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網路規則與最佳化》是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善國、張傑、韓大海、羅沛、張治國、郭秉禮。
基本介紹
- 書名:光網路規則與最佳化
- 作者:黃善國、張傑、韓大海、羅沛、張治國、郭秉禮
-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 ISBN:9787115257970
內容簡介
作品目錄
- 光網路規則與最佳化
- 前言
- 第1章 光網路的發展與規劃
- 1.1 光網路基本概念與構成
- 1.1.1 光網路的基本概念
- 1.1.2 光網路的基本構成
- 1.2 未來傳送網的發展需求
- 1.2.1 規模化需求
- 1.2.2 動態化需求
- 1.2.3 優質化需求
- 1.3 網路形式及關鍵技術
- 1.3.1 同步數字型系(SDH)
- 1.3.2 光傳送網(OTN)
- 1.3.3 自動交換光網路(ASON)
- 1.3.4 波長交換光網路(WSON)
- 1.3.5 分組傳送網(PTN)
- 1.4 國內外最新研究現狀
- 1.4.1 標準進展
- 1.4.2 研發進展
- 1.5 光網路的規劃與最佳化問題
- 1.5.1 概述
- 1.5.2 智慧型光網路規劃與最佳化
- 1.5.3 路由與資源分配問題
- 1.5.4 生存性問題
- 1.5.5 經濟性規劃方法
- 1.5.6 業務流量預測
- 1.5.7 網路評估技術
- 1.6 本章小結
- 參考文獻
- 第2章 光網路規劃與最佳化原理
- 2.1 網路規劃與最佳化概述
- 2.1.1 基本概念
- 2.1.2 網路規劃的目標
- 2.1.3 一般網路模型
- 2.2 網路規劃的一般方法
- 2.2.1 規劃時間:長期、中期、短期
- 2.2.2 單期/多期規劃
- 2.2.3 綠地規劃/非綠地規劃
- 2.3 光網路規劃與最佳化流程
- 2.3.1 規劃流程
- 2.3.2 最佳化流程
- 2.4 業務需求預測
- 2.4.1 問題概述
- 2.4.2 體系及預測模型
- 2.4.3 業務等級
- 2.5 傳送網的拓撲設計
- 2.5.1 傳送網的物理拓撲設計
- 2.5.2 傳送網的邏輯拓撲設計
- 2.5.3 虛拓撲重構問題
- 2.6 傳送網分層網路設計
- 2.6.1 業務層的規劃
- 2.6.2 ASON層的規劃
- 2.6.3 SDH層的規劃
- 2.6.4 WDM/OTN層的規劃
- 2.6.5 光纜層的規劃
- 第3章 光網路的資源最佳化技術
- 3.1 網路最佳化的內容
- 3.1.1 傳送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 3.1.2 網路最佳化的含義與目標
- 3.1.3 傳輸網最佳化策略的指導思想
- 3.1.4 網路最佳化內容
- 3.2 路由最佳化
- 3.2.1 光纜物理路由最佳化
- 3.2.2 靜態路由算法
- 3.2.3 動態路由算法
- 3.2.4 動態算法性能比較
- 3.3 生存性最佳化
- 3.3.1 光網路的生存性
- 3.3.2 光網路的生存性技術
- 3.3.3 聯合生存性策略
- 3.4 光網路組網的經濟性最佳化分析
- 3.4.1 光網路經濟性分析概述
- 3.4.2 光網路組網成本的主要構成
- 3.4.3 光網路經濟性模型及組網方式分析
- 3.4.4 基於改進蟻群的WDM網路經濟性規劃方法
- 參考文獻
- 第4章 傳輸網路分析評估技術
- 4.1 網路評估介紹
- 4.1.1 網路評估的背景與必要性
- 4.1.2 網路評估最佳化流程
- 4.2 網路評估指標
- 4.2.1 評估指標分類
- 4.2.2 指標體系建立
- 4.3 網路評估分析方法
- 4.3.1 常用方法概述
- 4.3.2 組網評估
- 4.3.3 業務評估
- 4.3.4 生存性評估
- 4.3.5 網路綜合層次評估
- 4.4 網路評估軟體系統
- 4.5 本章小結
