溢出中搶占先機。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堅持科技自立自強,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立足產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需求,全面融入光谷科創大走廊建設,加快構建“一核、一帶、多極”創新空間布局,著力發揮生態環境優勢,吸引集聚高端科技創新人才,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培育綠色產業體系,營造武鹹融合的創新發展環境,以鹹寧綠色產業組團承接光谷創新資源與成果外溢,將鹹寧打造成為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特色產業增長極和轉型發展示範區,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為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作出鹹寧貢獻,支撐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成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力量。
(二)基本原則。
1.創新引領。
堅持把創新擺在全市發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強創新平台載體建設,激發人才隊伍活力,打造富有活力的“雙創”生態系統,引領帶動區域高質量發展。
2.科學布局。
集中資源、把握重點、結合實際,最佳化重點產業、載體平台、交通路網等建設布局,全面對接光谷科創大走廊創新和產業資源,形成科學合理、連線便捷、協同高效、生態優美的發展格局。
3.兩鏈融合。
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以鏈式融合創新提升產業競爭力;推動與光谷科創大走廊其他地區建立基於產業鏈的創新聯動鏈條體系,以創新聯動體系的構建“黏合”產業發展。
4.協同發展。
建立完善武鹹協同聯動推進機制,全面加強與光谷的空間、產業、資源、政策協同,推動“一核一帶多極”一體協同、各揚所長,形成“武鹹同城、一核引領、一帶支撐、多極聯動”發展格局。
(三)建設目標。
到2025年,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鹹寧段“一核、一帶、多極”創新空間布局基本形成,建成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特色產業增長極和轉型發展示範區。R&D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達2.0%,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400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20%,省級以上創新平台數量達60家。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明顯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步伐明顯加快,光電子信息、智慧型產業、大健康,以及新材料、現代服務業等特色產業發展層級顯著提升。
到2035年,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鹹寧功能區建設完善,鹹寧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R&D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達3.0%,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700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30%,省級以上創新平台數量達100家。全市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形成適合科技產業“領跑”發展需求的創新創業生態,營造高端創新人才嚮往的人居環境,探索出具有鹹寧特色的科技創新大走廊建設發展新路徑。(具體建設指標見附屬檔案1)
三、構建“一核一帶多極”創新空間布局
根據整體統籌、集聚帶動、協同聯動的原則,結合鹹寧市實際,規劃形成以鹹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八大片區為核心區,以嘉魚、赤壁為沿江創新帶,以通城縣、崇陽縣、通山縣為三大創新極的“一核驅動、一帶推進、多極聯動”創新空間布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