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勢產業組合、競爭力空間與結構轉型研究

優勢產業組合、競爭力空間與結構轉型研究

《優勢產業組合、競爭力空間與結構轉型研究》是依託武漢大學,由劉林青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優勢產業組合、競爭力空間與結構轉型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劉林青
  • 依託單位:武漢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已有研究大多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國家是靠優勢產業組合而非單個優勢產業參與國際競爭。如何設計和升級優勢產業組合來提升國家的競爭地位,進而取得卓越經濟績效?這成為尚待解決的前沿問題,也是難題。 為此,本項目採取可視化研究策略,擬以各國優勢產業組合為對象,運用共發生法獲得相似矩陣,同時構建產業空間和國家空間,並統稱為競爭力空間;前者展現各國優勢產業組合的結構特徵,而後者更是一張呈現國家之間競爭態勢的地圖。通過兩個空間的聯動分析,不僅可揭示優勢產業組合結構特徵、國家競爭地位和經濟績效之間的內在機制,更通過近50年的國際貿易數據深度刻畫國家在兩空間的動態演進機制和結構轉型問題。 就理論創新而言,本項目不僅試圖豐富優勢產業組合的相關研究,更希望通過可視化的競爭力空間開啟本領域尚未探尋的空白- - 國家競爭行為的研究,推動戰略管理理論向國家層面的拓展,如戰略集團理論等。

結題摘要

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已有研究大多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國家是靠優勢產業組合而非單個優勢產業參與國際競爭。如何設計和升級優勢產業組合來提升國家的競爭地位,進而取得卓越經濟績效?這成為尚待解決的前沿問題,也是難題。 為此,本項目採取“可視化”研究策略,擬以各國優勢產業組合為對象,運用共發生法獲得相似矩陣,同時構建產業空間和國家空間,並統稱為競爭力空間;前者展現各國優勢產業組合的結構特徵,而後者更是一張呈現國家之間競爭態勢的地圖。國家空間的動態研究表明國家之間的競爭如同田徑場上的長跑比賽,可稱之為“能力加值比賽”。通過模型構建和回歸分析,本研究進一步證明了國家在國家空間裡的向量中心性與經濟成長的倒U型關係,並探尋了出口結構調整的競爭效應的影響。 在產品空間的動態演進中,“金磚五國”的升級路徑大同小異,基本遵循比較優勢的漸進式發展方式,呈現出對既有資源稟賦的“粘性”。中國全產業的產品複雜度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產業的升級發展,同時也抑制了相關產業產品失勢和市場退出,而日本全產業的產品複雜度則推動了日本產業進一步升級發展,並且有利於相關產業產品失勢與市場退出。中國的產業升級更多的是依賴現有要素稟賦的積累,遵循比較優勢,實現“漸進式發展”路徑,而美國是偏離現有比較優勢,利用現有的要素稟賦塑造新的比較優勢的“跨越式發展”路徑;中國作為“製造大國”與“製造強國”美國的製造業競爭力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存在發展的“機會視窗”。 就理論創新而言,本項目不僅試圖豐富優勢產業組合的相關研究,更希望通過可視化的競爭力空間開啟本領域尚未探尋的空白——國家競爭行為的研究,推動戰略管理理論向“國家”層面的拓展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