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與夢想:傳播學中國化研究四十年1978-2018》是2018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光榮與夢想:傳播學中國化研究四十年1978-2018
- 作者:謝清果
-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
- 開本:128 開
- ISBN:9787510875939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上篇側重回顧四十年傳播學中國化的歷程,分析傳播學中國化的問題意識,學術爭論和未來發展。下篇一方面對傳播學各主要研究領域,如說服傳播,政治傳播等研究成就進行專題評述;另一方面則按年代主要探討大陸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廈門大學為基地開展華夏傳播研究開始到當下二十年的研究成果進行綜述,力圖呈現華夏傳播研究這一傳播學本土化重要領域的成果。
作者簡介
謝清果,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福建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廈門大學傳播研究所所長,華夏傳播研究會會長,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夏洛特分校訪問學者(2014-2015),福建省傳播學會副秘書長,主持國家社科以及省部級課題10餘項,出版《華夏文明與傳播學本土化研究》《華夏傳播學引論》《中國近代科技傳播史》等著作20多部,在《國際新聞界》《現代傳播》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30餘篇,主編《中華文化與傳播研究》《華夏傳播研究》和《華夏文明傳播研究文庫》《兩岸關係與海峽傳播研究文庫》等多套叢書。
圖書目錄
總 序..................................................................................................................... 1
代序 本土之路三十年(邵培仁 姚錦雲)......................................... 9
上篇 傳播學本土化研究的階段、問題與反思
章 緒論....................................................................................................... 3
1.1研究問題緣起..................................... 3
1.2研究價值......................................... 4
1.3研究方法......................................... 5
第二章 “傳播學本土化”四十年研究進展與研究問題的提出..... 7
2.1
從萌發初期到發酵爭論期,相關研究逐漸深化,
整體趨勢表現為多元反思與重新思考............................... 7
2.2
傳播學學科化進程與本土化研究相互影響,幾代學者著力於
西方傳播學的系統整理,對本土化研究開展探索與反思.............. 10
2.3 對“傳播學本土化”基本問題的認知爭議較大,尚需釐清 14
2.4
論爭中逐步形成共識,問題集中在普遍—特殊,
西方—中國的矛盾與張力........................................ 18
2.5華夏傳播研究是集中體現“傳播學本土化”的重要成果之一 20
2.6 問題的提出及研究意義............................ 29
第三章 傳播學本土化研究的三個主要階段.......................................... 31
3.1伴隨意識形態對抗動機,偏重政治層面的萌發初期(1977—1992) 31
3.2 伴隨學術自覺,進入文化層面的發酵爭論期(1993—2008) 33
3.3
伴隨傳播話語權,摻雜政治動機的多元反思階段
(2008年—至今)....................................... 36
第四章 傳播學本土化研究的四個核心問題.......................................... 42
4.1 什麼是傳播學本土化?............................ 42
4.2 要不要進行傳播學本土化?........................ 59
4.3 為什麼進行傳播學本土化?........................ 60
4.4怎樣進行傳播學本土化?........................... 71
第五章 對“傳播學本土化”問題論爭的反思...................................... 96
5.1 從知識論層面,對本土化研究的基本問題進行多重反思 96
5.2 首先要明確我國傳播學本土化研究的目標究竟是什麼.. 100
5.3 正視傳播本土化研究中客觀存在的民族感............ 102
5.4 傳播學本土化的幾個主要層面...................... 104
5.5如何進行傳播學本土化?........................... 106
中篇 華夏傳播研究的歷史回顧
第六章 儒家傳播思想、傳播史與文學傳播(1996—2000).......... 113
6.1永恆的經典:儒家傳播思想與觀念研究............... 113
6.2特定時期傳播活動研究............................. 116
6.3 文學作品的傳播學解讀............................ 118
6.4 傳播史方面的研究與著書.......................... 120
6.5 餘論............................................ 120
第七章 華夏傳播研究的概念與理論建構求索(2001—2005)..... 122
7.1 2001—2005年傳播學研究概覽...................... 122
7.2華夏傳播研究的啟發之作........................... 123
7.3華夏傳播研究的方向............................... 124
7.4華夏傳播研究的未來............................... 129
第八章 華夏傳播媒介、活動、觀念、制度的綜合考察(2006—2010) 131
8.1中國古代傳播活動................................. 131
8.2中國古代傳播觀念................................. 134
8.3中國古代的新聞傳播活動........................... 136
8.4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137
8.5中國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 140
