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萬山根據地

儒萬山根據地(海口),2021年6月21日上榜海南省民政廳公布的海南省首批71個紅色地名,是8個“革命根據地”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儒萬山根據地
  • 保護級別:8個“革命根據地”之一
儒萬山位於今海口市秀英區永興鎮、石山鎮、東山鎮及澄邁縣永發鎮、白蓮鎮等交界一帶。海南中線高速G9811從中穿過,北有美安互通,南有美向互通兩個路口。儒萬山抗日根據地包含今海口東山鎮儒萬村、石山鎮美城村、永興鎮建群村和海口交界的澄邁縣永發鎮的一些村莊。
儒萬山地區建立革命根據地比較早,在1927年和1930年,先後兩次建立了革命根據地,但在瓊崖第一次和第二次反“圍剿”鬥爭中均被敵人重兵破壞,土匪一度盤踞。
日軍侵瓊後,對瓊文抗日根據地進行殘酷“掃蕩”。為此,瓊崖特委發出了《關於反“蠶食”鬥爭的新指示》,制定了“堅持內線,挺出外線”的方針。儒萬山是有名的死火山地區,地勢和自然環境有天然優勢,易守難攻,中共瓊崖特委決定在儒萬山建立抗日根據地。
儒萬山根據地
儒萬山根據地舊址圍牆上用於點油燈的燈眼
1942年春,瓊崖抗日獨立總隊第一支隊第三大隊進入儒萬山後,打擊當地土匪和改編的頑固派游擊隊。1943年1月,吳克之率領第一支隊隊部和第一大隊開進儒萬山,總隊部直屬醫院、軍械廠和新聞電台也搬到儒萬山。在部隊與地方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加強儒萬山抗日根據地建設,鞏固羊山抗日根據地,做好反“掃蕩”、反“蠶食”鬥爭的準備。當時,在儒萬山上,機關、部隊和總部人員及各支隊的傷病員最多時達3000多人。
第一支隊利用山裡的地形優勢保存了力量,和民眾一起以麻雀戰、伏擊戰、襲擊戰、地雷戰等方式神出鬼沒,機動靈活地打擊日軍。
儒萬山抗日根據地不斷擴大,以儒萬山為中心的外圍地區的區、鄉建立起了十幾個抗日民主政權,抗日民主村莊擴大到100多個,人口增加到2.3萬人,抗日游擊根據地得到鞏固和發展。儒萬山抗日根據地為抗日獨立總隊建立瓊西根據地,向西發展發揮了紐帶作用,為瓊崖抗日取得最後勝利作出貢獻。
2020年,海口市委黨史研究室帶隊到儒萬村調研,並擬定了《儒萬山抗日根據地宣傳保護工作方案》,通過熱心村民支持配合,不斷挖掘出根據地遺址。目前,在儒萬山上已找到的遺址有:少年連訓練場、禁閉洞、戰鬥地洞、紅軍井、瓊崖獨立抗日總隊第一支隊隊部營房、瓊山縣抗日民主政府駐地、後方醫院等,其他遺址還在繼續尋找當中。
儒萬山根據地
工作人員現場立碑
2021年67歲的鄭先民是儒萬村原黨支部書記,他回憶稱,自己10多歲時,父親就曾帶他來這裡看過,父親是瓊崖縱隊戰士,也曾在儒萬山參加過抗戰。
“目前,我們已經確定了根據地遺址20個標位,並在其中5個標位已經完成了立碑。”中共海口市委黨史研究室征研科負責人、二級主任科員周琪雄說,希望通過對遺址的立標工作,能引起社會重視,以此加大對儒萬山根據地遺址的宣傳保護和利用,讓瓊崖革命精神從這裡傳播出去。力爭在這裡建立一個具有羊山特色的黨史教育基地,填補海口對根據地遺址建設的空白,發揮儒萬山根據地應有的作用,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海口智慧和紅色力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