僖山金縷玉衣墓

僖山金縷玉衣墓

僖山金縷玉衣長度為1.76米,由2008塊玉片用金絲編綴而成。應為西漢梁國國王級別的陵墓。僖山金縷玉衣的出土是繼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金縷玉衣之後的又一次重大發現,1988年參加了北京故宮舉行的全國出土文物精華展,1991年作為中新建交的先行使者赴新加坡參加展出,為中國贏得了榮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僖山金縷玉衣墓
  • 長度:為1.76米
  • 玉片:2008塊
  • 級別:國王級別
  • 海拔:88.6米
相關介紹,金縷玉衣,

相關介紹

僖山是芒碭山群中最東部的一座東西走向的小石山,其北面為魚山,西北為磨山,西南與保全山.相望。此山相傳西周宋國第八代君主宋僖公葬於此而得名。
僖山金縷玉衣墓僖山金縷玉衣墓
此山,原山體面積較大,由於近代開山採石,四周已形成四五十米高的懸崖峭壁,山體也變得狹小,東西僅長149米,南北寬84米。此山也屬於西漢梁國王室的墓地,已發現並發掘了三座漢代墓葬,即金縷玉衣墓、王后墓和畫像石墓。鑒於山體四周已成懸崖,到達山頂有很大的難度,在此對這三座墓葬作以介紹,亦期有興趣愛好者對漢梁墓葬形制及文化的探討提供幫助。
僖山金縷玉衣墓位於僖山山頂的東端,墓道開口朝東,由墓道和墓室兩部分組成。
墓道南北寬3米,東西長現存不足10米,平底,南北兩壁峭直,系由石岩開鑿而成。墓道內用條石填塞,上面刻有姓名文字。墓室平面呈東西向長方形,東西長7米,南北寬近4米,高4米餘,系先在山頂開鑿長方形石坑,再在南北兩壁用長方形石板壘砌石壁,東西兩壁仍保持開鑿時的壁面,南北兩壁之上再用一端呈燕尾槽的石板搭扣成“八”字形。

金縷玉衣

此墓早期被盜。1986年文物工作者對此墓進行搶救性發掘,仍出土了不少珍貴的文物,如陶質的鼎、壺、罐、豆、瓮、鍅等,鐵質器具有燈、錘、鑊等生活用具和刀、劍、鏃兵器。銅器有鶴足燈、劍飾、鎏金熊器座、鎏金朱雀器鈕、弩機等,玉器有玉璧、玉圭、板、鉞、戈、玉佩、玉貝、璜、環、玉舞人、瑪瑙環和水晶珠等。最為珍貴的是該墓中出土了一件價值連城的金縷玉衣,玉衣出土時已經散亂,經修復後,玉衣長度為1.76米,由2008塊玉片用金絲編綴而成。古人將玉賦予種種美德的同時,認為玉有靈性,用玉殮屍,能使屍體不腐,“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為之不朽”。葬玉制度,始於西周晚期,歷經春秋戰國至漢代盛行。玉衣是喪葬用玉中的最高檔次,依死者爵位的高低又分金、銀、銅縷三種玉衣,在初行玉衣的西漢時期,皇帝、皇后、王侯皆可使用金縷玉衣,因此,可以推斷此墓應為西漢梁國國王級別的陵墓。僖山金縷玉衣的出土是繼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金縷玉衣之後的又一次重大發現,1988年參加了北京故宮舉行的全國出土文物精華展,1991年作為中新建交的先行使者赴新加坡參加展出,為中國贏得了榮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