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繩文時代
- 外文名:じょうもんじだい
- 所處時代:日本石器時代後期
- 代表文化:貝冢文化
- 起始時間:公元前12000年
- 結束時間:公元前300年
- 所處地區:日本列島
歷史沿革,時期列表,草創時期,早期,前期,中期,後期,晚期,出土遺蹟,村落,陶器,墓葬,生產方式,社會類型,
歷史沿革
繩文時代是日本舊石器時代後期,於公元前12000年開始,到公元前300年結束,這是一個使用繩文式陶器的時代。包括繩文人的生活、製造磨製石器的技術、陶器的使用、狩獵採集經濟的發展、定居的形成等內容。
這段時期地質年代上屬於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的時期,這是日本列島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相當於世界史上的中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繩文時代與舊石器時代的不同點在於:陶器的出現、豎穴住宅的普及、以及貝冢的外形等等。
由於地域間的差別很大,關於繩文時代的結束時間尚有很多爭論,但一般都以彌生文化的出現(以定型的水田耕作為特徵)來宣告繩文時代的終結。此外,在沖繩縣又有貝冢時代前期、貝冢時代後期。前期相當於繩文時代,後期則是指彌生時代到平安時代。北海道和東北地區則還有續繩文時代(約公元前3世紀~公元7世紀)。
“繩文”一詞來源於美國動物學家摩斯關於大森貝冢陶器發掘的報告。1877年(明治10年)摩斯對東京的大森貝冢進行了科學的調查研究。谷田部良吉將它翻譯為“索紋陶器”,後由白井光太郎改為“繩紋陶器”,接著又有了今天的“繩文陶器”之稱呼。二戰後才開始使用“繩文時代”這個詞。但佐木真仍鐘情於這個詞的原意,繼續使用“繩紋”。繩文人被外來民族征服後,彌生時代來臨。
時期列表
草創時期
<繩紋時期的開始>(約1萬5,000 - 1萬2,000年前)
在上個冰期之前的大約20,000年的峰值之後,全球變暖開始了。但是,大約13,000年前,最後一個冰川期稱為晚期冰川期,自10,000年前的氣候以來,寒冷的季節和溫暖的季節在幾百年來交換了下來,並且在短時間內發生了突然的劇烈環境變化,在此之前,針葉林覆蓋了整個群島,但落葉的闊葉林從日本西南部沿太平洋沿岸增加並擴展,北海道除外。
該島的大部分地區被落葉和落葉森林所覆蓋。諸如櫟屬,山毛櫸屬和栗子屬的堅果已經生長。此外,由於全球變暖,植被的變化使猛ma象,馴鹿和大型哺乳動物(如瑙曼的大象和大尾鹿)的棲息地惡化,到那時,這些大型哺乳動物幾乎已經從日本群島中消失了,指出了這一早期階段的特徵。
短時間內出現了許多新工具,例如,在粗陶器組中,有大的拋光石斧,石矛,種植刀片,具有三角形橫截面的金字塔,半月粗陶器,有形利器,箭磨機,石頭寶石等。出現在期間。不再使用的石材工具和新出現的石材工具已被迅速更換。
創業初期,石材工具的組合因地點而異,針對氣候變化引起的植被,動物群和海岸線運動等環境變化,陸續開發了這些工具。以三種新的生計系統為基礎,大大提高了生產率:狩獵,植物收集和捕魚。
早期
早期時間(約1萬2,000 - 7,000年前)
日本群島的舊石器時代的人是大型哺乳動物(例如麋鹿,矢牛,野牛,瑙曼象和大角鹿)和中小型動物,哺乳動物(梅花鹿,野豬,badge,野兔等)是狩獵的目標。大型哺乳動物根據季節而廣泛遷徙,由於重複發生,舊石器時代的人們在追求營地生活的同時也經常搬家。殺死地點,街區,礫石組,在日本群島上已經發現了成千上萬個木炭集中的地方,但是很少發現具有坑式住宅等設施的考古遺址。
