儺戲(萬載開口儺)

儺戲(萬載開口儺)

儺戲(萬載開口儺),江西省萬載縣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儺戲(萬載開口儺)是萬載民間驅鬼逐疫、祈福求平安、極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動。萬載儺有“開口儺”和“閉口儺”兩種流派,雖然他們的表演風格各不相同,但供奉的主神皆為“歐陽金甲大將軍”。

萬載儺戲又稱“跳魈”,流傳於江西省萬載縣鄉間和鄰縣,大約誕生於元末明初。“開口儺”的藝術發展與儺廟的興建有關,最早的屬潭埠鎮沙江橋儺廟,始建於明代初年。到1940年,萬載全縣已有儺隊17支,儺神廟9座。開口儺有《關王下箋》《開山》《關鮑大戰》等7個表演劇目,有生、旦、淨、醜的腳色分工,演出動作古樸粗獷,唱、念、做、打齊全。

2008年6月7日,江西省萬載縣申報的儺戲(萬載開口儺)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Ⅳ-8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儺戲(萬載開口儺)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非遺編號:Ⅳ-89
  • 申報地區:江西省萬載縣
  • 遺產類別:傳統戲劇
歷史淵源,表演風格,文化特徵,唱腔特徵,手訣特徵,伴奏樂器,服裝道具,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萬載儺戲又稱“跳魈”,流傳於江西省萬載縣鄉間和鄰縣。它大約誕生於元末明初,是萬載縣當地民間驅鬼逐疫、祈福求平安的一種民俗活動。整個儀式中,萬載縣當地民眾奉唐末五代的“楊吳將軍歐陽晃”為儺壇主神。
儺戲(萬載開口儺)
萬載開口儺戲
“開口儺”的藝術發展與儺廟的興建是分不開的,最早的屬潭埠鎮沙江橋儺廟,始建於明代初年。
清朝時期儺風昌盛,儺廟遍布萬載縣全鄉。在清朝中葉,萬載儺舞呈現出兩種不同的表演風格流派“開口儺”與“閉口儺”。“閉口儺”以儺舞的表演為主,“開口儺”則在“閉口儺”表演的基礎上加入了民間傳說,戲曲雜耍等內容,使之更富有故事性、娛樂性,表演形式也更加自由,沒有戒律的約束。
1940年九修《萬載縣誌》記載:“至1940年止,萬載有各種廟宇、祠觀30餘處,僅儺廟就有9幢。迄清代,揚佛抑道,佛教日益興旺,道教雖在官方日趨衰竭,可在民間卻甚為活躍,尤以敬儺、跳儺為最”,到1940年,萬載全縣已有儺隊17支,儺神廟9座。但在1949年後“跳魈”之風受各種因素影響,出現了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

表演風格

萬載儺有“開口儺”和“閉口儺”兩種流派。雖然他們的表演風格各不相同,但供奉的主神皆為“歐陽金甲大將軍”。開口儺有說有唱,表演民間傳說和戲曲故事,如《三國演義》關雲長失荊州片段。閉口儺只跳不唱,多為武儺,長袍短裝,穩健幹練。萬載跳儺每年臘月三十日(小年二十九)晚,各儺廟內中門大開,所有跳儺隊員皆聚集儺廟,由案首帶領進行一系列既規矩、虔誠且程式複雜的請神、拜神儀式後,大年初一便浩蕩出儺。各家各戶則舉家早候,恭迎儺神。

文化特徵

唱腔特徵

萬載開口儺藝人表演的唱腔大部分是“清唱”,伴奏樂器是以間奏的形式出現,因此,演唱者要有良好的嗓音條件來表現旋律聲調的變化。節目皆以敘述性曲調為主,運用了當地方言音調唱腔。由於當地方言聲調富於變化,唱腔聽似無曲調,卻有旋律起伏,讓人產生說唱的感覺。在《土地》《關鮑大戰》兩個“開口儺”節目中,清唱,唱詞內容基本不變,不許隨意刪減、改動。但唱詞結構非常靈活,有三言、七言、九言字數不等;還可以分為六句或八句段式結構。《土地》《關鮑大戰》運用了說唱音樂中敘事性的唱腔特點,使曲折、複雜的故事情節敘述明了。
儺戲(萬載開口儺)
萬載開口儺戲

手訣特徵

在“開口儺”的表演中,還有諸多的手訣,據說這些手訣都是伏邪降妖的法寶,各種手訣造型美觀逼真,俗稱“拗訣”。“拗訣”大致分為“臥虎訣”“五台山”“虎口訣”“劍訣”等。大多節目只需“虎口訣”手勢,通過打手勢以祈求神冥的目的。

