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是中國佛教中的一個宗派,因主張用禪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習而得名。傳說初祖是印度來華傳法的達摩,遞傳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後則分成北宗神秀和南宗慧能。北宗強調“拂塵看淨”,力主漸修;南宗提倡心性本淨,佛性本有,“明心見性”,即可成佛,主張頓悟。後由慧能之徒神會極力闡揚師說,遂使南宗頓悟禪風傳布天下,成為禪宗的主流,慧能則被尊為六祖。因而,《六祖壇經》也就成為禪宗的代表作。禪宗捨棄了佛教的繁文縟節,直指人心,即心是佛,簡便易行,遂迅速贏得廣大民眾的信奉。從此,禪宗寺廟遍及全國各地,禪宗發展成為佛教中最大的宗派。禪宗之所以產生於唐朝,是由於外來的佛教教義思想,在數百年的傳布過程中,吸收了某些中國的傳統思想素養,如儒家的“修身”、“養性”,道家的“坐忘”,玄學的“逍遙”等,實現了思想的再創造的結果,從而使佛教真正中國化了。禪宗因其具有較高的哲學思想內容,故對儒學頗具挑戰性,同時又對儒學特別是宋明理學產生過深刻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儒禪之辨
- 定義:理學家雖強調儒學與禪學的根本差別,實際上卻不同程度地在思想上受佛教禪宗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