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室缺EVC基因突變iPS系的建立及分子遺傳機制研究》是依託南昌大學,由曹青擔任項目負責人的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先天性室缺EVC基因突變iPS系的建立及分子遺傳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曹青
- 依託單位:南昌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室缺是發病率最高的先天性心臟病,近年來國內外研究發現遺傳因素與先心病發生密切相關。我們前期研究發現單純室缺患者已知致病基因EVC的兩個新的突變,但EVC在人類胚胎髮育早期原始生心祖細胞發育中的作用機制目前尚不明確。受倫理等因素制約,以往對人類先天心臟病尤其是揭示先心病基因型和臨床表型的相關性的研究很難做到疾病及種屬特異性。為了研究EVC在人類室缺發病中的作用機制,本課題擬收集攜帶突變基因患者的皮膚細胞,建立疾病特異性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系,並誘導為心肌細胞;通過對EVC基因進行siRNA干擾,再恢復野生型EVC基因的表達,觀察iPS細胞及定向分化的心肌細胞的生物學活性及下游蛋白表達,研究EVC影響參與生心祖細胞特化發育的相關轉錄因子BMP-2,BMP-4,FGF2的表達情況,探明EVC在胚胎早期調節心血管特化發育的信號通路中的作用,為將來探索室缺新的干預措施提供有價值的理論依據。
結題摘要
以往對人類先心病或遺傳性心臟病的研究工作多數利用動物模型(如轉基因動物)或現有其他組織細胞株,但缺乏人類先心病疾病特異性,iPS為這類疾病研究的模型提供了可行的平台。本課題選擇室缺患者為研究對象,收集獲得EVC基因突變室缺患者尿液細胞,培養並誘導(再編程)為iPS細胞;利用iPS細胞多向分化潛能的特性,將其定向分化為有功能的心肌細胞,對室缺的發病機制進行探索。在本課題研究中,我們最佳化了iPS培養及心肌分化方法,建立了攜帶突變基因的iPS細胞系;並誘導分化成心肌細胞;通過探索EVC基因在影響原始心管發育信號通路中的作用,研究並發現EVC突變下調Hh通路活性的作用。利用iPS對先心病致病基因及易感基因進行發病機理的探索。解決了人類心臟細胞及標本來源的局限,避開了ESC建系的倫理問題,可實現先心病疾病發生的個體特異性,可為將來實現先心病治療個體化研究尋找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