伴奏樂器

萬載“開口儺”集舞蹈、鑼鼓、說唱為一體,它的伴奏樂器主要有鑼鼓、班鼓(1隻)、海角(1隻)、牛角(1隻)、嗩吶(1支)、長號(1支)、小鑼(1付)、小鈸(1付),其中鑼鼓樂表現出重要的作用,使其儺舞本身的純樸、豪放、誇張等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致。以鑼鼓組成的打擊樂為伴奏主體,它們以前奏、間奏、尾奏的形式出現在儺舞表演中,以其輕、重、緩、急等靈活多變的音響效果來配合演員完成藝術表現,對烘托氣氛、控制節奏、配合表演動作的轉換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開口儺”的伴奏樂器以打擊樂為主,節拍大多採用2/4、3/4、4/4基本節拍;音樂結構也以上下兩句的樂段為主,表現出音樂上的古樸、濃厚的鄉土氣息。在“開口儺”節目《土地》中,全曲只有兩小節班鼓節奏的反覆,它的唱詞在一個樂句上反覆吟唱,即單樂句一段體,在樂段結尾處增加了補充小節,以便重複和強調終止音;《關鮑大戰》在結束句中,曲式終止在調式主音上,增加歌曲的穩定性與結束感。

服裝道具

萬載“開口儺”的道具很豐富,有鉞斧:長1尺5寸,系杉木製成,斧頭雕成雞頭狀,雞頭下用鐵絲穿有兩個銅錢,能鈴鈴作響;大刀:長4尺,系杉木製成,刀面寬3寸;雙刀:長1尺5寸,杉木製成,刀面寬3寸;土地棍:長約4尺,木棍雕刻,柱頭有壽星狀;萬民傘:傘架用竹子製成,傘骨架狀,上罩傘衣,紅色綢布,傘頂為白色土布,直徑約3尺余,傘全長5尺,傘衣2尺5寸、上綴各種小飾物;儺轎:轎高4尺,寬3尺5寸,先用木頭製成轎架,外圍轎衣,轎衣黑色繡花圖案;七星寶劍:木製,長約2尺;鑼叉旗:2尺見方,黑綢布繡有麒麟兩面圖案;座兜旗:斜長約6尺,呈“”形,長約3尺,一面黑綢布上繡金龍圖案。
儺戲(萬載開口儺)
萬載開口儺戲
“開口儺”的服裝造型具有簡單、古樸的藝術特色,它在傳統戲劇圖文樣式的基礎上,加入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色彩搭配。如“開山”用大紅繡花布縫製,對襟無領馬褂、長度過膝,大紅燈籠褲,腰系下襴;“關王”紅色、綠色各一身;“花關索”白色綢布繡花,大襟長袍;“鮑三娘”水紅對襟女披;“土地”白色綢布繡花大襟長袍;“大菩薩”杏黃色綢布繡花大襟長袍;伴奏樂隊為紅色對襟短裝。
儺面具是儺文化的重要象徵,也是儺舞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萬載“開口儺”每個角色有一面具,面具均系樟木雕刻而成,形態各異,造型生動逼真,可以分為紅色、黑色、白色、綠色四大色系。如上關、下關、判官、開山等為紅色系,表現出莊嚴威武之勢;小鬼、雷公、四大天將為黑色系,表現出凶神惡煞之勢;花關索、鮑三娘、城隍、先鋒為白色系,表現出慈眉善目一面;綠品為綠色系,表現出滑稽誇張的特點。通過儺面具的使用,可以形象的區別於各角色的藝術形態特徵,刻畫了人物的個性、豐富了故事情節。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歷史價值
“開口儺”的起源流傳、傳承體系及節目內容、工藝製作等都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其創作和表演都是以傳統為根據,通過模仿或口頭相傳,諸如民俗活動、祭祀儀式、舞蹈、戲劇等。萬載“開口儺”對儺戲的發生與發展史和對戲劇的影響有著重要的價值。
儺戲(萬載開口儺)
萬載開口儺戲
社會價值
跳儺由原始的娛物娛神進化成娛人,本身就是儺文化發展的必然規律,傳承體系又是家族傳承、學藝無須舉行拜師儀式,或父子、或兄弟、或叔侄如此代代相傳。跳儺、觀儺者既沐浴神恩又自得其樂,一年勞作能有數日跳儺之歡,系村民生活中一大需求。

傳承狀況

隨著社會的進步,大規模務工者離開居住的土地,並向城市遷移,萬載“開口儺”賴以生存的環境正在逐漸退化。傳承人相繼謝世,儺廟、儺面具頻頻被盜,這種現狀令人擔憂,亟待保護。

保護措施

1985年6月,萬載縣有關部門召集僅存“開口儺”老藝人,用借來的服裝、面具作臨時排練,由江西省藝研所錄像保存,記錄殘存“開口儺”道白、唱詞、曲譜,錄製“開口儺”節目。
1986年底,“開口儺”資料入編《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萬載縣資料分冊》一書。
2003年,萬載縣文化局制定並落實了《關於繼承和發展萬載儺文化的實施方案》,成立了萬載縣儺文化工作領導小組。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萬載縣文化館獲得“儺戲(萬載開口儺)”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萬載縣文化館繼續獲得“儺戲(萬載開口儺)”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7年6月23日,江西省萬載縣在萬載縣政府廣場舉辦第五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展示了傳統萬載開口儺等“非遺”文化項目。
儺戲(萬載開口儺)
萬載開口儺戲《小鬼爬桿》
2017年10月31日,萬載縣文化館儺舞表演隊代表江西參加2017中國(張家港)長江文化藝術節暨第七屆(張家港)長江流域民族民間藝術節活動,萬載儺舞系列《大團將》作為參演節目參加此次藝術節活動演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