第九章 華夏傳播研究的進展、特徵及其未來展望(2011—2014) 143
9.1執拗的低音:華夏傳播研究在“傳播學本土化”方向中拓展 145
9.2滿園的春色:2011—2016年間華夏傳播研究的基本態勢. 149
9.3夯實的基礎:2011—2016年以來華夏傳播研究的基本特徵 160
9.4光明的未來:華夏傳播研究的發展方向............... 163
第十章 華夏傳播研究的理論建構與主體意識彰顯(2015).......... 174
10.1繼續推進以建構“華夏傳播理論”為目標的研究取向.. 175
10.2在傳播學學科反思中追問“華夏傳播研究”的主體性.. 177
10.3在歷史與現實的情境中重思中國傳統傳播現象與實踐.. 178
10.4華夏傳播研究日趨顯出新特點...................... 180
第十一章 華夏傳播研究:傳播話語權的建構視角(2016).......... 184
11.1在反思與對話中積極構建華夏傳播研究的主體性...... 186
11.2在歷史與現實的關照中自覺拓展“華夏傳播學”研究領域 188
11.3在傳統文化宏大背景下挖掘“儒釋道”文化中的傳播現象 192
11.4在跨文化傳播中建構華夏傳播學話語權.............. 193
第十二章
華夏傳播研究:構建中國特色傳播
話語體系的堅定初心(2017)............................................................. 198
12.1華夏傳播研究理論體系建構的堅定意識和積極行動.... 201
12.2區域文化的傳播研究:華夏傳播研究的學術增長點.... 207
12.3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研究:華夏傳播研究的時代召喚.... 209
12.4新媒體語境下中華文化傳播研究,華夏傳播研究的歷史機遇 212
下篇 華夏傳播研究的專題探討
第十三章 華夏情感傳播述評...................................................................... 217
13.1 華夏情感傳播的哲學思考與理論建構............... 218
13.2 華夏情感傳播的主體:古人的情感傳播觀念和現實啟示 221
13.3 華夏情感傳播的媒介:情感符號系統............... 227
13.4 華夏情感傳播的對象範疇:對外翻譯............... 233
13.5 華夏情感傳播的倫理效果:審美與情感教育體驗..... 235
13.6 華夏情感傳播的批評............................. 240
第十四章 華夏政治傳播述評...................................................................... 243
14.1中國政治傳播研究................................ 243
14.2 中國古代政治傳播研究........................... 244
第十五章 華夏說服傳播述評...................................................................... 252
15.1說服的技巧...................................... 253
15.2 說服傳播的特點................................. 259
第十六章 華夏民俗藝術傳播述評............................................................. 261
16.1 概念辨析與解讀................................. 261
16.2民俗藝術傳播要素分析............................ 263
16.3 民俗藝術的傳播環境嬗變......................... 268
16.4 民俗藝術與儒釋道文化........................... 268
第十七章 華夏古代報紙研究述評............................................................. 271
17.1中國古代官方報紙................................ 271
17.2 中國古代官報與小報的比較....................... 277
第十八章 華夏文明早期的傳播與融合述評.......................................... 280
18.1 華夏民族的起源................................. 281
18.2 華夏民族的演變................................. 282
18.3 先秦文明傳播與交流............................. 283
第十九章 華夏唐詩傳播研究述評............................................................. 287
19. 1 唐詩興起的原因及環境.......................... 287
19. 2唐詩的傳播方式................................. 290
19. 3 唐詩的傳播影響................................ 292
第二十章 華夏佛教傳播研究述評........................................................... 295
20.1 佛教傳播與翻譯................................. 295
20.2 佛教傳播與文學................................. 296
20.3 佛教傳播與音樂................................. 299
20.4 佛教傳播與建築................................. 301
20.5佛教傳播與藝術.................................. 303
20.6 佛教傳播與民俗活動............................. 305
第二十一章 絲綢之路的文化傳播研究述評.......................................... 307
21.1 絲路的前史研究................................. 308
21.2絲路的歷史變遷研究.............................. 308
21.3 絲綢之路上的文化傳播........................... 312
參考文獻................................................................................................................ 315
後記..........................................................................................................................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