- 參考文獻
- 第5章 多層聯合網路規劃與最佳化技術
- 5.1 概述
- 5.1.1 網路結構的演進
- 5.1.2 網路扁平化的趨勢
- 5.2 多層規劃方法
- 5.2.1 整體最佳化法
- 5.2.2 順序最佳化法
- 5.3 多層規劃問題建模
- 5.3.1 問題的描述
- 5.3.2 約束因素和可能的策略
- 5.4 多層網路規劃中涉及的問題
- 5.4.1 路由問題
- 5.4.2 生存性問題
- 5.5 IPover WDM網路的規劃問題
- 5.5.1 互動模型
- 5.5.2 聯合路由
- 5.5.3 聯合生存性
- 5.6 其他網路多層聯合規劃方法與策略
- 5.6.1 跨層、跨域的聯合最佳化
- 5.6.2 業務分層規劃
- 5.7 本章小結
- 參考文獻
- 第6章 城域分組傳送網規劃與最佳化
- 6.1 分組傳送網結構特徵
- 6.1.1 分組傳送網中的層次化架構
- 6.1.2 分組傳送網中的OAM(操作、維護與管理信息)
- 6.1.3 分組傳送網接口
- 6.2 T-MPLS/MPLS-TP數據面技術
- 6.2.1 T-MPLS網路結構
- 6.2.2 節點功能結構
- 6.2.3 分組交換和轉發單元
- 6.2.4 標籤處理過程
- 6.2.5 T-MPLS信號適配與傳輸接口
- 6.2.6 T-MPLS保護與恢復自愈技術
- 6.2.7 T-MPLS網路OAM技術
- 6.3 T-MPLS/MPLS-TP管理面技術
- 6.3.1 T-MPLS管理面需求
- 6.3.2 T-MPLS設備管理功能
- 6.3.3 T-MPLS故障管理功能
- 6.4 T-MPLS/MPLS-TP控制面技術
- 6.4.1 T-MPLS控制平面需求
- 6.4.2 T-MPLS的控制平面進展
- 6.5 PTN的分組同步技術要求
- 6.5.1 PTN承載CES業務的同步要求
- 6.5.2 PTN的頻率同步要求
- 6.5.3 PTN的時間同步要求
- 6.6 T-MPLS到MPLS-TP的歷程
- 6.6.1 T-MPLS面臨的問題和MPLS-TP的標準化
- 6.6.2 MPLS-TP分組傳送網的體系架構
- 6.6.3 MPLS-TP技術介紹
- 6.7 基於乙太網的分組傳送技術
- 6.7.1 PBB技術
- 6.7.2 PBT技術分析
- 6.8 組網模型
- 6.8.1 分組傳送平面和MSTP傳送平面的聯合組網
- 6.8.2 PTN組網模型
- 6.9 本章小結
- 參考文獻
- 標準與規範
- 第7章 光接入網規劃與最佳化
- 7.1 光接入網現狀及發展趨勢
- 7.1.1 光接入網概述
- 7.1.2 有源光網路簡介
- 7.1.3 無源光網路技術
- 7.1.4 下一代光接入技術
- 7.1.5 光與無線融合接入
- 7.2 光接入網規劃與最佳化
- 7.2.1 概述
- 7.2.2 接入段光纜規劃
- 7.2.3 拓撲結構分析
- 7.2.4 PON規劃與最佳化算法介紹
- 7.3 EPON運行維護
- 7.3.1 運維的要求和指導原則
- 7.3.2 EPON運維的監測/測試項
- 7.3.3 EPON故障定位
- 7.4 本章小結
- 參考文獻
- 第8章 網路模擬與網路仿真工具
- 8.1 概述
- 8.1.1 網路模擬與仿真技術概述
- 8.1.2 VPI公司軟體簡介
- 8.1.3 OPNET公司軟體簡介
- 8.1.4 UC Berkeley公司軟體介紹
- 8.1.5 小結
- 8.2 OPNET網路仿真(ASON)
- 8.2.1 ASON仿真系統實現的功能
- 8.2.2 ASON仿真系統的設計及實現
- 8.2.3 小結
- 8.3 WDM超長距離仿真軟體
- 8.3.1 OpticSimu光傳輸仿真軟體
- 8.3.2 仿真實例
- 8.4 傳輸網規劃與最佳化軟體
- 8.4.1 傳輸網規劃與最佳化軟體
- 8.4.2 傳輸網規劃與最佳化軟體功能概述
- 8.4.3 軟體的總體架構和各功能模組
- 縮略語
-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