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丁帆的《先生素描》,以個人生活和親歷為基礎,為35位“先生”即現代知識分子“立傳”。這些先生大體上分為兩類:一類是給作者傳道授業的老師;另一類是跟他有過交往、受其“私淑”影響的先生。這35位先生,個個堪稱現當代文學領域中的大師級人物。丁帆一方面著力寫出他們身上的文人“風骨”即“學人的人格”;另一方面又儘量展示五四精神血脈在他們這一代知識分子身上的傳承。儘管他們生活在特殊的時代,但他們卻有著共同的底色:用知識分子的良知堅守自我,同時傳遞著薪火。在丁帆的“素描”里,沒有宏大敘事或空泛的讚美,有的是率性的表達、真情的流露和真實的描寫。
作品目錄
第一輯 山高水長 先生素描(一):揚州師院的先生們 先生素描(二):中文系“三陳(程)” 先生素描(三):現代文學的“三駕馬車” 先生素描(四):學界文評“雙星” 先生素描(五):潘旭瀾先生素描 先生素描(六):章培恆先生素描(上) 先生素描(七):章培恆先生素描(下) 先生素描(八):告別不了的“何老別”——何西來先生素描 先生素描(九):我的國中老師 先生素描(十):鄉村先生素描 先生素描(十一):“你哪裡是什麼‘右派’,就是驕傲”——劉紹棠先生側記 先生素描(十二):你的靈魂 你的外貌 | 第二輯 勘破風雲 寵辱不驚 勘破風雲 啟蒙是啟蒙者的悲劇 那雙炯炯有神的目光 為何尋覓知識分子獨立人格的舊影——序《蔣公的面子》 豁蒙樓上話豁蒙 那年我的朝內大街166號 “但得酒中趣,飲者留其名”的文狐 梭羅:把世界留給黑暗和我 |
作品鑑賞
作為一個有強烈人文情懷的知識分子,丁帆一直在追尋和張揚知識分子精神。其散文集《先生素描》就明確傳達出對這一精神血脈的傳承願望。這種傳承的典型體現,是對現代知識分子精神品格的揄揚和品鑑。現代中國知識分子接受了“五四”新文化的洗禮,其精神中既有現代文明的素質,又有優秀傳統文化的特徵。《先生素描》以個人生活回憶為基礎,記述的多是現代知識分子,所褒揚的知識分子精神也主要包含這兩重因素。對於何為知識分子精神,作品中的一篇文章有這樣的闡釋:“光明正大做人,認認真真辦事。”概括來說,就是對自我獨立性的堅持。作品褒揚的人物精神有多種內涵:諸如崇高的學術品格,敢於直言的勇氣,以及對內心高潔的持守等。其中的共同精神應該就是獨立思考下的不盲從和敢于堅持,還有就是優秀的個人品格。如對學術事業的執著,為人的正直,以及對友誼的堅貞;如艱難中的相濡以沫,成功後的不改初心等。也許是考慮到在社會大眾眼中,知識分子群體是以一個個具體的人而存在,個人人品直接關係著知識分子的精神狀貌,因此,作品中的精神品格沒有理念化,而是密切聯繫著人物的生活遭際,在細緻的生活故事中展示出來。
《先生素描》所描繪的知識分子涉及多個年齡和多種身份,各人的人生遭際、社會地位和學術成就也有較大差異,但作者始終關注他們的精神世界,或者說始終以一把精神的標尺丈量他們的人生價值。在這一標尺之下,世俗的成功遠不是主要的,精神的持守、人格的完善才至為關鍵。在這一褒貶之中,作者對精神的傳承態勢躍然紙上。精神的傳承,既是對前人的揄揚,也需要自身的承接。《先生素描》正是如此。作者在書寫中灌注著強烈的人文氣息,知識分子精神蘊含其中。作品的自我反思意識非常強烈。作者既是追憶故人,也時時在思考歷史,反思自己和知識分子這個群體。他不只是將批判的筆觸對準他人,同時也對準自我,對準自己所在的群體和社會歷史,其中不乏尖銳的揭露和警示。作者的人物評判既有明確的堅持,又包含著理解和寬容。同時,無論是懷人還是記事,都滲透著對人性的關懷和尊重。其自然之中蘊含懇切,真誠之中盡顯深情,既顯示作者悲憫仁厚之心,又使作品滲透出內在的人文感染力量。
丁帆出生於20世紀50年代初,在當代學者的代際劃分中,屬於承先啟後的中生代。他的豐富人生經歷,也使他接觸到很多老一代知識分子,見識到不同的人物和人生。由於作品所書寫的人物大多與江蘇有關,所以在客觀上,它展示了江蘇現代知識分子的精神血脈歷史,或者說是一幅縮微版的江蘇知識分子精神譜系圖。一葉知秋,作品所記的人物範圍雖然有限,但它的典型價值卻毋庸置疑。也就是說,作品對歷史的記敘,雖然屬於個人,客觀上卻具有歷史傳承和時代警世的意義。作為一本散文集,《先生素描》一書的文采也頗可稱道,特別是其中的多個細節描畫,更是精彩傳神,讓人過目難忘。這些細節除了體現出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力,還因為它們已經深深印刻在作者的腦海中,難以磨滅。這部作品其實不只是對人物言談細節的簡單回憶,而且是前輩知識分子精神氣息滲透在丁帆的血脈中,作為先生的自身精神不自覺地“流淌”出來。這應該是最自然也最深刻的精神傳承了。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0年11月8日,《先生素描》入圍2020花地文學榜散文年度榜單。
2021年4月23日,《先生素描》獲得第十屆南京圖書館陶風圖書獎。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丁帆,男,1952年出生於蘇州,現為南京大學中國新文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南京大學學位委員會委員、南京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會中文學科組第四、五屆評審委員,國家社科項目評議組成員、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學會會長、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中國現代文學叢刊》主編、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揚子江評論》主編、江蘇省學位委員會委員、江蘇省中國現代文學學會會長。論著有《
中國鄉土小說史》《
文學的玄覽》《十七年文學:人與“自我”的失落》《
中國大陸與台灣鄉土小說比較史論》《
重回五四起跑線》《
中國西部現代文學史》《
文化批判的審美價值坐標》《中國新文學史》《文學史與知識分子的價值》《中國新世紀鄉土小說轉型研究》《尋覓知識分子的良知》《“頌歌”與“戰歌”的時代》等著作二十餘種。散文隨筆集有《江南士子悲歌錄》《
夕陽帆影》《枕石觀雲》《
知識分子的幽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