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展品為元代文物,殘高44厘米,寬42.5厘米,厚8.5厘米,輝綠岩質地,頂部呈尖拱狀,底部殘缺;雙面雕刻文字,一面刻波浪狀的圖案框線,框內浮雕四行阿拉伯文,另一面正中一豎行中文楷書“奉訓大夫永春縣達……”現收藏於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元伊斯蘭教永春達魯花赤墓碑石正面
- 出土地點:泉州仁風門外
- 館藏地點:泉州市豐澤區東湖街425號
- 所屬年代:元
- 寬:42.5厘米
- 殘高:44厘米
- 厚:8.5厘米
- 所屬博物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 所屬地區:福建泉州
此展品為元代文物,殘高44厘米,寬42.5厘米,厚8.5厘米,輝綠岩質地,頂部呈尖拱狀,底部殘,1939年發現於泉州仁風門外,一面僅存漢字“奉訓大夫永春縣達魯”,一面尚存4行阿拉伯文,譯為:“除他本體外,萬物都要毀滅,先知(願他平安)說:‘死於異鄉者,即為壯烈之死。他脫離了虛幻之世進入樂園,到達至高無上真主的慈恩之下。’尊貴的長官,是一位獻身宗教者,艾密爾……亡於……” 達魯花赤,是蒙古語,意為“鎮守者”,元朝地方官名,有職掌軍事和民政之分,級別從正二品至從八品。依照元代行政劃分,江淮以南三萬戶以上者為上縣,萬戶以上者為中縣,不及萬戶者為下縣。各縣設有達魯花赤(即知縣)為地方最高監治長官,一般由蒙古人擔任,少數為色目人擔任。永春縣當時屬於下縣,依下縣級別,達魯花赤為從七品。但這位永春縣達魯花赤艾密爾,卻擁有“奉訓大夫”的文散官名,這是從五品的級別,可見這位來自西方的永春縣官,級別比一般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