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田大作,摘自《我的人學〉〉。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充溢著靈魂的青春
- 文學體裁:詩
- 作者:池田大作
充溢著靈魂的青春
——詩人撒彌耳·烏爾曼
青春不是指人生某一時期,指的是心態,強壯的意志,巨大的創造力,火一樣的熱
情,斥退怯懦的勇猛心,拋棄安穩的冒險心,青春就是這樣的心態。
年齡的增長不使人老,失掉理想,老就到來。
歲月增加皮膚的皺紋,失掉熱情時精神就會枯萎。
苦悶、疑惑、不安、恐怖、失望,只有這些才像歲月積累一樣催人衰老,使潑辣的
心靈也會變為塵芥。
(中略)
人和信念在一起就會變得年輕,和疑惑在一起就會衰老。
人和自信在一起就會變得年輕,和恐怖在一起就會衰老。
希望存在則會無限年輕,和失望在一起則會老朽。
(後略)
據說這是占領日本的聯合軍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愛誦的有名的詩《青春》的一節。
這首詩經過種種傳唱,最近,在社會上經過有人詳細介紹,才知道這是根據一個叫做撒
彌爾·烏魯曼的詩改寫而成的,從而引起人們對這首詩的極大興趣。可見這首詩具有激
動人心的情趣和格調(請參照《以“青春”為題的詩》,宇野收、作山宗久共著,產業
能率大學出版部版。根據該書,上述詩的日譯者一說是松永安左衛門,一說是岡田義
夫)。
這首詩雖然歌唱了許多方面,但總的說,它是在說明青春的本質是生命的躍動。青
春的特點,即便它是未完成的,其中也具有偉大的生命的燃燒。對未知世界的挑戰,潑
辣的革新能量、正義感、激情等等,這些貫穿青春的特色,其色調是絢爛無比的。
另一方面,所謂青春,也可以說它縱然是嚮往著未來的,但又是為自身的矛盾而苦
惱的煩悶時代。內心總在不斷變化,時而希望這樣,時而又希望那樣。要么是被心的激
流衝垮,沉沒下去;要么是在激流中掙扎著不斷前進。這就是青春的搏鬥。
德國的作家、同時又是醫生的漢斯·加羅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雖受著納粹德
國的壓迫,但他在法西斯猖獗的黑暗年代中,竭力忍隱著,誠實地活了下來。
他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充溢著靈魂的青春,決不會是那樣輕易地就死滅的。”
(《指導與信從》,芳賀檀譯)
自由自在地、或從興趣出發來謳歌青春也未嘗不可。不過,那種嚮往正確的人生,
為人們,為社會,去流汗,去做出貢獻——應該認為,這樣的青春的靈魂,才能使一生
發出光輝。可以說這是“金子般的靈魂”。具有這樣靈魂的人,不管處在什麼樣的境遇
之中,也會使人發出光輝。反之,在青春時代,一個只有一副“死靈魂”的人,又怎么
能活在偉大的人生當中呢?我自認為我在青春時代,乃至現在,總算是拚死命地燃燒起
青春靈魂之火,度過了充溢著靈魂的青春。所以我並無任何追悔。
當然,青年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不必強求劃一。只不過,不管沿著什麼樣的道路,
是否使青春時代真正忠於自己,是否使它得到徹底燃燒,還是在半途中,在未曾有過徹
底燃燒之前就結束了呢?——這裡存在著巨大的分歧。
戶田先生經常教導我們青年說:
“偉大的事業,重要的是,要有耗掉二十幾歲、三十幾歲的精力去做的決心。到了
四十幾歲以後,即使再想去做,也不可能有所成就了。”
“青年,希望過大,倒是好事。在人生中得以實現自己的想法,不過是幾分之一,
如果從一開始希望很小,那就會一事無成。如果那樣的話,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二十幾歲,三十幾歲這種青春的時光,抱著什麼樣的“遠大理想”去戰鬥呢?正是
在這個問題上,才是為了將這個似長而實短的人的一生,用最大的“滿足”和“充實”
裝飾起來的“成敗的關鍵”啊。
青春一去不再復返,如果人生是到了四十幾歲、五十幾歲,才體會到淒涼的“悔
恨”,那就太不幸了。如果人生只是在不完全燃燒的、嘮嘮叨叨中度過,那就太可憐了。
所以,充滿健康活力、充分能做番事業的青春時代,才正是應該徹底燃燒起生命之火的
時代。這樣做也正是為了自己。
青年們!在高邁偉大的理想中活下去吧,作為一團火來前進吧!——這是戶田先生
的教導。理想的峰巔越高,就越會得到無限的充實,就會迸發出激情,就會成長起來。