直到更新世末期,舊石器時代的人們在露營和休閒生活中都有很多重複的流動生活,和舊石器時代從繩紋時期過渡到繩紋時期的初期,人們暫時居住在特定地方的半定居生活,定居生活出現在繩紋早期。在鹿兒島市的神谷山遺址(繩文早期),有16座坑房,33個煙道爐孔,已檢測到17個岩石集合。該站點與Seraeyama站點和Maeda站點在早期是不同的,並且坑式住宅的數量已顯著增加,並且住宅的數量已擴大,重疊的房屋,這些房屋和其他遺蹟位於中央廣場周圍,在鹿兒島縣霧島市的上野原遺址,幾乎與神樂山遺址同時,發現了許多遺骸,包括46座坑房。其中13個是由於它被櫻島的火山灰覆蓋,因此可以假定它同時存在。這13座建築物呈半圓形排列
因此,很可能在早期就已經形成了規模相當大的定居村莊,在繩文時代初期的上半年,坑房在關東地區最為突出。迄今為止,在65個考古遺址中,已發現300處住所,數量為300處。
它超出了山脊。在東京府中市的武藏台遺址中,這是其中最大的一個,發現有24個坑式住所,並且大量坑呈半環形排列。
在關東早期和九州南部的考古遺址中,石制食物板,石頭,石頭,加熱工具以及用於熱處理工具的陶器的規模不斷擴大,被挖掘的人數也在增加,可以預見,以植物為基礎的食物,尤其是堅果,是久坐生活中食物的中心,為了在關東地區南部定居,相信不僅釣魚活動而且釣魚活動也起著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從北海道函館市的中野B遺址向北看,在繩文時代初期有500多個坑式住所,很多坑式住所,坑窪和坑,挖掘出了大量的陶器,石盤,拋光石,隕石,石重等,數量已達40萬。位於面對津輕海峽的高原上,
據認為,捕魚活動是積極開展的,可以管理長期定居生活,此外,靜岡縣富士宮市的若宮遺址是東海地區的早期定居村莊,擁有大量遺骸,例如28座坑房以及18,000個陶器和石器。
關於這一點的挖掘。該遺址與其他早期遺址的主要區別在於,已挖掘了用於狩獵的2,168個石膽。位於富士山腳下,在這個考古現場,形成了許多山脊,並且舌狀的高原是連續的,這是哺乳動物適宜居住的地方。換句話說,在若宮遺址,由於祝福和獵物,定居的條件很可能得以解決。
從移動生活到久坐不動的生活帶來了另一項重大變化,從植物蛋白石分析的結果中發現了這種變化。
人們暫時居住的半永久性生活方式並沒有導致周邊地區的發展,但是繩紋時期的人們開始定居,通過開放周邊地區的落葉林和落葉林,我們將為栗子和核桃樹等次生林(次生植被)提供環境,它是隨著定居點的發展,繩紋人還影響了所謂的灌木叢,在定居點周圍被稱為林木植物。蕨菜,發條,胡桃,碎屑,
在次生森林環境中,有用的植物很容易生長,這些有用的植物是繩紋人的主要和穩定的食物資源,例如山藥和貴族,從遺址挖掘出的文物得知,繩紋時期的大多數建築材料和燃料材料都是栗子。
前期
繩文時代前期(約7,000 - 5,500年前),分布日本群島建立了九個文化區。
【石狩低地東部的北海道】
以針葉樹(例如松本和虎松)為主的地區。與其他地區的最大不同是七葉樹和栗子不分布。海獅,海豹,
海狗是一種冷流型海獸,數量很多,並且已經開發了旋轉魚叉來捕獲它們。
【北海道西南部和東北北部】
與石狩低地的東部不同,植被是落葉林地帶。積極開展了諸如鋸齒櫟(Quercus serrata),鋸齒櫟(Quercus serrata),核桃,栗子和七葉樹之類的堅果的收集工作。
旋轉的魚叉也捕獲了海獸,但是也進行了羚羊和野豬等狩獵地哺乳動物,這與石狩東部不同。
【北東北】
主要使用梅花鹿和野豬作為動物食品,以及skip魚,鮪魚,鯊魚和海豚。與前兩個不同,這句話
由於近海地區盛行暖流,因此未進行冷海海上狩獵。
【關東】
該文化區的特色是常綠森林區的植物性食物和內灣的漁業,尤其是整個日本群島約有60%的貝殼冢
