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49年屬城關區,1975年由城關劃6個小公社、毛壩區劃1個小公社建元堡公社,1996年置元堡鄉。位於市區東南,距市區10公里。人口3.1萬,多為
土家族。
行政區劃
下轄青龍、忠孝、花秋、漢廟、元堡、小塘、毛針、興場、大林、刺竹、花坪、牛角、斑鳩水、自生橋、苦草、小竹、沖岩塘、洛陽、紅椿溝、友聯、東槽、瑞坪、舊司、桃元、豐富、復興26個村委會。以農業為主。
地理位置
元堡鄉位於利川市城東南,地處東徑108.56°至109.09°,北緯°30.06°至30.21°,東與
團堡鎮交界,南與
毛壩鎮相連,西與
涼霧鄉、
沙溪鄉接界,北與
東城辦事處毗鄰。鄉政府駐地為元堡村,距市城9公里。
人口數據
總人口3.7萬餘人,全鄉常年外出務工人員達8000人,是典型的城郊型鄉鎮。
經濟
元堡鄉是以農業為主的鄉鎮,2013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25923萬元,比上年增長18%;實現糧食總產量13535噸;農業總產值18216萬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738萬元;農民可支配收入達到4122元,比上年增長15.5%;規模以上工業生產總值13804萬元,比上年增長38%;完成財稅收入1295.2萬元;累計發展民營企業及個體工商戶268家,實現總投入4300萬元,總收入13000萬元,從業人員達到560人;農商行元堡支行支農貸款達到2100萬元,存款餘額達到8980萬元。
資源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有硫鐵礦、赤鐵礦、褐鐵礦、大理石等礦藏。其中赤鐵礦、褐鐵礦主要分布在元堡漢廟鐵廠溝一帶,地質儲量1000萬噸。元堡鄉的礦產有四方山的煤,
馬鬃嶺的黃鐵礦、金子山大溝山樑的露天銅礦、鐵廠溝的赤鐵礦和褐鐵礦。這些礦藏都曾在六十年代試采,有的因為政策調整停採下馬,鐵廠溝鐵礦有上下含礦層、上層為侏羅系下流自流井群下部,分布於礦梁子、大街上、礦石含磷成份高,下層為上三疊紀須家河組底部,分布直至馬前向斜的四方台、大灣坪、陰孿一帶,總儲量在元堡轄區就達1000餘萬噸,礦石含鐵量為46%。鐵廠溝鐵礦自清代乾隆中期以來曾多次立爐採礦。
麻山的煤礦為無煙煤、煙煤兩種。自六七十年代以來陸陸續續都在開採。在理論上,屬黃泥塘煤田煤系的淺露區,它從紅椿以北延伸到恩施白果壩邊邊沿。含煤層厚達0.2-1.1米;我鄉偏嵌二台坪是石煤蘊藏豐富的區域,存煤量估計在四百萬噸以上,覆蓋層較厚。
旅遊資源
道地藥材資源:元堡氣候獨特,雨熱同期,自然植被豐富,地勢“三級”形勢明顯土地肥沃,PH值含量較高,高山和二高山的山山嶺嶺是生長天座的良好地域,散生在紅椿、偏嵌、桃園叢林中的天麻,如果整合資源把五倍子、黨參、貝交叉配置,搞好“野轉家生”規模,是高山良好的替代材源。
域內旅遊資源豐富。有紅椿觀林海、紅椿觀雲海等自然景觀。
境內山巒疊障,林海茫茫,森林覆蓋率達到76%,是一個天然的綠色鄉鎮。麻山、金子山聳立雲霧間,鷹嘴岩、八十丈、觀音岩、紅椿雲海等景點點綴其間,以獨特的風景妝扮了元堡的青山綠水。
盛夏是“紅椿觀海”最迷人的季節,鮮花遍地開,牛羊四處走,果香滿山飄。武漢、重慶及周邊城區的遊客來到這裡,林間徜徉,草地休憩,盡享夏日清涼。這裡平均海撥1400米,氣候宜人,吸引了不少客人前來度夏。“紅椿觀海”距利川城區24公里,位於恩施大峽谷—利川
騰龍洞—鹹豐坪壩營循環旅遊線上。以森林休閒、觀光農業、土家民俗文化展示與體驗為主要特色,打造以觀雲海、觀林海、戶外體驗、休閒度假為主要內容的生態旅遊基地。
紅椿“紅椿觀海”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旅遊與體驗有機結合。周邊集鎮和利川城區的不少居民在這裡租地種菜,在工作之餘體驗耕作的樂趣。
旅遊與健身相結合是景區的一個重要特色,設有登山步道、攀岩索降、滑場、籃球場等。這種戶外運動新模式,契合了現代旅遊發展的新理念。
農業資源
面積26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95公頃,水域3.33公頃,林地16626公頃。
元堡菸葉基地單元地處利中盆地,境內山嶺縱橫、峽谷密布,平均海拔1000米。元堡基地單元是我州“
清江源”特色優質品牌菸葉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基本煙田面積4.5萬畝,種植面積1.566萬畝,收購量4.7萬擔,屬浙江中煙“利群”捲菸品牌原料基地。
舊司黃金梨:舊司村的中心
黃金梨基地共有豐產梨園800餘畝,梨園基地大部分由舊司村黨員示範戶和“想得細”志願服務隊成員發展建設起來的,其中黨員示範戶14戶,發展梨園380餘畝;志願服務隊成員4人,發展梨園80餘畝。目前梨園已連續掛果5年,累計人均增收20000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