始終有志於遠大理想,使青春之火充分燃燒起來,使之一無餘剩——這才是構築不留悔
恨的人生的最重要之點啊。
摘自《我的人學〉〉 池田大作
——詩人撒彌耳·烏爾曼
青春不是指人生某一時期,指的是心態,強壯的意志,巨大的創造力,火一樣的熱
情,斥退怯懦的勇猛心,拋棄安穩的冒險心,青春就是這樣的心態。
年齡的增長不使人老,失掉理想,老就到來。
歲月增加皮膚的皺紋,失掉熱情時精神就會枯萎。
苦悶、疑惑、不安、恐怖、失望,只有這些才像歲月積累一樣催人衰老,使潑辣的
心靈也會變為塵芥。
(中略)
人和信念在一起就會變得年輕,和疑惑在一起就會衰老。
人和自信在一起就會變得年輕,和恐怖在一起就會衰老。
希望存在則會無限年輕,和失望在一起則會老朽。
(後略)
據說這是占領日本的聯合軍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愛誦的有名的詩《青春》的一節。
這首詩經過種種傳唱,最近,在社會上經過有人詳細介紹,才知道這是根據一個叫做撒
彌爾·烏魯曼的詩改寫而成的,從而引起人們對這首詩的極大興趣。可見這首詩具有激
動人心的情趣和格調(請參照《以“青春”為題的詩》,宇野收、作山宗久共著,產業
能率大學出版部版。根據該書,上述詩的日譯者一說是松永安左衛門,一說是岡田義
夫)。
這首詩雖然歌唱了許多方面,但總的說,它是在說明青春的本質是生命的躍動。青
春的特點,即便它是未完成的,其中也具有偉大的生命的燃燒。對未知世界的挑戰,潑
辣的革新能量、正義感、激情等等,這些貫穿青春的特色,其色調是絢爛無比的。
另一方面,所謂青春,也可以說它縱然是嚮往著未來的,但又是為自身的矛盾而苦
惱的煩悶時代。內心總在不斷變化,時而希望這樣,時而又希望那樣。要么是被心的激
流衝垮,沉沒下去;要么是在激流中掙扎著不斷前進。這就是青春的搏鬥。
德國的作家、同時又是醫生的漢斯·加羅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雖受著納粹德
國的壓迫,但他在法西斯猖獗的黑暗年代中,竭力忍隱著,誠實地活了下來。
他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充溢著靈魂的青春,決不會是那樣輕易地就死滅的。”
(《指導與信從》,芳賀檀譯)
自由自在地、或從興趣出發來謳歌青春也未嘗不可。不過,那種嚮往正確的人生,
為人們,為社會,去流汗,去做出貢獻——應該認為,這樣的青春的靈魂,才能使一生
發出光輝。可以說這是“金子般的靈魂”。具有這樣靈魂的人,不管處在什麼樣的境遇
之中,也會使人發出光輝。反之,在青春時代,一個只有一副“死靈魂”的人,又怎么
能活在偉大的人生當中呢?我自認為我在青春時代,乃至現在,總算是拚死命地燃燒起
青春靈魂之火,度過了充溢著靈魂的青春。所以我並無任何追悔。
當然,青年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不必強求劃一。只不過,不管沿著什麼樣的道路,
是否使青春時代真正忠於自己,是否使它得到徹底燃燒,還是在半途中,在未曾有過徹
底燃燒之前就結束了呢?——這裡存在著巨大的分歧。
戶田先生經常教導我們青年說:
“偉大的事業,重要的是,要有耗掉二十幾歲、三十幾歲的精力去做的決心。到了
四十幾歲以後,即使再想去做,也不可能有所成就了。”
“青年,希望過大,倒是好事。在人生中得以實現自己的想法,不過是幾分之一,
如果從一開始希望很小,那就會一事無成。如果那樣的話,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二十幾歲,三十幾歲這種青春的時光,抱著什麼樣的“遠大理想”去戰鬥呢?正是
在這個問題上,才是為了將這個似長而實短的人的一生,用最大的“滿足”和“充實”
裝飾起來的“成敗的關鍵”啊。
青春一去不再復返,如果人生是到了四十幾歲、五十幾歲,才體會到淒涼的“悔
恨”,那就太不幸了。如果人生只是在不完全燃燒的、嘮嘮叨叨中度過,那就太可憐了。
所以,充滿健康活力、充分能做番事業的青春時代,才正是應該徹底燃燒起生命之火的
時代。這樣做也正是為了自己。
青年們!在高邁偉大的理想中活下去吧,作為一團火來前進吧!——這是戶田先生
的教導。理想的峰巔越高,就越會得到無限的充實,就會迸發出激情,就會成長起來。
始終有志於遠大理想,使青春之火充分燃燒起來,使之一無餘剩——這才是構築不留悔
恨的人生的最重要之點啊。
摘自《我的人學〉〉 池田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