是一回事鹿和野豬是主要的陸生動物性食品。除了從海里收集蛤and和蛤s外,他們還吃了很多鱸魚和黑鯛。
這些海產品被捕獲在內灣中,並使用以陶器為重物的網進行捕魚。
【北陸】
鹿,野豬和黑熊是狩獵的主要目標。植被是落葉闊葉樹(歐洲七葉樹,日本橡樹),由於降雪量大,房屋很大
【東海/ Koshin】
狩獵的目標是鹿和野豬,植被是落葉闊葉樹,但是山藥和百合的根也被用作食物。特點之一是使用造石的石斧。
【北陸,近畿,伊勢灣沿岸,中國,四國,武岑,豐後】
狩獵的目標是鹿和野豬,植被包括落葉闊葉樹和落葉樹(Sii,橡樹)。在捕魚方面,削減石頭的重量(通過加工石頭製成的淨重)
可以認為這是由於關東的陶器重量技術的普及。
【九州(不包括本真和文戈)】
狩獵目標是鹿和野豬。植被是常綠森林帶。最大的特點是在九州和朝鮮半島之間的群島上進行的遠洋捕魚活動,西北九州型釣魚鉤和石鋸是特色漁具。組合式釣魚鉤是將多個成員綁在一起的大型釣魚鉤,同樣的想法很古老。
曾在玻里尼西亞使用,但在該文化地區,它與朝鮮半島東海岸的Osanuri型釣魚鉤部分重疊,九州南部
在繩文時代早期結束時,發生了大規模的Kikai破火山口噴發,造成了毀滅性破壞,人們認為這幾乎是殲滅了。
【托卡拉群島南部】
植被位於常綠森林地區。海龜和儒艮可以作為動物蛋白食用。它還具有在珊瑚礁中釣魚的功能,
貝殼(例如大蛤和珍珠貝)被用作網捕魚的重物。還與九州文化區進行了交流。
關於這九個文化區域之間的關係,而不是繩文文化的一個文化區域內的差異,是``一個共享相同發展方向的獨立區域''渡邊誠指出,應將其視為“文化”。也就是說,所有這些文化都有一個共同但略有不同的細節,每個文化區都沒有選擇一套要素,而是選擇並擁有與每個地區的環境條件相匹配的幾種文化要素。
中期
繩文時代中期(約5,500 - 4,500年前)
後期
繩文時代後期(約4,500 - 3,300年前)
晚期
繩文時代晚期(約3,300 - 2,800年前)
出土遺蹟
村落
繩文時期遺蹟特多,三內丸山遺蹟是日本所發現規模最大的繩文村落古蹟,大量出土的陶器和陶俑表面上有繩索圖案,故稱為繩文時代。這時代產生的文化稱繩文文化。繩文時代的生活方式是以狩獵採集為主,武器是弓箭,遺蹟中可發現埋葬的狗墳。
日本列島南端的長崎縣的福井洞穴、泉福寺洞穴到本州東北的小瀨則洞穴,均反映出當時日本列島居民已經處於母系氏族公社階段,居民多擇沿海地帶山岩洞穴或豎穴而居,利用弓箭通過採集和漁獵為主要的生產活動維繫氏族生活。在北海道與日本東北地區,以及琉球列島則保持擦文文化與貝冢文化。
在日本西部福岡縣的板付遺址發現繩文晚期種植水稻的水田遺址。
陶器
繩文陶器延續數千年,直至彌生式陶器出現的公元前3世紀。考古學界將繩文時代劃分為前期、中期、後期和晚期4個階段。從遍及全國各地的繩文陶器來看,前期多為尖底缽,中期以後趨向平底深缽,後期和晚期造型富於變化,出現了瓮型皿、圓筒形皿以及土瓶、土碗等用品。陶器色彩多為深褐色或紅褐色,表面圖案基調為繩文式花紋。此外,繩文晚期,日本東北地方還出現了黑陶器,陶胎薄而輕,表面經過研磨呈黑色,造型挺秀俊美,體現出新時期早、中、晚不同時期的審美觀。對土陶器的用途分析使我們得知,繩文時代的土陶器除作為飲食器具和貯藏事物的器具之外,還被用來宗教祭祀和喪葬。
繩文陶器的多樣性是以識別時代差與地域差為基準的,從這個方面來說繩文陶器的多樣性才是有意義的。從陶器型式上的區分來看,繩文時代可分為草創期、早期、前期、中期、後期、晚期6個時期。在最初的研究中,只分為前、中、後3個時期,後隨著資料的增加和研究的深入又加入早期、晚期,最後還添加了草創期。這種時期區分只是為了反映陶器的式樣變換,所謂的中期並不是指繩文時代的中間期。從繩文人的職業以及文化內容等也可以劃分時代,但一般仍是以慣用的土器式樣變化時期作為繩文時代的時期劃分。
