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葉密花豆,中藥名。為豆科植物光葉密花豆SpatholobusharmandiiGagnep.的莖藤。分布於廣東、海南。具有舒筋活血之功效。用於跌打損傷,陳傷筋骨酸痛,月經不調。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光葉密花豆
- 別稱:大樣荔枝藤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薔薇目
- 科:豆科
- 屬:密花豆屬
- 種:光葉密花豆
- 分布區域:廣東、海南
- 採集時間:全年或秋、冬季採收
- 用量:內服:煎湯,9-15g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鑑別,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莖藤。
性味
苦、微甘,溫。
歸經
肝經。
功效
舒筋活血。
主治
用於跌打損傷,陳傷筋骨酸痛,月經不調。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採集加工
全年或秋、冬季採收,洗淨,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光葉密花豆,攀援灌木。枝被短毛,後漸脫落。三出複葉,革質;葉柄長4.5-10cm,無毛;葉片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5-12cm,寬3-6cm,先端漸尖而鈍,基部圓,上面有光澤,兩面均無毛,網脈明顯;小葉柄長約8mm。圓錐花序單生或2-3個簇生於葉腋,長10-12cm,被黃褐色柔毛;花多數;花萼內外被毛,長5-6mm,萼齒三角形,上面兩萼齒合生;花冠紫色,長約1cm,各花瓣近等長,均具長爪,旗瓣圓形,先端凹入,翼瓣與龍骨瓣長橢圓形,具圓耳;雄蕊10,2束;花葯一式;子房無柄,被毛,花柱無毛。莢果長約6-8cm,寬約1.2cm,先端漸狹而鈍,網脈明顯;種子1顆,生於莢果先端,橢圓形,長約12mm,寬約8mm。花期3月。
生長環境
生於溪邊、疏林中。分布於廣東、海南。
藥材鑑別
莖呈圓柱形,稍彎曲,直徑1.5-5cm,具明顯的環狀突起,橫向環紋不明顯,表面灰棕色至紅棕色,可見灰白色斑,栓皮脫落處呈棕紅色,皮孔疣狀凸起,圓點狀或橢圓形,直徑l-5mm。質堅硬,難折斷。橫切麵皮部分泌物黑棕色,木部紅棕色,導管孔洞狀,不規則排列,髓細小。氣微,味淡。
藥理作用
光葉密花豆乙醇提取物能抑制由膠原誘導的血小板聚集,對血紅細胞凝集作用的影響與濃度有關,即高濃度時抑制血紅細胞凝集,低濃度則促進其凝集。
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莖藤作為雞血藤的代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