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至無可再僵的柏林局勢

《僵至無可再僵的柏林局勢》是雷海宗 林同濟所著作品,出自於《雷海宗 林同濟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僵至無可再僵的柏林局勢
  • 作者:雷海宗 林同濟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雷海宗 林同濟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出處收錄,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由於蘇聯封鎖柏林與德國西區之間的水陸交通所引起的英美法與蘇聯間的對立狀態,愈演愈僵,到七月半前後,局勢似乎已僵到無可再僵的程度,雙方都已聲明了最後的立場,表示絲毫不能讓步,使人不禁為之憂慮恐懼。我們且研究一下雙方的立場,及其可能招致的後果。
美英法三國,也就等於說是美國,聲明絕不因任何壓迫而自柏林撤退。這不是一個軍事問題,而純是威望問題。如真有戰事,西方勢力不僅不能守衛柏林,整個西歐大陸的防守也殊無把握。但在武裝和平仍然維持的今天,美國在西歐大陸的地位,除經濟援助外,主要的就是靠威望來維持。美國如在蘇聯壓迫下撤出柏林,在歐的威名馬上掃地,西德不必說,所有西歐各地的共產黨及各形各色的外圍份子、游離份子與投機份子都將聯合奮起,捷克事變很可能要在西歐多數的國家內重演,不列顛將成為全世界最可憐的孤島,文化傳統與民族性雖使它沒有短期間極權化的可能,但赤一色的歐洲大陸對它將是二十四個小時內一刻不停的一種可怕的壓力。北美的巨強將等於退回新大陸,再不折不扣的服膺孤立主義。但以上這一切,都是絕不可想像的發展;與其如此,美國寧可出諸一戰。這是由美國方面言,今日危機的所在。【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出處收錄

本卷按發表時間順序對“戰國策派”主要代表人物雷海宗、林同濟的論著進行精選,對他們從各自專業出發撰寫的時評、政論和國際形勢評判文章進行收集並刊布,有些是1949年後首次公開發表。既有對中國歷史積澱、文化特性、官僚群體、政治文化的深刻分析,也有對西方文化的介紹與引入。他們以“文化形態史觀”為理論依據,認定當時世界處於類似先秦中國的“戰國”時代,認為中國文化並不會滅絕,反而有第二期和第三期的繁榮;他們對二戰後世界格局的形成與演變做出了令人驚嘆的預判。本卷所選文章,對於全面認識“戰國策派”代表人物的思想特質與深度,理解近代中國轉型年代知識群體思想意識中自由主義、民族主義等思潮複雜糾纏的特性,對於持續推進“戰國策派”思潮的研究和中國近代思想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人物簡介雷海宗(1902-1962),字伯倫,河北永清人。1919年入清華學校高等科,1922年赴美國芝加哥大學留學,1927年獲得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27年回國後歷任中央大學、武漢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等校歷史學系教授。編著有《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文化形態史觀》、《中國通史選讀》等,與人共同主編《戰國策》雜誌,在《大公報》開闢“戰國副刊”,是“戰國策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950-1951年間接受勞動改造。1952年,調入南開大學歷史學系任教,編有《世界上古史講義》等。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1962年12月在天津病逝。林同濟(1906-1980),筆名耕青、獨及、望滄等,福建福州人。1922年入清華學校高等科,1926年赴美國密西根大學留學,1934年獲得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比較政治學博士學位。1934年回國後歷任南開大學、雲南大學、復旦大學教授。編著有《時代之波》、《文化形態史觀》等,與人共同主編《戰國策》雜誌,在《大公報》開闢“戰國副刊”,是“戰國策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948年後歷任復旦大學政治學系、外文系教授,主要從事莎士比亞戲劇研究。1980年11月在美國加州講學時病逝。編者簡介江沛,男,歷史學博士,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中國現代史學會副會長,曾任日本愛知大學、廣島大學和台灣東華大學客座教授,2006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主要從事民國史、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著有《戰國策派思潮研究》、《國民黨結構史論》(下冊)、《中國歷史•晚清民國卷》、《毀滅的種子——國民政府時期意識形態管理研究》、《民國史紀事本末》(第3卷)等。劉忠良,男,南開大學歷史學院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博士生(2012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