草創期這個時期陶器上還沒有使用繩紋,只有所謂隆線紋陶器和爪形紋陶器。它們與以後的繩文陶器大相逕庭。這對於研究繩文文化的產生,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早期以捻線紋、刻板型紋、無紋、貝殼紋等陶器群為代表,這些名字是根據陶器表面留下的花紋而起的。捻線紋陶器不僅大量存在於關東地方,並幾乎遍布全國,但刻板型紋陶器只分布在九州到關東之間,東北地方沒有。這說明除了時代不同以外,文化圈也不相同。另外,這些陶器是尖底深缽形的,這點和歐洲最早的陶器形狀有共通之處。
前期陶器在胎土中摻有機物纖維,形狀上也由尖底改為平底或高底深缽狀,從花紋上也可看出繩紋十分發達。
中期是日本石器時代的黃金時代,其具有代表性的陶器是勝坂式陶器。這種陶器壁厚,形狀多為筒形、深缽形,器口邊緣格外突出,帶有裝飾把手,表面有雄渾的隆起紋,纏以黏土繩,在整體上給人以雄渾、壯觀的感覺。但這大都出土於關東到中部山嶽地帶,北海道和東北的陶器雖也有隆起的花紋,卻沒這么複雜,西部的陶器則沒有隆起的花紋。
後期的器形變得纖細,增加了帶有注口、台座等異形陶器,而且精緻裝飾品與粗製什器有了明顯的區分。晚期陶器在東北地方以帶有美麗裝飾的龜岡式陶器為代表,在西日本則盛行無紋陶器。
墓葬
即將死者手足關節摺疊埋葬的葬儀方式,以埋葬的姿勢分為仰臥屈葬、橫臥屈葬、俯臥屈葬,以及座位屈葬。關於以屈葬的方式來埋葬的理由說法有很多種:節約墓穴挖掘的勞動力、以形似嬰兒的姿勢下葬來祈求再生、用死者的靈魂來保佑生者等等。一般認為,此種掩埋方式源於對死亡的恐懼,是把生命的結束看做魔鬼作祟使人生病乃至死亡的結果,對魔鬼與死亡的敬畏又引申為對死者的懼怕,導致了對故人的防範心理。所以,屈葬屬於一種防止死亡者靈魂作祟而向外飄逸的咒法。
生產方式
繩紋時代,日本民族的主要生產工具仍以石器為主,金屬器尚未出現。在繩紋早期多見打制的石斧、石鏃、石拖等。“擦截石斧”在北海道和東北地方開始出現。繩紋時代前期還是打制石器占多數,至繩紋時代中期磨製石器逐漸增多。關東、中部地區在繩紋前期和中期流行棒狀磨製石斧;繩紋後期和晚期盛行磨製的“定角石斧”。
日本原生的農業,可以上溯到繩文時代前期,即6500年前,在長期採摘植物的基礎上,繩文時代中期的人們已經懂得播種多種野生的植物,以滿足隨著人口增加而日益增長的食物需求。繩文時代晚期,食物結構由動物、魚類、貝類轉向農作物,激發起日本遠古居民發展大規模農業生產的渴求。不久,水稻這種原產亞熱帶的糧食作物便在大約距今3000年前傳入日本九州地區。
社會類型
距今約1萬年前,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致使日本與大陸分離,變成列島。人們馴養狗以捕獲鹿和野豬,同時發明了弓箭,增加了獵物捕獲量。除捕魚外,人們也採集七葉樹籽、橡實、核桃和植物的球根等。
人們努力獲得足夠的食物,從而有空閒時間來磨製石器和燒制陶器。又因為開始食用熟食而擴大了食物範圍。這樣,人類可以長期定居一地,建造豎穴住居。豎穴住居以廣場為中心,幾家聚居一起,周圍因丟棄貝殼和食物碎屑,形成貝冢。但這類食物不能被長期保存,而且也很難把剩餘產品積累於某個人手中,當時尚處於沒有階級對立的原始社會,因此未發現反映特定人們的財富與權力的遺址和遺物。
在當時生產力很低的條件下,自然生產的資源有限,因此人們在集團內部制定嚴格的規約以保護自然,同時盛行巫術,出現石棒、土偶,並有拔齒等習慣。人們還祈求自然豐盈。到這一時代的末期,尤其在西日本,出現企圖突破狩獵、捕撈和採集經濟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