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社區(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轄社區)

光明社區(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轄社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光明社區,隸屬於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位於東城街道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8千米。與等水嶺、小洞、橫嶺和舊錫邊村為鄰。2015年末,光明社區戶籍人口1452人。

清朝,屬東莞縣捕廳。1987年,屬東莞市附城街道光明管理區。2002年,屬東城區光明社區。

2015年,光明社區有規模企業36家,廠房、宿舍13.12萬平方米,集體經濟總收入1946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銀行存款利息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光明社區
  • 行政區類別:居民社區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
  • 地理位置東城街道南部
  • 電話區號:0769
  • 郵政編碼:523900
  • 人口數量:1452 人(截至2015年末戶籍人口)
  • 車牌代碼:粵S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人口,經濟,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歷史文化,著名人物,地方特產,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清朝,屬東莞縣捕廳。
民國時期,屬同沙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第二區同沙鄉。
1953年,屬第一區同沙鄉。
1958年,屬附城人民公社同沙大隊。
1983年,屬附城區光明鄉。
1987年,屬東莞市附城街道光明管理區。
2002年,屬東城區光明社區。

行政區劃

光明社區為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轄社區,行政區劃代碼為441900003019。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光明社區,位於東城街道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8千米。與等水嶺、小洞、橫嶺和舊錫邊村為鄰。
光明社區

地形地貌

光明社區坐落在丘陵地帶,內有牛仔嶺,海拔約50米。

人口

光明社區世居村民主要姓氏為黃、溫、鄧。村中還有謝、陳、胡、李、高、熊、朱等姓。2015年末,戶籍人口1452人,其中男731人,女721人;80歲以上41人,最年長者99歲(女);海外留學人員1人。外來暫住人口32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人。

經濟

光明社區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植花生、甘蔗、荔枝、龍眼、番薯等。改革開放初期,村中有魚苗養殖及糧油、採石加工。改革開放後引進“三來一補”企業,經營電子、皮具、家具等。2015年,光明社區有規模企業36家,廠房、宿舍13.12萬平方米,集體經濟總收入1946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銀行存款利息等。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5年末,光明社區有國小1所(光明國小,6個年級,120個班,在校學生6000餘人,教職工600餘人),幼稚園1所(光明幼稚園,在園幼兒615人,教職工63人)。

文化事業

2015年末,光明社區有籃球場3個,光明文化廣場1個,光明公園1座,老人活動中心1個,農家書屋(附電子閱覽室)1個(藏書約3000冊)。

基礎設施

20世紀80年代末,光明社區通電,90年代末,通自來水、通電話,2000年前後全村實現水泥硬底、通網際網路。

交通運輸

光明社區有縣道八一路、五環路,鄉道光明路經過該村。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光明社區因1976年古塘壘村與譚頭村從同沙大隊析出另立大隊而取名“光明村”。曾用名“梁家村”,別名“古塘壘”。
  • 本地方言
光明社區村民皆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東莞東城話。
  • 古樹
2004年6月,光明社區有4棵400餘年的細葉榕被評為國家二級古樹。在光明村南面曾有約300畝花崗岩石,已所剩無幾。
  • 傳統民居
光明社區中有28座青磚瓦房,建於清朝,占地面積150平方米。還有紅磚瓦房,建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占地面積約900平方米,空置。存宗祠2座,黃氏宗祠始建於明朝,占地面積330平方米;謝氏宗祠始建於明朝,重修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占地面積100平方米。存古井2口,黃屋井始建於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重修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溫屋井始建於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重修於1995年。
石出水大仙廟,始建於明朝,重建於2013年,供奉大仙。
  • 民俗文化
光明社區每年春節、清明、重陽及每月初一、十五,村中老人、婦女自發購買水果香燭前去拜祭。
  • 歷史事件
民國四年(1915年),光明村民與橫嶺村民因農田用水發生械鬥,參斗者400多人,動用土炮1門,無傷亡。
1977年,由同沙大隊分出來成立光明社區。1989年7月22日,光明村經過市人民政府同意,補劃為老區村莊。
1993年,光明村遭受颱風暴雨襲擊,市場房屋被淹,受災面積達十餘畝。
  • 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黃姓入村80年左右,黃姓五房有一個叫黃石田的人,家境貧窮,夫妻二人以挑擔為生,常年為人做苦力以賺取工錢。夫妻二人心地善良,雖然日子過得緊卻樂意助人,受人敬重,都稱之為石田叔。有一日石田叔在挑擔回來途中,烏雲密布,突然被一陣狂風吹倒在一處水溝旁,正要起身時手摸到一個大壇,出於好奇打開了蓋子,發現裡面全是銀子,於是把這些銀子拿回家悄悄地存放起來,並沒有讓妻子知道。說來也巧,不久妻子也在同一個地方撿到一壇銀子,也是悄悄地存放起來。若干年後,石田叔老了不能挑擔了,就把銀子拿出來建造了一個大院子,傳說這院子規模非常大,據說單門就有99個。街坊鄰居都很好奇,不知其詳。原來石田叔是要建一個大書院供後代人讀書,不要像自己一樣挑擔為生。數年後院落建成,成為當地有名的書院,刻有“大書坊”匾額高懸門口,並配有“詩書明教,忠厚良徒”楹聯。後來人們為了紀念石田叔,將大書坊改為“石田祖”。

著名人物

黃富祥(1917—1949年),烈士,曾為粵贛湘邊縱隊三團戰士。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在大嶺山大環村參加對國民黨軍隊的戰鬥時犧牲。

地方特產

光明社區特色農產品有荔枝、龍眼;特色傳統食品有艾角、粽子、鵝腸。

榮譽稱號

2008年12月,光明社區被廣東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授予“廣東省衛生村”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