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道墨理想社會思想研究》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胥仕元
基本介紹
- ISBN:9787010188379
- 作者:胥仕元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5月1日
- 頁數:318
《先秦儒道墨理想社會思想研究》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胥仕元
《先秦儒道墨理想社會思想研究》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胥仕元內容簡介先秦儒道墨理想社會思想,是中國思想家對理想社會的最初探索。孔子提出“天下有道”,孟子主張“王道”,荀子提出“王制”社會,形成了儒家理想社會思想的基...
《先秦兩漢儒道理想人格之情、才、德思想研究》是2024年長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曼源。內容簡介 對於理想人格應有的具體質素而言,學界目前可見關於情、才、德中某一方面的研究,但人格進行研究的成果則少有。故此,為對先秦兩漢儒道理想人格之具體質素進行更加形象中,分別對先秦兩漢儒家理想人格的情與性、智與...
研究領域有中外政治思想、政治哲學、行政倫理等。兼任中國政治思想研究會理事。在國內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出版專著三部,即《先秦儒道墨理想社會思想研究》(2018),《殷周秦漢國家治理思想及其工具性價值研究》(2015),《秦漢之際禮治與禮學研究》(2013)。主持河北省社科基金課題三項。李宏亮,男,1998.9-...
第三章 樂教特徵及儒道之爭 第一節 樂與樂教的歷史考察 第二節 關於樂教的爭鳴 一 樂教內涵問題的論爭 二 對樂教功用的不同理解 第三節 儒與道——兩種美育理論的評判 一 自然美與教育 二 藝術美與教育 三 社會美與教育 第四章 理想人格的培養 第一節 時代背景與思想基...
《先秦儒道本體論研究》是2021年1月1日巴蜀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先亮。內容簡介 “本體”在中國語言文化中涉及事物的主體或自身以及事物的來源、根源、原因等方面。作為中國哲學核心內容的本體論充滿著生命色彩。對人的本性或者人之所以為人的充足理由的確證構成中國哲學本體論對一切實在追問的思想核心。就先秦儒道...
但魏晉以來,在玄學思潮中曾自覺爭論過“儒道異同”問題,而大體歸宿於“儒嘎產綜”或“將無同”,力圖論證“自然”和“名教”的統一,從整體學派的形式上實現孺、道綜家兼容式的互補。這種互補,還有其現實的社會基礎,中國封建社會中的士人一直有在朝和在野之分,每個人有所謂窮達、出處、躋身廟堂或退處山林之...
《先秦儒道論稿》是2020年4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世舜。內容簡介 《先秦儒道論稿》選錄了作者近三十年所發表的主要學術論文,涉及四個方面的內容。“《尚書》研究”以儒家民本思想為準繩,認為《古文尚書》二十五篇保存了“原始儒家”重民、養民的真精神,並非偽書。伏生《尚書大傳》在《尚書...
以後,三教融合而形成宋明道學新思潮,無論是周、鄒、程、朱一系(所謂“朱子道”,乃指此系思想多所承襲於道家及道教思想),或陸、王一系(所謂“陸子禪”,乃指此系思想多來自禪宗而中國禪宗思想實直承莊學),從理論思維的內容上實現了深層次的儒道互補。這種互補,還有其現實的社會基礎,中國封建社會中的士人...
來源於《易經》。《童子問易》通過《保訓》篇講舜“測陰陽之物,鹹順不逆”等新證,“將重卦之人鎖定舜帝”。孔子觀《周易》之德義,把舜帝之中道思想發展為德道思想。西周的《尚書》《詩經》在孔子時代已經成為包括孔子在內的人們所依憑的文化經典。當時儒道兩家學派有個明顯的共同趨勢就是道家往下層社會發展成...
22. 《周易與儒道墨》張立文著,東大圖書公司,1991.23. 《傳統學引論》張立文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24. 《玄境 道學與中國文化》張立文主編,人民出版社,1996.25. 《中國近代新學的展開》張立文著,東大圖書公司,1991.26. 《和諧、和合的中華哲學資源》張立文著,《中國哲學年鑑》2007.27. 《弘揚中華...
