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竹類,特產於貴州六枝。地下莖復軸混生型。竿直立;節間圓筒形或墓部數節略呈方形,在有分枝一側的節間略扁平,常具2縱脊和3溝槽,無毛或有時微具毛,竿下部節間實心或近實心;竿環不隆起乃至極度隆起而呈一圓脊,且在脊處有環痕,容易自環痕脆斷。竿每節3芽,其芽在解籜後抽長,此時不貼竿或緊貼竿;竿各節常分3枝,或有時在以後成多枝,斜舉乃至開展,可再分枝,小枝纖細。籜鞘早落,稀宿存性,厚紙質;籜耳缺;籜片退化,長不逾1厘米。葉片披針形至狹披針形,小橫脈清晰。花枝可一再分枝,形成圓錐狀“花序”,若生於上部具葉分枝的各節,則花枝常不再分枝,各級分枝常與假小穗混生於同一節上;末級花枝的基部有一組向上逐漸增大的苞片。假小穗無柄(頂生者似具柄),基部有1片先出葉及(0—)2—5片苞片,上方的1-3片苞腋內具芽或有次生假小穗,末級次生假小穗的基部常僅有1片先出葉而無苞片。小穗含3-8朵小花,略為兩側扁;綠色或暗綠色;小穗軸脫節於穎之上及諸小花之間,其節間扁平,無毛,基部微被白粉;穎⑴2或3片;外稃先端漸尖或長漸尖,無毛,7—9脈;內稃通常短於其外稃,先端鈍或微有分2裂,背部具2脊;鱗被3,後方1片較狹窄,側生1:內2片較寬大;雄蕊3,花葯黃色至紫色;子房倒卵形或橢圓形,無毛,花柱1,柱頭2。果實呈堅果狀.果皮厚,革質。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光竹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禾本目
- 科:禾本科
- 族:倭竹族
- 屬:筇竹屬
- 種:光竹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竿直立,高2.5—5米,直徑1—2厘米;節間長⑽14—18⒇厘米,圓筒形或微呈四棱形,綠色,被白粉而無毛,在近分枝一側具2溝槽,稀具1溝槽,竿壁厚3—5毫米,髓為粉質;竿環明顯,無毛,光亮;籜環明顯,初具散生的黃褐色硬毛和籜鞘基部殘留物;節內長1—3毫米,無毛;竿芽圓錐形,長4—5毫米,黃褐色,光亮,被短柔毛;竿每節具3⑸分枝,枝斜展,各枝節處微隆起,無毛。筍具紫褐色縱條紋,稀可被毛;竿籜宿存,籜鞘革質,紅褐色或黃褐色,長三角形,先端截形,背面疏被棕色剛:邑,縱脈明顯,邊緣密小棕色剛毛;無籜耳,鞘口縫毛2或3條,長2—5毫米,直立或微波曲,易脫落;籜舌截形,黃褐色,高約1毫米,初時邊緣生短柔毛;籜片直立,三角形、線形或披針形,長2—9毫米,寬1—2毫米,基部窄於籜鞘之頂寬,紫褐色或黃褐色,無毛,縱脈明顯,邊緣常內卷。末級小枝具2—3⑷葉;葉鞘長3.5—5⑻厘米,邊緣密生棕色纖;無葉耳;鞘口縫毛3—5條,長3—5毫米,灰色;葉舌截形,無毛,高約1毫米;葉片披針形,厚紙質,無毛,長⑺15—23(30)厘米,寬⑾16—20(24)毫米,次脈5—7對,小橫脈朋顯,葉緣具稀疏細鋸齒因而微粗糙。花枝未見。筍期9-10月。
分布範圍
特產於貴州六枝。模式標本產地生於海拔1700—1900米的闊葉林下。
主要價值
筍味鮮美,供食用;竿用於造紙,亦可劈篾製作農用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