墨子環境思想與現代社會發展 墨子思想對中學生思想教育的啟迪 墨子教育思想對現代素質教育的啟示 墨子軍事科技思想特點淺析 墨子人本思想的結構 墨子生死觀芻議——兼與儒道二家比較 論《九章算術》劉徽注對墨家邏輯 的繼承與發展 墨子與禮樂傳統 先秦儒墨學說的異質性特徵分析 墨子的憂患意識 墨子兼愛思想的罪犯改造價值...
第二章墨家思想的淵源 第一節墨家思想主要源於戰國時代社會現實及地域文化 一、戰國時代社會現實與墨家思想形成 二、地域文化與墨家學派 第二節墨家思想源於早期儒道思想的一些因素 一、老子思想與墨家思想 二、孔子思想與墨家思想 第三節墨家思想源於古之文化傳統 一、古者聖王之事與墨家思想 二、詩之“聖王之治道...
第六節“六藝”教育與西周貴族的教育思想 第二章 先秦儒家的教育思想 第一節 儒與儒家學派 第二節 孔丘的教育思想 一、“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教育與人的發展 二、“庶、富、教”――教育與社會的發展 三、“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教育自身的 發展規律 第三節 孟軻的教育思想 一、“...
同時,荀子作為先秦諸子和儒家各派學說的集大成者,他那廣采各家學說之長的學風,對漢初思想的開展也有很大的影響。當時儒道兩家學派有個明顯的共同趨勢就是道家往下層社會發展成民間道教;而儒家則在上層社會發展成了廟堂儒教。“儒學”、“儒家”、“儒教”這些概念要分清。儒學作為一種學說,儒家作為一個階層,...
認為,義利問題表現為義利活動、義利關係、義利論;先秦義利論是中華民族確立民族價值導向的早期階段,對中國傳統義利論、傳統文化、傳統社會都有奠基性作用;其理論形態,是儒墨之爭、儒道互補、儒表法里;其特質,是儒家義利論代表的“先義後利-以義為利”雙重結構;其共性,是重公利。代表作:“先秦儒墨道法義利...
魏晉南北朝承接兩漢餘緒,增添了新的人學品種,這就是儒道合一的特殊品種——玄學的人論和列子縱慾主義的人論;同時,又在道教、佛教人學方面有所深化。比較而言,這一時期儒學的一統天下打破了,思想的禁錮鬆動了,中國文化第一次與外來佛教文化大交流,人學思想界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躍局面。玄學的人論,前後有...
宋及清,主流政治思想是所謂的宋明理學,表明了儒道佛三家的合流。宋明理學是一個人的心性修養為其主要核心思想,但同時堅持儒家的經世理念。宋儒把個人道德修養放在核心,正符合儒學“格物、致和、正心、誠意、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要求。晚清打破了“以農為本”的傳統主張,經濟上提出了“工商皆本”,政治上...
有無的爭論引申到社會問題,就形成了名教與自然關係問題的討論。王弼從“以無為本”出發提出“名教出於自然”,為名教的合理性提出了新的理論根據。向秀主張“以儒道為一”,郭象進而提出名教即自然,自然即名教,有聖人“游外(崇名教)冥內(任自然)”之說。嵇康、阮籍則強調名教不符合人的自然本性,提出“越...
1、先秦“無為”思想簡論 湖南師大學報1986年第2期 2、漢代“無為”思想簡論 湖南師大學報1987年第5期 3、孔子老子的“無為”思想之異同及其影響 中國哲學史研究,1987年第4期,收入李景明、唐明貴主編之《儒道比較研究》論文集,中華書局2003年出版 4、論兩漢的“賢人失志之賦” 中國文學研究1987年第3期 ...
首次在先秦哲學部分摻入了近二十多年來兩岸中國哲學研究的聚焦點之一:儒道兩家出土文獻的新材料。在南北朝及隋唐部分紹述了儒學的梗概。在宋元明清的理學方面補充了一般中國哲學史著作中所鮮見的南宋永嘉事功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葉適以及元代理學的風貌。在當代中國哲學方面選取了兩岸學界的代表性人物予以專篇論述,使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